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間明朝軍隊中的日本兵、暹羅兵及黑人兵

在有關明朝萬曆年間的諸般史料中,涉及到了當時明朝軍隊中的一些來自異域的士兵和將領的信息,其中鄭潔西先生的著作《跨境人員、情報網絡、封貢危機:萬曆朝鮮戰爭與十六世紀末的東亞》中,提及了明朝軍隊中的日本兵、暹羅兵及黑人士兵的情況,現摘錄如下:


  1. 日本兵,明朝軍隊中來自日本的士兵的存在,已經不算罕見。從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宋應昌《經略復國要編》等史籍中,均有相關記載。例如,提到顧養謙在任遼東巡撫時,就曾將在御倭戰爭中俘獲的數十名日本士卒,編入遼東明軍序列,在與遼東蒙古部落的邊境衝突中,這批日本士卒憑藉兇悍的近戰格殺技巧,在第一次出擊中頗有斬獲。但在後來的交鋒中,由於蒙古騎兵有所防備,這批日本悍卒無一生還。宋應昌在經略朝鮮戰爭中,曾多次記載明軍將領私自收容、使用日本降卒的情況,其中劉綎因以家丁名義大量收羅日本降卒,而被李朝官員抨擊,且萬曆二十六年八月,劉綎曾設謀企圖俘獲前來赴會的日軍大將小西行長,不想卻被部將中一位來自日本的千總洩密,而最終功虧一簣。這件事在日本九州大名島津義弘的年譜《義弘公御譜》中亦有類似記載。朝鮮戰爭結束後,明軍將領們發現日軍降卒中善於使用火銃的士兵不少,遂選拔了一批充實到明軍之中,其中僅史料記載的隨四川總兵劉綎往徵播州土司楊應龍的“降倭銃手”,就有500名之多。另外,宣府、大同、遼東等北部明軍諸營中,也有降倭銃手參與邊境作戰的記錄。

2. 暹羅兵,出現在朝鮮戰場上明軍之中的暹羅兵,數量不大,多數都是以家丁身份隨主將參戰。而他們的主將主要是曾 任職西南、與當地土司和緬甸軍隊有過沖突的將領,例如劉綎、鄧子龍等,應該是通過私募的辦法招來的悍勇之兵。 另外,水軍將領陳璘曾長期駐守廣東,也同樣招募了一些來自暹羅的士卒,並帶到了朝鮮戰場。

3. 黑人士兵,有關朝鮮戰場上明軍中存在黑人士卒的信息,並不是出自中國的史籍之中,而是在朝鮮史料《李朝實錄》 中之《宣祖實錄》第三卷。其記載萬曆二十六年五月,朝鮮國王李昖拜訪了赴朝參戰的明軍遊擊彭信古的營壘。彭信 古向朝鮮君臣展示了其麾下“異面神兵”的風采。說其面孔漆黑、瞳孔蠟黃、購買自葡萄牙殖民者的軍隊,其善於潛 水、殺人、破船,在水戰中常被遣為先鋒。彭信古部這些黑奴士兵的具體表現,史料缺乏記載,不過萬曆二十六年 九、十月間,彭信古與茅國器、葉邦榮匯攻日軍中路島津軍團的“泗州之戰”中,本已佔優的明軍在日軍困獸猶鬥的反 衝鋒下,準備不足、招致崩潰,其中彭信古部三千人,只存五六十,那批黑人“神兵”估計也就此報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