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吃“馄饨”的变化

馄饨,百姓家里经常吃的美食之一。

在我小的时候(30年前),那时想吃馄饨需要自已做馄饨皮儿,那时做的挺麻烦,需要手擀面皮儿,比北方人家的“手擀面”还要薄儿、还要干一点儿,想要面皮薄儿、面皮干,和面时就不能加入过多的水分,和面时水分少就会特别硬,擀面皮儿时非常费时费力,还必须擀的要“薄儿”。

记得2002年前后,我们洛阳出现了很多“福建千里香馄饨”的小饭店,生意都挺好,我吃过三、二次,他的馄饨汤里加的有“葱油”,吃着也挺不错。现在还有这样的小饭店,不过饭店数量变的很少很少了。

现在省事太多了,街边卖面条店里和大超市里都有机器制作的“馄饨皮儿”,直接买回家里,只要拌好“馄饨馅儿”,就可以包馄饨了。

我们家现在包馄饨也是买现成的馄饨皮儿,但馄饨馅儿是要自已调制的。

我们家喜欢买猪腿瘦肉馅(如果你时间充足可以买肉回家自己剁肉馅)。

买的馄饨皮会有点干,不好粘合,可以用筷子少蘸点水涂抹在馄饨皮儿粘口处,这样就非常好包了。

从小到大吃“馄饨”的变化


馄饨底汤我们爱用以下三种做法。

1、清汤做底汤,这种方法最简单,葱花、香菜切碎放入碗底,加虾皮、紫菜、小磨香油、少许食盐、味精,爱吃醋的可以加入香醋。馄饨煮好时,把煮馄饨的汤先盛入碗底,把调料泡开,然后盛入煮好的馄饨,

这种方法属于“清香型”。

从小到大吃“馄饨”的变化


2、葱油做底汤,先在炒锅里加入比较多的食用油,然后把葱青切碎,放入油中,翻搅,炼制葱油,备用。清水煮馄饨,取一大碗,碗底放入葱花和香菜,加盐、少许十三香、味精,待馄饨煮好后,先盛煮馄饨的汤到碗底(目的是为了化开调料),然后把煮好的馄饨盛入碗里,加一勺“葱油”。

这种方法做出的馄饨有“葱油”的香味,挺好吃。

从小到大吃“馄饨”的变化


3、鸡汤做底汤,买个鸡架和鸡胸脯肉,先煮鸡架和鸡胸脯肉,肉煮的时间短,先将鸡肉捞出,鸡架继续煮,煮二个小时。把鸡脯肉撕成“丝状”,备用。碗底放入葱花和香菜,加盐、少许鸡精,碗底先盛入鸡汤,然后把煮好的馄饨用笊篱捞出(尽量少带水分),盛入鸡汤碗里,放入一些事先撕好的“鸡肉丝”,一碗“鸡丝馄饨”就做好了。

鸡汤做底汤的馄饨营养丰富,香味扑鼻。

从小到大吃“馄饨”的变化


炎炎夏日来碗“清汤馄饨”、春秋季节来碗“葱油馄饨”、寒冷的冬日来碗“鸡汤馄饨”,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三种做法我们家都经常做,各有特色,适合每个季节、每个人的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