「聽」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解讀“20條”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昨晚接受媒體採訪,就上海最新出臺的《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做了解讀,請聽上海電臺記者呂春璐發來的報道。

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型的城市,人口密度高。疫情防控面臨較大的壓力。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說,目前來看,上海的防控是積極、有效的,初步達到了一個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顯現出一些需要改善或是補齊的短板。雖然疫情還未結束,但完善上海重大疫情防控機制、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刻不容緩。

鄔驚雷:“比如講我們的這個疫情的這個疾控的體系方面可能我們還不夠完善,比如說我們的醫療救治方面,可能我們在整個人力的配置、區域的配置以及這個學科的聯通上,我們還要進一步的加強。所以這次若干意見也是為了能夠固化我們的前期的工作的一些體會,同時也為未來的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由衛健委、公安、大數據中心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制定,歸納起來共四個方面,20條任務。提出要建設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監測預警、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公共衛生社會治理五大體系。

鄔驚雷介紹,這次疫情中發現已有的傳染病報告系統對於突發的不明原因的傳染病,其實還是不夠敏感。因此《若干意見》20條中明確,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完善不明原因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更早發現傳染性疾病的苗頭。

鄔驚雷:“要通過基於大數據的分析來綜合的研判,比如說對於我們發病的發熱的人數有沒有突然的變化?發熱的人群當中他的地區有沒有集聚性,他的人群結構是老人還是小孩等等這些。如果這些苗子我們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阻斷,不至於形成一個大的公共衛生的事件。”

《若干意見》20條任務中,提出推進公共衛生領域供給側改革,強化五個能力,包括:加強發熱門診等在內的硬件是設施建設,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科技攻關能力建設、加強信息化建設等。鄔驚雷表示,這些能力的儲備都是在增強上海這座城市的抵抗力,平戰結合,平時的時候工作做到最細,準備得充分,戰時才能拿來就能用。

鄔驚雷:“要求我們各個綜合醫院,傳染病房發熱門診要有足夠的空間。我們除了加強傳染科建設以外,其實這次抗疫過程當中他就發現,呼吸科醫生、急診醫生、重症ICU的醫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需要加強一個團隊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