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快過年了,很多職場人都在等著公司最後的“年終獎”,彷彿年終獎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了。而對於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額外的開支,發少了員工抱怨,發多了員工也不覺得多。

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對於員工來說,辛苦一年了,最後的獎勵是公司對我勞動成果的認可。更何況,別人家的公司都發了,你不發說得過去嗎?但對於管理者來說,發和不發都會招抱怨,即使老闆砸鍋賣鐵,員工還是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老闆在哭窮而已。

有一家單位的福利很好,不光有無責底薪,還有帶薪假、工齡獎、全勤獎、業務標兵獎、商業保險、8小時以外的加班費等等福利,為了豐富員工的業務生活,公司還添置了檯球桌、乒乓球桌、數字電視投影儀等等。

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結果到了年底,員工在拿到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獎後,紛紛辭職。原來100多人的公司,過了年僅剩20幾人,其中還有一半是職能崗。

老闆很氣憤,也很受傷,但更多的是無奈。作為企業管理者,該做的已經做的夠多夠好了,管理制度也很人性化,可就是留不住員工。老闆也很頭疼,新年剛開始,眼下資源也很好,可就是沒人做。

在我看來,員工的工作不是靠哄的,雙方是要有感情基礎的。公司有好的員工,對員工有感恩之情,所以會有各種福利。而員工因為找到一個好平臺,對公司有感恩之情,所以會有忠誠度。

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就像上面說的這家公司,想要清楚員工為什麼離職,就要搞清楚員工到底最後去了哪裡。員工離職難道是因為另一家公司的檯球桌更大、乒乓球桌更好嗎?

員工來公司,不是為了看電影、打檯球的。老闆應該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認真傾聽員工的心聲,有沒有認真的去了解員工真正的需求。如果把這些娛樂設施拆掉,改成給員工加工資,結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加工資當然也不是陽光普照似的加,而是有原則有標準的加。因為當激勵變成一種固定項目的時候,也就失去了激勵原本的目的和作用。

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當一種獎勵變成一種固定項目,員工的滿意度基本上最多持續兩三個月,再往後就沒有激勵效果了,習以為常了。這就像是我們做營銷活動一樣,如果你每個月都有特價活動,消費者習以為常之後就不會有刺激消費的作用了。

一旦激勵失去了激發員工動力的作用,想要再次喚起員工的積極性,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是幾何增加的。做激勵一定要有的放矢,當大家發現自己得到的東西跟別人一樣,就沒有了那種“唯我”的喜悅感。

當激勵變成一種形式主義的時候,激勵就會把老闆的位置越架越高,到後面就會形成“只能升,不能降”的局面。而員工卻從不會把付出和得到聯想在一起,他們只會比較多和少。

激勵很多,福利很好,但仍然留不住員工?


少了,就會有不滿,有了不滿,就會有離職。因為激勵變成了理所當然,所以錢少不是因為我做的少,而是因為公司不好。每個人都會過高的評價自己的價值和付出,所以當他們拿到激勵的時候一定是覺得少的。

當然,我們認可苦勞,所以苦勞的這部分,大家相差無幾。倘若激勵只獎勵苦勞,你會發現人人都變成了“楊白老”。所以,激勵還應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苦勞,另一部分獎勵給功勞。

做任何激勵的時候,都不要讓員工覺得是理所當然的,更不能讓他們覺得是理所應得。所謂“無功不受祿”,想要“受祿”,必須要有功啊。


很多公司的年終獎和過年後的開門紅包,基本上就淪為“理所應得”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發完年終獎之後會出現離職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