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微信公眾號:37

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縮在牆角。第二次見她的時候,縮在病床角。第三次見她的時候,她縮在桌子底下的某個角。所以第三次,我乾脆也盤腿坐在桌子下面。因為已經不指望能和她面對面正經坐著了。”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這是一段對患有嚴重迫害型妄想症的精神病人的描述。提起精神病,大家腦海裡往往會浮現“行為異常”、“語無倫次”、“表情呆滯”等關鍵詞,認為精神病患者不僅會傷害自己,還會禍害他人,所以對於這些特殊患者,人們通常也是特殊對待,關押在精神病院,任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美國電影《飛越瘋人院》就描述了發生在精神病院裡的故事,主人公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病人被送進精神病院,進去之後,一直不受拘束的他感受到精神病院裡的生活並不如他想象中的愜意與自由,他發現裡面的患者都被限制在條條框框之下:定時吃藥治療,規定電視播放時間,受大音量音樂的干擾……除了受到護士長拉契特的嚴格監管,還遭遇侮辱和折磨對待。麥克.墨菲十分不滿拉契特的行為,於是想方設法與她作對。儘管主人公帶給病人們前所未有的快樂與經歷,但他己所能及的也就僅僅而已,最後因為謀殺拉契特未遂而被切除額葉,成了真正的“白痴”。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關於這部電影,裡面的角色人格塑造都各有不同,亨廷頓舞蹈症、焦慮症、人格問題等,還有一些精神並沒有問題,他們是因為犯下目中罪行而被“送”進來的。

追求本我的反叛人格——麥克.墨菲

作為貫穿整部電影的首要人物,麥克.墨菲由始至終的經歷讓人意外,讓人深思。他是意外闖進瘋人院的正常人,他多次打架鬥毆,屢次入獄,他酗酒,性慾強盛,但他卻是為數不多身處惡劣環境下依然能保持不受約束,熱愛自由,放縱自我的人。所以他的加入,使原本一片死寂的精神病院注入了新鮮的空氣。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他不厭其煩的教酋長打籃球,儘管看守員都跟他說酋長是一個又啞又聾的瘋子;他質問自願進入病院的人“你們每天如此厭惡這裡,卻沒有勇氣出去生活?”“你們真的以為自己是瘋子嗎”;他敢跟護士長對峙叫囂,不斷嘗試打破醫院的規則;他對著沒有任何畫面的電視機激情地講解比賽場景的畫面,帶領一群人歡笑、吶喊;他擅自帶著一幫精神病患者上輪船出海釣魚,在醫院裡開狂歡派對;他盡力的想要滿足病友們的願望,甚至想要帶他們離開這裡……

麥克.墨菲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心理諮詢師,也不是赫赫有名的精神病醫生,他只是發自心底的尊重病院的精神病患者,他們也需要自由,需要正常人的生活,而不是被醫院的條條框框、死板規則所困住。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三個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它完全處於無意識的水平當中,不顧一切的追求精神上、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快樂,就好像主人公麥克.墨菲一樣,對於任何事情,都採取放飛自我的方式面對。

只是很不幸,在當時嚴肅死板的大背景之下,墨菲被限制住了,他再也不能生機勃勃的帶領病人們狂歡,再也不能想盡辦法跟護士長作對,再也不會有逃脫精神病院這個念頭了。與其讓墨菲痴呆的過完下半生,不如保留他最初的模樣與初衷,讓他永遠停留在放蕩不羈的階段,所以酋長在影片的最後對墨菲說:“我不會不帶你走的,麥克,我不會這樣留下你的,我們一起走”,他用枕頭捂死了墨菲,讓他得到解脫,這對於一直追求自由的墨菲來講或許是一個在正確不過的決定。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被自由喚醒的中間地帶人格——酋長

酋長這個角色很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僅是因為他高大魁梧的身材,還有他角色的設定,出人意料。電影的前大半段場景中,酋長行動緩慢,眼神呆滯,不說話也聽不到別人說話,彷彿是一座會移動的大山,但有一次,墨菲與酋長說:“要口香糖嗎?”酋長回答:“謝謝。果汁口味。”原來酋長一直裝作又笨又聾,他把所有人都騙了。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如果說墨菲是一個熱衷於反抗,有自己思想的人,病院裡其他病人屬於無限順從,沒有自我的人,那麼酋長則是屬於這兩者之間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只不過一直沉默著,等待著被激發。

在同名小說中,酋長是一個智商極高的人,他善於收集信息,察顏觀色,只不過在這個渾濁的社會中,即便看到黑暗也無能為力,所以他選擇了順從和沉默來應對。直到遇到墨菲,被他追求獨立個體尊嚴和理想生活自由的勇氣所喚醒,在影片的最後,酋長拔起病院裡的飲水池,砸碎玻璃,逃了出去,他感受到了力量,指引他離開這裡。

酋長與其他精神病人有極大的不同之處是他能從墨菲的行為上有所感悟,而不是一味的墨守成規。父親的死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以致於墨菲第一次向他提出一起逃跑這個想法時他回答:“我不能,我就是不能。”但漸漸的,在墨菲的感染下,酋長獲得勇氣,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現在我們可以走了,我現在感覺跟山一樣強壯。”看著酋長在黑暗中奔向黎明逐漸遠去的背影,我知道,墨菲的精神真的是感染了這個曾經一片死寂的精神病院,它能讓酋長鼓起勇氣逃跑,也能讓其他的病人們勇敢的反抗、提出要求以及捍衛自己的尊嚴。

冰冷無情的“正常人”——拉契特

在瘋人院裡面,屬於正常人的就只有醫院裡的護士和看守員,其中最有權威的就是護士長拉契特小姐。雖然是一個沒有任何精神問題、人格問題的正常人類,但是在她的臉上卻完全看不到喜怒哀樂的表情,由始至終都板著一張冰冷的“撲克臉”,對患者制定嚴格的一系列的規定,強制他們遵從。

在拉契特看來,她管理的並不是“人”,而是社會的“棄物”,只要按照規則和時間表,就能辦妥一切。她讓病人們相互揭發檢舉,而不是心抵心的交談;她只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而無視患者真正的需求;她不僅侮辱恐嚇病人,還依賴電擊、關押、剝奪等懲罰手段對待他們;面對墨菲的提議,她使手段、找理由來拒絕;面對契士想要自己的香菸的需求,她予以懲罰;面對比利的死,她無動於衷……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在拉契特身上,看到了在精神病院裡的患者過著沒有尊嚴,沒有自由,沒有權利的生活,他們喪失了作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生活條件,成為任人擺佈的牽線木偶。在外面的人看來,拉契特是一個恪盡職守的好護士;在精神病醫生們看來,她是一個優秀的得力幫手;在正常人看來,她只是履行自己的職責,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但在精神病人們的角度看來,她只是一個使用語言暴力、依賴殘酷懲罰工具的冷血無情的管理者。

其實拉契特就是社會上大部分正常人的縮影,對於在他們眼中所認為的不正常的“異類”,就會剝奪他們一切的權力,而且還是以為他們好,為社會好的名義,將一個活生生的人折磨成一個笑話。

界定精神病人的標準究竟是什麼?為什麼精神病人就不該受到正常人一樣的對待?因為他們會擾亂社會秩序、危害社會?還是因為他們會傷害無辜群眾?人們只知道精神病患者行為古怪離奇,用偏見與歧視的眼光看待他們,卻從來沒有嘗試過關注、理解與支持他們。其實,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一樣,需要有情感上的共鳴與關愛,需要心靈上的溝通與理解,需要行為上的幫助與支持,他們甚至比正常人更需要愛與尊重。

精神病患者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

其實精神病人很好溝通,沒想象的那麼難。有相當數量的人邏輯上極為清晰——在他們自己的世界觀裡。精神病人也有性格,有喜歡滔滔不絕的,有沒事兒招事兒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跟大街上的人沒啥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會做一些沒精神病的人不能理解的事兒。做這些事兒的根源就在於:世界觀的不同。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叛逆,從精神病人瞭解這個世界,也許他們是瘋子,但是他們做到了我們未曾做到的事,他們是獨特的、唯一的,所以他們值得獲取我們的尊重,值得擁有自由。

參考文獻:

[1]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02

[2] 知乎.如何評價電影飛越瘋人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55563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