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昨日,刚和几位朋友吃完火锅回来。

北京的冬天,不比东北之寒冷,但是偶尔的寒风吹在身上,还是让人有些想念热气腾腾的火锅。四五个人,围坐在桌子旁。锅里,氤氲着热气的底汤散发着香味。只是闻着,便觉得身上有了很多气力。

记忆里的火锅,总伴着温暖。回忆起来,心底也热热的。

最好的食物,总要和最好的人一同分享。记得那是我刚来北京的第一个冬天,入职不久,单位里几乎没有可以热聊的同事。寂寞,孤单,裹挟着北国的风,击打在身上,真是惆怅得很。几个朋友也大都没有结婚,休息的时候,便可以约着出来吃一次火锅。

老旧的白炽灯光,照在我们的脸上,可以很清晰的印刻出沧桑的痕迹。店里,还用着传统的铜锅。滚烫的水,在咕嘟咕嘟的冒着气泡。

“可以加肉了”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然后便有一些红白相衬的羊肉丢进了锅里。那水瞬间失去了刚刚嚣张的气势,老实地为我们专心烹制着美味。好的羊肉,是不需要涮很久的。只一会儿,透着血丝的肉片,便已换了颜色。

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走遍北京:冬日里的火锅余香

夹起一些,放进酱料里,蘸着。入口,就是冬天最好的食物。酱料是因人而异的,北方人偏爱麻酱一些。配着酱豆腐,香菜和辣椒油,搅拌均匀,就是最常见的涮肉佐料。南方人有吃酱油的,也有加盐巴的,甚至还有些沿海的朋友,会配一些海鲜酱。无福享受,也不知道这样的搭配是否足够美味。只是看着他们闭着眼睛品味的模样,就好像嗅到了那一抹残留在唇齿间的余香。

火锅是要配酒水的。一来是为了中和那肉中残留的油腻感,二来是为了让那份畅快的感觉更淋漓尽致些。不同于啤酒之于烧烤,火锅总要些白酒才够味。北京人喝白酒,二锅头是逃不开的。小口咽下,那种辛辣沿着喉咙流到胃中,火辣,却也爽快。没多久,人的脸变红了。也许是热,也许是酒精的作用。满面红光的,唠叨着生活琐事。衬着窗外呼呼作响的风,更添了几分味道。

只是吃肉,便油腻了太多。火锅总要配一些蔬菜,才算完整。南方的火锅吃的不多,偶尔几次,朋友们也都依着我的口味,点一些常见的蔬菜。北方的火锅,豆腐,粉条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生菜,茼蒿,红薯,白菜,油菜等等等等。像极了过去吃的大锅菜,倒几盘进去,热汤里瞬间就被填满了。

这蔬菜放在寻常时候,也不觉得美味。只是在这火锅里,沾了些羊肉的味道,再蘸些酱料,便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不爱吃生菜,但独爱在火锅中里加一些进来。仿佛,那绿色的植物在滚烫的锅里走了一遭,就换了个名字似的。

与蔬菜一同下锅的,还有些肉丸之类。鱼丸,虾丸,蟹棒,就因人而异了。南方的朋友偏爱海鲜,那放些鱼块,河虾也是常见之事。虽不像往日之鲜美,但却多了些厚重之感。入口,也是不错的享受。

“伙计,加点儿水吧”

食至半酣,总要请服务员加一些热水进来。辣锅底还好些,有一层油浮在上面,水蒸发的少。清汤锅,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那水位的下降。有时,吃的人多,一顿饭总要加几次水才可以。

菜和肉吃得差不多,大部分的人就已经饱了。偶尔有一些食量大者,还可以加些主食。一般会加些面条或者芝麻饼,现在也有加方便面的。对于方便面,我平时吃的时候,大多实属无奈,只能以泡面充饥。但往日不屑一顾的方便面,蘸些酱料,也是一种美味。不得不说,中国美食之广博,世间少有。

酒足饭饱,摇晃着出了小店,衣服上还残留着火锅的味道。不必发一条朋友圈说明一番,接近你的人便可以嗅出一二。有时运气好,回来的时候,天上正好飘起了雪花。这景象,应该是极美的。虽然冷,但心里却是热的。西方童话故事里,这人间本应该是温暖而祥和的。而那一刻,因着一顿火锅,这被吐槽过的城市,倒真的有几番童话王国的感觉。

“回去吧,有时间还聚在一起吃火锅”

临别的时候,朋友的话又让那离别的伤感,被驱散了很多。火锅呵,有念想的日子总是比较幸福。把手揣进兜里,慢悠悠地回家去。又是幸福的晚上,梦里还有火锅的余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