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9月18日,瀋陽房哥獲得了些爆料,經過多方確認,有領/導會到瀋陽和撫順視/察,而且很可能會到沈撫新城。

房哥分析,沈撫新城可能會有好消息。

沈撫新城(區)咋來的

2009年,撫順發文件明確推進沈撫新城建設,中途還傳言撫順市政府要搬遷到沈撫新城。

2013年,生命之環建成,瀋陽有軌電車5號線開到沈撫交界,沈撫新城各樓盤建成,達到高潮

沈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高潮落幕,樓盤成了鬼樓,商場關店,沈撫新城沒有如預期一樣成為熱鬧的新區,反而一蹶不振,落得一地雞毛。

2017年,遼寧發佈《關於加快沈撫新區建設發展的意見》,正式將沈撫新區定為遼寧的特區

今年8月15日,沈撫兩市四街道(鄉鎮)整建制託管給沈撫新區,標誌著這個遼寧的特區不再有瀋陽和撫順的分隔,而是成為一個整體,發展起來更得心應手。

沈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框架協議》,旨在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加快推進遼寧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沈撫新區改革開放創新示範作用,堅持統一規劃、統一佈局、統一政策、統一管理的原則,促進瀋陽、撫順和沈撫新區協調發展,在資源共享、要素互動、產業集聚、特色錯位、規劃協調、生態共建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實現融合聯動發展,為遼寧乃至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從根本上實現新區與兩市工作互動、融合聯動一體化發展。


沈撫新城為啥沒發展好?

沈撫新城為啥沒發展好?房哥詢問了一個撫順的朋友,加上自身的一些親身體會,總結出了幾個因素:

配套約為零

沈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 交通這方面,絲毫沒體現出沈撫新城優勢:

有軌電車5號線只開到瀋陽東四環外,距離沈撫新城核心區還有兩三公里的距離。

沈撫新城周邊只有撫順的公交,瀋陽的公交只有386路,位置更是遠在四環。

換句話說,從沈撫新城去到瀋陽,要麼費時間轉公交坐有軌,要麼費錢花11塊錢坐雷鋒號。這坐車的方式,跟撫順市裡沒區別。

  • 生活配套匱乏:

學校是有個挺好的東北育才撫順學校,可私立一年收好幾萬,不是一般人能去的上。其他的學校就要到兩公里之外的李石(李石開發區,也有用高麗街作為代稱的)老城區上了。

買菜也沒地方,要到李石。

別地方商業都是有人了再建,這邊建的是挺早,都黃鋪了...

看起來還不如在李石買。

房價沒有優勢:

房哥之前的文章裡( )提到了,5年前金地濱河國際的房子,均價只有四五千。兩年前,精裝恆大濱江左岸價格也不過六千左右。

與之相比,沈撫新城的房子一直是三四千,而且大開發商不多,無論對瀋陽居民還是撫順居民,都缺乏優勢。

撫順市民無法使用公積金:

房哥瞭解到,沈撫新城的房子,之前撫順市的公積金是無法使用的(有說法是是可以貸款,但無法還款),倒是瀋陽公積金可以直接使用。直到近兩年有了公積金異地使用政策,情況才得到緩解,但仍然會多跑一道手續。

這一點很奇怪,沈撫新城明顯對撫順人的吸引力更大,卻在公積金問題上多了障礙。

沈撫區隔導致各自為政

上面說的輕軌不通到沈撫新城核心位置,就是各自為政的一個體現。

作為撫順的地界,撫順缺資金來修輕軌和各種配套,缺乏好的企業來落實各種政策,缺乏學校和醫療資源。這些都需要瀋陽來從高層次進行幫扶。

瀋陽沒得到土地升值的好處,自身還有很多新開發區需要管理,也進一步造成了沈撫新城的割裂。


沈撫新城的利好

上文寫到了,2017年遼寧將沈撫新城定義為遼寧的特區,並在今年啟動了將瀋陽和撫順共4個街道交於沈撫新區管委會託管。加上現在外部環境的改變,上述的各個問題預期將很快得到改變。

沈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沈撫新區管委會進行適合於自身的管理,規劃中對交通、產業進行了高層次的設計

,地鐵、輕軌、快速路都在規劃之中,配套和各自為政的問題將得到解決。

房價上,最近東湖板塊價格飛昇,金地藝境均價也到達了8500,外加上瀋陽全城限購的影響,需求已有部分溢出到沈撫新城。相比下來沈撫新城的均價只有瀋陽側的一半,價格優勢將凸顯,有消息稱近一個月已有樓盤升值一千。

公積金的問題房哥也說到了,現在可以異地使用公積金,相比原來不能使用,已經好了一大截,至少不再是買房的阻礙。

沈撫新城振興進行時

不得不提的是,領/導來了之後,一定會帶來新的政策上的幫助。

東北太需要好的政策了,上個月,東北振興小組人事有了變動,但從近年的東北振興小組的成員變化,可以看出這只是一次常規變動,即將各部門變動的人員更新到了東北振興小組中。

如果能給些新政策,或者讓省裡能上上心,加速突進沈撫新城的建設,甚至未來幫助瀋陽撫順融合,這對於沈、撫、新城三方都是好事情。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瀋陽房哥,未來會持續給大家帶來原創瀋陽房產文章,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