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說明朝給清朝帶來了200年和平環境?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最終經過兩年的戰爭清廷被迫求和,割地賠款,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開啟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之後的中國被列強欺辱,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喪失了大量的國土,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

然而,西方列強並不是1840年才第一次和中國交戰,其實早在明朝的嘉靖年間葡萄牙人就來到中國,並和中國交戰,那麼為什麼從清朝入關1644年到1840年的200年間,為什麼沒有海上列強到來呢?要知道明末清初的時候正值動亂的年代,應該更容易進攻。

為何說明朝給清朝帶來了200年和平環境?

其實列強也是欺軟怕硬的,比如西方列強為何要大航海,就是因為當時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阻斷了東西方貿易,所以西方國家才不得不大航海。而這些國家寧願開始探尋新大陸,也不願意和奧斯曼帝國交戰,就是因為奧斯曼帝國太強大了,數次擊敗歐洲國家。

為何說明朝給清朝帶來了200年和平環境?

同樣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人是最先開始大航海的,也是當時最強的海上霸主,自然也要挑釁當時的明朝。從嘉慶年間開始,葡萄牙人三次和明朝交手,期間曾多次擊敗明朝,但是明朝拒不求和,多次組織軍隊與葡萄牙作戰,最終依靠或攻戰術擊敗葡萄牙人。

為何說明朝給清朝帶來了200年和平環境?

而對於後面來的更為強大的荷蘭,當時已經是崇禎時期,在外有後金軍隊,內有農民軍起義的情況下,荷蘭人派出裝備有當時最先進加農炮的13艘艦艇進攻明朝,並率先伏擊了明朝的福建水師,使得明朝在第一次交戰中落敗。然而崇禎卻倔強的拒不求和,調派福建總兵和鄭芝龍一起造船購買英國武器,最終再一次利用火攻擊敗荷蘭艦隊。

為何說明朝給清朝帶來了200年和平環境?

而後來的鄭成功更是擊敗荷蘭人收復臺灣,甚至一度想要繼續進攻當時已經被西班牙佔領的菲律賓。而原本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是準備進攻當時內亂的中國的,但是在看到葡萄牙、荷蘭都被擊敗,而且還有臺灣鄭成功,是西班牙放棄了這個想法。自此以後,西方列強都按照中國的規定規規矩矩的做生意,近200年未敢侵犯中國。

所以說,正是明朝對列強的的幾場戰役將列強打怕了,只可惜之後明朝滅亡,而給清朝帶來了200年的海上和平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