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工博士講經脈:血壓的問題

王唯工博士講經脈:血壓的問題

舒張壓:提供生存的基本工資

循環的基本現象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有舒張壓。

前面提過,如果是以流量理論的角度來看,舒張壓是一種沒有用的東西,因為如果目的是血流的話,血管中是負壓的話比較好,水往低處流,壓力越負的話流動越快。

然而舒張壓相當於河堤,有一個高度。但是若從壓力的立場來看,舒張壓就是必須的,理由如下:沒有舒張壓的話,血管就會扁掉,器官也會扁掉,這時候就不會有其特定的振動頻率。

就像打鼓一樣,鼓一定要繃緊才能振動,不繃緊的話發不出聲音,器官、血管也一樣。所以一定要有舒張壓,而且舒張壓很重要,舒張壓過低的病人是要送加護病房的。

我們以氣球來比喻:氣球中有壓力,只要在任何一個地方戳一個洞,裡面的氣體就會噴出來。我們所謂的壓力在送 血時也是同樣的狀態。

血管裡面只要有壓力,整條血管就像是個密閉空腔,可以是任何形狀,但是隻要在身上隨便一個地方刺個洞,血就會流出來。

用壓力來送血的時候,只要壓力到的地方血就會到。所以中國古書上說的“氣至與不至”就是血壓能不能到達的意思。

而中國人以前所說的:氣不通就會陷,臉色就會不好。為什麼會“陷”?壓力不到就會陷,壓力到了血就到,這個人看起來就會飽滿、面色紅潤。

因為到臉上來的能量已經屬於高頻的,又在身體的最高位置,能量分配得最少,所以臉上很容易送不到能量(壓力位能)。

如果臉上還能維持,表示身上的能量是有餘的,這也是中醫望診所重視的指標。

因此,在分配血液的過程裡,一個是收縮壓、一個是舒張壓,舒張壓是維持根本能量,一定要維持在七十毫米汞柱,任一地方打開一個小洞,血都會噴出,這就維持了最基本的供給量。

收縮壓:分配財富的先後順序

那麼收縮壓是做什麼的呢?收縮壓就像是政府可分配的錢,每個月除了一萬五千元之外,還有多出來的部分。

心臟打出一個綜合波之後,這個波按照共振的頻率來分配能量,就像政府分配預算。分配這些錢的時候,是視各處的需要而定的,心臟、器官、血管……都是在調整每一個共振頻率所需的能量。

這種調整有什麼好處?循環最終的目的是送料——也就是送血,血一到的話,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有了。

可是我們這個送料系統一個開關都沒有,動脈就像是連通管,要如何控制呢?這個料又要送到哪裡去?舒張壓只是維持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多出來的還有這麼多血要送,要如何處理?

這些血是為了應付突發狀況的,譬如說突然間要運動或是考試,身上就必須調配,不能老是都一樣,否則想跑就會跑不動、想用腦袋時卻不能思考……如果只有那些基本供應的血,想做什麼都不能做了。

所以身上必須有一個動態的調配功能。這動態的調配就是依靠收縮壓。

這動態的部分看起來雖然只有八十到一百二十毫米汞柱,事實上處理的血不少,可能比舒張壓真正送血的有效程度還高。

雖然壓力差很小。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身上每一個開口都是有彈性的,當壓力不同的時候,開口的大小並不一樣,所以八十到一百二十毫米汞柱對開口大小的影響,可能比零到八十毫米汞柱的影響還大。

因為有彈性,所以口開越大,噴出去的血就越多,一打開就噴出去,後面這一段(八十到一百二十毫米汞柱)的血會比前一段(零到八十毫米 汞柱)噴出得多。

那麼是否身體每一個地方都有八十到一百二十毫米汞柱的壓力變化?在器官裡,壓力的變化並沒有這麼大,事實上是按照頻譜分配的,所以不同器官裡的壓力有的大有的小,會有些差異。

現在西醫也同意在頸動脈、主動脈、(手腕)橈 動脈、腳上的動脈所量出來的血壓多少有點不一樣(經過重力校正之後)的說法。

身上的血壓真的是一門學問,調度上最精妙的所在就是按照頻譜來分配,第一個諧波分配到一條經、第二個諧波分配到另一條經等,如此在分配上、管控上最容易,在生理的血液循環調節機制上也是最容易。

譬如說現在小腸經想要多一點血,就把第十個諧波拉大一點,小腸經的血就會變多了。

我們身上哪些開口開大一點、小一點也可以調控,血管彈性變高一點、低一點也可以調控。血管看起來是被動的,但並不是全部都靠心臟控制,血管與開口都有調控的功能。

假如某處輸進來的血壓降低的話,那個地方的開口就會變多並且開大一點,等到開口打開到都不能再打開了,心臟只好增加輸出,就會產生高血壓。

高血壓:補償重要器官缺氧

通常是缺乏氧氣的器官與經絡,才會要我們的心臟多用力一點、多帶一些血液進來,而且都是很重要的器官與經絡,否則,心臟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

像是腎經、肝經、肺經的問題,心臟就會自行去調整。

這樣來看高血壓,就會覺得很有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高血壓是怎麼一回事。

事實上高血壓是身上某個重要部位缺血(或缺氧)的補償作用。既然知道高血壓是這樣的原因,高血壓的病人就很好治。會發生高血壓表示心臟功能還好。

我們經常會聽到西醫說:吃高血壓藥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停藥時血壓不高就可以停藥了。現在西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簡單地說,有下列四種方法:

(1)讓心臟跳得比較慢的 Beta阻斷劑(βblocker);

(2)讓心跳比較沒力氣的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vlocker);

(3)把血的壓力鬆掉,讓血液 體積減少,而讓周遭血管鬆弛的利尿劑(Diuretic);

(4)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阻止劑(ACE阻止劑: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因為血管收縮素(angiotensin)是血壓上升最重要的因子,因此醫生希望把它的濃度下降使血壓降低,屬於一種綜合效應,比較接近循環生理所需,所產生的副作用比較小。

上述四種大部分西醫所開高血壓藥的作用,他們的邏輯是把高血壓看成實證——循環系統太有力所以血壓太高,要用阻斷劑、阻止劑等西藥來降低。事實上這些做法只治其標不治其本。

這些藥的基本作用都是要讓心臟不要跳那麼大力,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問題。因為問題主要是源自於重要器官氧氣不夠或血不夠時身上的補償作用,結果吃藥只是讓你心臟不要那麼用力跳,所以血壓下降。

假如是一個心臟很強的病人就必須吃一輩子,否則血壓降不下來;除非心臟衰弱了,血壓自然降下來,西醫才會叫你不要再吃藥。

但是到這個層次時,身上的缺氧情況更嚴重,而心臟功能也不好了。反而是血壓很高、可以高得起來,這時要治高血壓最好治,表示心臟還很強、還補償得過來。

真正要治的是把不通的地 方弄好,血壓馬上會降下來,而且不會復發、也不用再吃藥。

中醫視高血壓為虛症,與西醫相反

中醫理論說高血壓是虛症,正好與西醫相反,高血壓是因為重要器官缺氧,所以心臟才加壓以送出更多氧氣(血)。

以失眠為例,所有失眠幾乎均是因為腦缺氧。腦缺氧為何會無法入眠?因為睡覺時循環會降低、呼吸會減量,因而腦子供氧更為減少。

所以治失眠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腦的供氧,缺氧的問題改善之後立刻就能呼呼大睡了。

同理,如果把高血壓看成實證而將血壓直接降下去,只是讓腦血管不會因受壓破裂而引起腦中風,或預防腎臟因為高血壓而受損,但高血壓的病因並沒有真正消除。

有人因此吃十年二十年的高血壓藥吃到肝腎衰竭。通常病人到這種兩難的地步時,心理上最容易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療,此時如果把高血壓藥拿掉,肝腎自然就變好,我們再用中醫特有的治法把高血壓降下來。

至於收縮壓高,從我們的脈診儀來看,可以馬上分辨出是哪一個頻譜高上去,然後看哪裡有“風”(循環不穩定)的現象,我們就去把那個地方處理好,高血壓就好了。

甚至有人是胸椎姿勢不正,一矯正回來,血壓馬上就能降下來。對於血壓的問題,要是真正瞭解了血壓的目的與工作的模式,高血壓是最好治的。高血壓病人最後大多是死於肝腎衰竭,但事實上這些病人都不應該死的。

我們只要曉得其中的原理,幾天就可以把他治回來了。因為這些病人原本並沒有什麼嚴重的問題,而是吃了太多不需要吃的西藥,因而導致肝腎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