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朋友老張最近體檢,拿到報告之後去看醫生。剛進診室,醫生一臉嚴肅地說:“幸好你來得早啊……”

老張瞬間石化了:“……什麼情況大夫?難道,有啥問題?不過確實最近感覺不太好,沒精神,渾身沒勁兒,有時候也咳嗽兩聲,胸悶,是不是真有啥問題了?

我生活習慣不太好,跟這個有關係嗎?現在戒菸,戒酒,好好運動、規律飲食,不熬夜,不賴床,不打豆豆了,還來得及嗎?還有救嗎醫生?……”

醫生:哦那倒沒有,再來晚點就下班了……

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大夫這口氣喘的也太大了,瞧這給嚇得一身冷汗。如果沒啥問題的話,要不菸酒還是先別戒了吧??!!

上面雖然只是個笑話,但也有不少煙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然也包括老佛。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咬牙切齒,信誓旦旦的要戒菸,可是很多時候都是病好之後轉眼就忘了。

只是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真的發生這種”後悔都來不及“的情況?那時候該怎麼面對?

劃重點

不敢戒菸的你,在害怕失去什麼?

戒菸不會給你任何損失,相反你會得到更多。

⊙除了自己,你的健康對很多人都很重要。

不敢戒菸的你,在害怕失去什麼?

曾幾何時,老佛也算是個"鐵桿煙槍"。怎樣算是“鐵桿煙槍”?

一是煙量,每天保底一包,多則兩包,當天抽不夠數量都不算完成任務。有朋友問那要趕上偶爾沒煙了怎麼辦?作為一個“合格的”老菸民絕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 家裡找不到整包的香菸都開始焦慮,提前會囤貨。如果偶爾碰上一次沒煙了,哪怕就是半夜也要出門找地方買。

二來是抽菸的頻率。老煙槍抽菸從來不會斷頓,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就會點上一支,比鬧鐘還準。就是感冒發燒,喉嚨像火燒一樣,甚至於肺炎咳嗽的喘不上氣來,煙也是不能斷,照抽不誤。高鐵還好,基本一個小時之內都會有車站停靠,三分鐘也能搞定一支。最慘的是長途飛機,十幾個小時的飛機確實不能抽菸。那怎麼辦?臨走之前連點四五支,下飛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地方吸菸。有時候連續作戰感覺自己快要中毒了,那也要抽。

那麼這種情況下有想過戒菸嗎?說實話真沒有。未戒菸之前的想法是:這個世界上誰都能戒菸,除了我自己。沒辦法,煙癮實在是太大了。

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仔細想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的我對香菸有這麼深的依賴,甚至連戒菸的想法都生不出來呢?

首先是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定時點上一支菸已經成了一件完全不需要思考的事;其次是害怕。煙癮上來的時候,害怕沒有煙抽難受;還怕離開了香菸,生活裡再也找不到樂趣了。就像好朋友、好兄弟離自己而去一樣。此外就是不知所措。沒有了香菸,自己難過了,生活中遇到挑戰和壓力了該如何應對?

直到後來瞭解了香菸成癮的機制之後,我才明白所有的這些焦慮、不安、害怕,其實都是尼古丁戒斷綜合徵的表現,是尼古丁這個惡魔在拼命拉著我一點點朝著深淵滑落,它一邊拉還一邊不斷蠱惑我:“不要鬆手,一旦離開了我你會很慘。”


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快樂真的是來自尼古丁嗎?前面這麼多文章都在寫這個問題,答案顯然不是。尼古丁只是先把你從生活中獲得的快樂給偷走,再還給你一點點而已。它這是在玩一個“賣了你還讓你幫忙數錢”的遊戲呢嘛。而事實的真象是,沒有了尼古丁,你能直接從生活中得到樂趣,而且收穫的更多。

同樣,香菸更不是在幫你緩解壓力,而是在給你製造壓力。當人遇到困難,精神緊張、壓力感是身體自然而然的反應。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指揮官,正在募集血液、氧氣、激素等更多的資源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情況。

緊張情緒的緩解是依靠潛心思考,採用正確的方式應對和解決問題。香菸不過是利用成癮後對尼古丁的依賴讓我們產生緊張感、情緒低落,非但不能幫我們解決任何問題,還在不斷給我們製造壓力,並一步步將我們拖進疾病的深淵。

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其實我們已經開始擺脫尼古丁設下的陷井了。


你並沒有失去什麼,相反會得到很多。

前面講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在講一件事:戒菸,並不會讓你失去任何的東西,相反,你會從戒菸這件事上收穫很多

要說戒菸的好處,首先當然是健康。

假如我們的身體是一張弓,長年累月的吸菸會讓這張弓越繃越緊,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住拉力崩斷,造成嚴重後果。而戒菸的作用就好比把拉弓的這股力道給撤掉。

不僅如此,身體還像弓弦一樣富有彈性,力量撤掉之後就可以從緊繃的狀態慢慢恢復過來。雖然恢復速度可能會根據每個人體質、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沒有了拉弓的力量,身體的弦繃斷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只要丟掉香菸,身體馬上就會發生的積極變化:

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停止吸菸之後,身體會緩慢恢復。資料來源:戒菸門診操作指南,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1。

上面這些益處主要來自於大規模的統計數據,從人群的角度來說可謂意義重大 - 它說明戒菸有益健康的科學性。而具體到每個人,情況可能會有不同了。

對於本身已經患有一些疾病的朋友來說,每個醫生都會建議戒菸,這將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體恢復。而有的朋友會說了,我本來也沒啥重大疾病,上面說的這些好處我也體會不到呀?那戒菸對我仍然是有益的嗎?

答案是肯定的。

在老佛看來,對於目前沒啥大問題的年輕煙友來說,戒菸帶給我們的是整體健康狀況的改善

老佛戒菸之前,身體經過十幾年的煙熏火燎,整體的狀況其實已經比較糟糕了。三十多歲本應是人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刻,但常常感到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在走下坡路,常常生出“我都三十多歲了,老了……”的想法。我想只是由於身體本身具有調節能力和一定的韌性,才沒有重大疾病的發生。雖然如此,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亞健康的狀態。

戒菸之後,隨著恢復體育鍛煉,糾正不良生活習慣,身體開始慢慢從亞健康的狀態走出來,我才漸漸體會到巔峰時刻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精力、體力充沛,相比二十來歲的爆發力,三十歲更多了一股韌性和耐力;閱歷、思想也逐漸成熟,向著目標全力奔跑而無需擔心身體拖後腿。這正是“剛剛三十多歲,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的感受。

我想這就是戒菸得到的最大的收穫,是比“看起來健康”更寶貴的財富。


除了自己,你的健康對很多人都很重要。

前段時間一篇叫做《向死而生,一名記者的住院日記》火了。三十而立的年紀,得病住院治療的經歷使得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極大關注和共鳴,這也反映出長期亞健康的生活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常態。

作者是一位三十多歲的新聞記者,經年累月的不規律生活、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步步吞噬著他的健康:體重超標、糖尿病、“三高”,血壓一度達到了高壓195,低壓131而自己卻渾然不覺。幸好單位體檢,隨後被醫生強制留診住院。按照醫生的話,“一個噴嚏可能就讓血管爆掉”,“離死亡僅僅一步之遙了”。

住院期間作者先後目睹了肺水腫的老太太忍受極度痛苦背部開孔抽積液,50多歲的冠心病患者安裝三個支架的痛苦經歷,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我從來沒有離一個將死之人,這麼近過。生命的脆弱,讓我深受震撼。我常常想如果我晚年這樣可能會要求安樂死。老太太的老伴兒好像看出了我的想法,跟我說:人沒到那一步,到了那一步,求生欲讓她願意嘗試一切痛苦的挽救方法……

人在病中會想起哪些事情?對於作者來說,家人一定是他生命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如作者在文中提到的:

想著第二天,我一定要去站點接豆瓣兒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好好跟他聊聊天。想著第二天,我一定要回家給豆丁講講故事,陪他過個愉快的傍晚。

我想正是因為心存著對家人的責任感,使得他重燃鬥志,戰勝疾病。隨後的時間裡作者先後經歷了糖尿病治療、降血壓治療、足部感染、血糖控制。這段住院經歷也使他得以重新審視自己過往對待生活的態度,並且下定決心糾正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鍛鍊身體,努力恢復健康。

我不再那麼拼命去工作掙錢。擁抱生活,善待身體,才有一切可能。向死而生,不是活過來就好。而是知道了死的可怕,才要學會如何更好的活著……

作者是幸運的,沒有遭遇不可挽回的後果。是否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樣幸運,還有挽回的機會?

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其實絕不僅僅是一句空話,一個口號。我們的健康也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它對最愛的家人同樣重要。而戒掉香菸,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是我們對家人的一個小小的承諾。

一小步改變,就會有大不同。

戒菸這點事兒:只要一個小改變,身體將會收穫大不同

好了,本期文章就到這裡,感謝閱讀!如果您喜歡老佛的文章,把它轉發給您的家人朋友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您一起努力把煙戒掉吧!

下期預告

歡迎來到老佛的五步戒菸法。

第一步是戒菸前需要了解的小知識,點擊下面鏈接或者在公眾號對話框回覆關鍵字“知識”,就可以收到知識篇的所有文章。

第二步是動機篇,我也會分步寫出來。本期是健康,下期將會是錢這個話題。

有同學說我實在等不了了,咱就正式開戒行不?不不不,別急,實際上離正式開始還有點距離 - 下一步咱們需要把自己戒菸的動機想明白,再做個小計劃,之後才是正式執行

有朋友說那我現在能慢慢開始減煙量嗎?當然沒問題!實際上正式的戒菸日之前,您可以正常吸菸,也可以減量,甚至可以加量。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來,當然,原則就是舒服就好。

後面我們會按計劃逐步更新,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