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正常情況下,每一個正常人每天會蒸發掉600至700毫升的汗液,天氣較熱時出的更多。

出了汗,不少人都知道要及時補水,卻常常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出汗後要補充什麼食物?出汗後什麼情況要提高警惕?出汗後怎麼做才更健康?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下面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一、出汗後,三類食物要多吃

酸味食物: 由於夏秋暑氣重,容易導致多汗,從而使得人體機體中一切正常水液容易損失。從中醫角度來講,酸味可以斂汗止瀉,生津解渴,健胃消食。酸梅湯中的烏梅可以斂汗養陰,夏秋飲用酸梅湯是個不錯的選擇。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維C食物:口感酸的水果富含維生素C,適當吃酸棗、葡萄、山楂、檸檬、草莓、芒果、菠蘿、獼猴桃等酸味水果可起到斂汗生津的作用,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含鈣、鉀食物:出汗時,身體損失的還有鈣、鉀、鈉等微量營養素,需要及時補充。豆製品、奶製品等含鈣較多,豆類、香蕉、蘋果、土豆、蘑菇以及深綠色蔬菜等,鉀含量豐富,可以多食用。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二、出汗後,三種情況要警惕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的典型症狀之一是怕熱多汗,伴有頭髮乾枯、脫髮、指甲變脆、消瘦等。如果在空調房內經常大汗淋漓,需要及時檢查甲狀腺功能。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合併植物神經病變時,會出現出汗量增多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上半身(頭和背部等),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腳顫抖的表現。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嗜絡細胞瘤: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常伴有頭痛、噁心、心悸、面色蒼白等症狀,大汗淋漓也是嗜絡細胞瘤的常見症狀,偶爾會持續出汗。

三、出汗後,三種做法更健康

用乾毛巾、溫溼毛巾擦汗:最好用乾毛巾、溫溼毛巾擦汗,此時皮膚毛孔及毛細血管可迅速張開,有利於熱量更好地散發出來,人體反而會感覺到舒適涼爽。如果用冷毛巾擦汗,皮膚受冷刺激,體內積熱散發不出來。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休息一會兒再洗澡:大汗後如果直接衝冷水澡,皮膚接觸冷水後,毛細血管會收縮變細,大量血液迴流到心臟,會增加心臟負擔,引起心慌、氣短、頭暈等症狀。所以應該等體溫恢復、汁液幹後再洗澡。

出汗後怎麼做?別隻顧著擦汗,這三件事不可忽視

不宜喝冷水:大汗後喝冷水,會導致毛孔急速變塞,暫時中止出汗,造成氣溫散發受阻,誘發感冒。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溫開水漱口,10多分鐘後,分幾次喝少量溫淡鹽水,半小時後可喝較多的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