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2018年,對80歲高齡的劉自興先生來說是個很特別的年份,他將1955定為他的文學元年,至今已超過是一個甲子。60年來,劉自興先生在以詩歌為主要體裁的文學創作中勤奮耕耘,雖然有過孤立無助的寒心歲月,但他對生活依然像他的創作一樣熱情奔放。到現在,劉自興先生已出版了多部詩集專著,其詩歌作品也在《山東文學》、《安徽文學》等多個專業學術期刊發表。

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劉自興先生近照

寫詩源於郭沫若的《女神》

“我第一次寫詩是在1958年,當時有事去淄川,在淄川書店讀到了郭沫若的《女神》,頓時感覺心潮洶湧澎湃,那種文字的美感對我內心的觸動很大。”劉自興先生告訴記者,他之後便深深愛上了寫詩,而且各種風格都有涉及,豪放、婉約甚至荒誕都能找出代表之作。劉自興先生在其詩選自序中回憶到,至於寫了多少首詩已經記不清了,估計兩三千首,其大多數作品都是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餘寫下的。劉自興先生說,他寫的各類風格的詩基本上都是傳統派的新體詩,舊體詩偶有涉及。他對以“反傳統、反文化”為基礎基調的先鋒派並不是很喜歡,認為這些詩歌略顯浮躁,詩所用的選材及敘述方式太過前衛。

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郭沫若著《女神》(網絡)

自我要求嚴格,一首詩寫了50多年

劉自興先生告訴記者,80年代的時候他寫泰山雲泉的詩歌在《當代詩歌》發表,但他的學生告訴他,詩發表了但寫得不好。這深深刺痛了他,經過自己的分析後,他捨棄了泰山這個範圍,將創作的來源改在了生活了近20年的泰萊山區,運用各種描寫手法,寫得質樸、感情豐富、寓意深刻。

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泰山日出(網絡)

1963年的時候,劉自興先生寫了一首詩叫《山鄉行》,當時投給了山東師範大學的一位文學評論教授,被指出了很多問題。大學畢業後,他又將這首詩改了一次,但是自我要求高的劉自興先生並不滿意。“直到現在50多年了,這首詩雖幾經修改,但仍沒有出現在我編寫的任何書籍中,最近我又對這首詩作了修改,感覺比較滿意了,題目也改成了《山鄉寄懷》。”劉自興先生說。

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劉自興先生和他身後的獎盃及著作

熱衷於教育題材

“我寫的詩中,涉及教育題材的佔了大多數,可以說教育詩是我的王牌。”當問及創作靈感和來源,劉自興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對教育系統有著深厚的感情,寫人物、寫事件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題材也較為寬泛,有教育感悟,也能從媒體上知道一些感人的事蹟。劉自興先生說,寫詩已經完全成了他業餘活動的一部分,“我寫詩是鍛鍊腦力,平時也有體力鍛鍊,這樣的鍛鍊方式最好了。”

壽光老人與郭沫若先生的“神交”

劉自興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