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長

新東方家庭教育

每個不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不肯放手的家長

新東方家庭教育微評

有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優秀、不獨立,細想一下原因,是我們沒有給孩子鍛鍊和學習的機會,從小就代替孩子完成很多他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就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如果我們再加以否定,那麼就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信,再也無法勇敢嘗試,所以做父母需要學會適當放手。

-01-

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行,而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行!

當我帶著兒子出門,有時候買菜回來。

他提著一袋子菜,我提著一袋子菜。

鄰居見到就會打趣“你媽媽又欺負你了,這麼大的袋子也要你提。”

而在奶奶家裡吃飯,他就等著奶奶喂。

我板著臉,嚇退奶奶,斷了他的念想。

他自己要去做蒸蛋,打蛋掉了蛋,攪蛋又倒了蛋液。

可我還是得耐心地教會他,而且一起打掃戰場。

當他出門時一開門就甩門時,我教會他為人扶門的習慣。

如今他出門的時候,如果是先開門,他會習慣性地為後面的人扶著門。因為這是一種禮貌,也是為別人考慮的修養。

而當其他的孩子享受著父母的嬌寵,享受著被替代的美好時。

他卻在自己獨立的路上吃著苦。

要知看到他吃苦,我也心疼。

但我願意承受這樣的心疼。

當然,我們喂孩子吃一頓餃子只要幾分鐘,乾淨利落。

孩子自己吃可能要十多分鐘,而且可能會掉身上,可能惹出很多的麻煩來。

可我願意做後者,陪著孩子去惹麻煩。

因為我知道,有一天他就不會有麻煩,

而是自信而勇敢地搞定自己遇到的這些麻煩。

-02-

睿智的作家冰心曾說過:“讓孩子像野草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

只是,如果家長不放手,不剋制自己的控制慾,我們的孩子是沒有自由可言的。

很多時候,家長是這樣牽絆孩子的自由:

2歲的孩子想自己拿著勺子獨自進食,家長不讓,非要耐心一口一口餵食,說是擔心孩子自己不會吃,吃不飽,也怕孩子弄髒桌子,地板,衣服。於是,孩子慢慢地習慣了在吃飯上依賴父母,習慣了挑剔飯菜不好,因為孩子認為那都是父母的事。

3歲的孩子想自己拿著杯子去倒水喝,家長會擔心水倒在衣服上,或者說水熱會燙到等等,禁止孩子碰飲水機,即使飲水機並無通電。家長會時刻關心孩子是否口渴了,隨時把水送到孩子嘴邊,於是,孩子習慣性地向家長要水喝,這個習慣很有可能延續到小學以後。

4歲的孩子看到家長掃地,就拿著掃把晃悠悠的學著掃地,家長就擔心掃帚把會不小心戳到孩子的眼睛,於是也禁止孩子做任何家務,還會習慣性告訴孩子:這些不用你做,你玩去,學習去。於是,孩子認為家務活是與自己無關的。

5歲的孩子與家長爬山,爬了一段路,還興高采烈,並沒說累,但家長開始擔心孩子太累,或流汗太多會感冒,趕緊抱起孩子,背起孩子,孩子理所當然地以為自己就該享受這樣的待遇。

6歲的孩子,剛上小學,很喜歡自己的新書包,想背在身上高高興興上學去,家長怕書包壓壞孩子,任憑孩子哭鬧,就是要幫孩子背書包。於是,孩子習慣把書包扔給家長,背書包是家長的事,不是自己的事,甚至讀書,都是家長的事,不是自己的事。

哲學家佛洛姆曾說:“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處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我們應該明確: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放手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去做。

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樂趣,既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也會讓孩子失去實踐的機會;

當家長總不放手,不放心,什麼事都要插手,就等於告訴孩子:“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更可悲的是,如果在某些階段放棄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沒有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將來孩子只會越來越依賴家長,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將呈現嚴重不足或低下。

孩子也會在不容拒絕的妥善安排中,在安寧無憂的日復一日中,慢慢的失了信心,失了能力,失了責任,失了夢想,失了本該多彩的人生。

-03-

那麼,我們怎麼做,才可以杜絕那些不由自主的控制?

我們試著這樣:

隨時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

基本上,孩子兩歲後,自我意識萌芽,他會特別喜歡自己動手,想自己吃飯,想自己喝水,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子……

父母千萬不要壓制孩子這些慾望,試著在有大人看管的情況下,順應孩子的需要讓他自己去嘗試吧!如果他想自己吃飯,那就把碗和勺子給他,髒有什麼關係呢,孩子能有機會鍛鍊不是更重要嗎?

安排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

“寶寶,去幫爸爸把拖鞋拿過來”“去幫媽媽搬個小凳子””給奶奶倒杯水”等等,安排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並給予他讚揚。在這些過程中,孩子逐漸找到快樂感和成就感,他會慢慢懂得幫助別人這個概念,也會懂得某些責任。

勇於糾正隔代老人的不放手

不敢放手孩子的可能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更有可能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多老人都會受不了愛孫承受任何的小磨難,什麼都想幫孩子打理好,也不讓孩子受丁點委屈。

當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應勇於指正老人不當的養育方式,因這些關乎孩子一生,整個家庭人員應要經常溝通,儘量保持統一的理念和態度來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懂得放手和進退,才是真正愛的智慧!

很喜歡北大才女趙婕說過的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04-

讓孩子做主, 父母放手8項權利孩子讓變強大

怎樣讓孩子獨立自主?試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給孩子知情權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要給他知情權,就是說對於一些可能影響到孩子生活的大事,我們要給孩子做適當的解釋,讓他清楚周圍在發生什麼。因為對周圍世界的瞭解和認識,是他邁向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就是讓孩子清楚哪些是他的個人物品和個人空間,並且在挪用物品或做一些改變時要跟孩子打招呼、徵求孩子的意見。我們大人給出足夠的尊重了,孩子才會生出相應的責任感。

給孩子機會去體驗獨立完成的感覺

孩子常常會以近乎瘋狂的熱情要求獨自完成事情。他們最初能自己做的事情主要有吃飯、穿衣、如廁等等。

讓孩子做家務是另一個培養自主性的重要方法。現在的家長們都知道讓孩子做家務的必要性,但是我們真的在做了沒有呢?

給孩子選擇權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教給孩子選擇的技巧就是教給他生活的技巧。而選擇的本領是要通過真的做選擇才能學會的。

進行後果教育

後果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給孩子做事考慮後果的思維習慣。通過思考事情的後果,來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責任感;另一個方面是讓孩子承擔事情的自然後果,讓孩子學會總結、學會吸取教訓。這也是取代懲罰的辦法。

學會規劃和預期

培養孩子對未來的預期和規劃也是為孩子的自主性做準備。例如跟孩子一起計劃這個週末怎麼過。早晨,我們可能一起想想上午做什麼、下午做什麼。這樣先讓孩子有個規劃的意識,知道自己可以這樣控制自己的生活。

少命令少指責多鼓勵

是什麼吞噬了我們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除了父母的越權代辦,還有父母的命令、令人窒息的監督、和嚴厲的批評指責。

給孩子安全感

有的家長觀念過於西化,把讓孩子做主理解成給孩子絕對的自由。其實如果給孩子過多的自由,孩子觸摸不到邊界和底線,他會感到恐慌和不安全。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他既是獨立自主的,同時又是安全的。他要知道如果一旦做不好了,事情搞砸了,那麼還有家長會幫他。有了安全感,他才敢於去冒險嘗試,才敢於去承擔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