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常有很大的優惠,國產車卻很小氣?知道真相後就不這樣想了

在很多消費者的傳統觀念裡,價格越高的商品質量肯定也是越高,其實這種觀點是有偏差的。在汽車行業裡,消費者有足夠預算的情況下常常會首先考慮合資品牌的車,而“質優價廉”的國產車卻經常被冷落。其實這種現象與品牌的接受度有關,合資車B格高,工藝高,國產品牌發家時間短,前幾年口碑不好。種種原因讓國內消費者普遍產生購買合資車才是王道的認知。即便同級別車型,合資車比國產車要貴幾個等級,但是依然不能阻止國人對合資的熱愛。

合資車常有很大的優惠,國產車卻很小氣?知道真相後就不這樣想了

細心的車友能夠發現,在入華的眾多合資車裡,美系動不動就有高達4-5萬的優惠幅度,銷量居高不下的大眾朗逸也常常有著3萬左右的優惠。反觀自主品牌的很多車也不願放低姿態,到底是國產車頭鐵還是合資車定價虛高呢?

合資車常有很大的優惠,國產車卻很小氣?知道真相後就不這樣想了

合資車降價主要是因為它的造價成本遠低於定價,這就引出疑問了,為什麼合資車的造車成本更低呢?其實也不能這樣說,合資品牌主要是引入國外車企的優秀技術,而真正生產製造的還是由我們中國人完成的,這就大大節約了運營成本。而且合資品牌牢牢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理,先定個高於預期的起售價,上市一段時間以後就有比較大的一波優惠,藉此來吸引消費者。國產車不同,為了改變售價低主要是因為咱們的造車水準低的傳統觀念,很多國內的車企恨不得使出渾身力氣去豐富自己的產品,藉此來改變國人的觀念。

合資車常有很大的優惠,國產車卻很小氣?知道真相後就不這樣想了

合資車普遍降價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幾年國產車越造越好了,以前那種粗製濫造的現象現在已經一去不復還了。為了穩住中國市場的銷量,很多合資品牌不得不採取降價措施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幾年來在車市上經常能夠聽到某某國產品牌收購某某豪華品牌,或者國產品牌引進國外優秀的設計師,就拿吉利來說,自從收購沃爾沃後,不僅將沃爾沃這個將死的北歐豪華品牌盤活,而且自家還搞起了高端車型領克,從這裡就能發現,國產車早就開始汲取國外造車的經驗和工藝。

合資車常有很大的優惠,國產車卻很小氣?知道真相後就不這樣想了

其實這幾年國產車的發展越來越好,國家也特別扶持中國製造工藝的進步。在以前,很多車主買國產車通常會覺得沒有面子,而幾萬塊錢的合資車就是比十多萬的國產車要好。其實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要想短時間的改變也是不太可能。不過合資車定價有水分是不容爭議的事實,再加上這幾年很多合資車開始瘋狂的減配,在駕駛安全方面或許還不如國產車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