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乌兰察布之莜面美味山药鱼子


老家乌兰察布之莜面美味山药鱼子


农家的饭菜就像农家的人,历来质朴厚道,真诚踏实,和蔼可亲,见之就有一种浓浓的乡土味道。就如山鱼子,一听名字家乡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山”指的就是家乡土特产山药(土豆或马铃薯),是制作这种饭食的主要原料,“鱼”就是指它的外形像一条鱼儿,吃过此饭的人都知道,山鱼子多像一条条新鲜的一两大小的鲫鱼呀。它是莜麦主产区的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和河北省坝上地区乡村老百姓家农闲季节隔三差五最爱吃的一种莜面饭食,之所以隔三差五才吃实在是因为它才真正是莜面里面做起来最麻烦的饭食。

先是要焖山药,把一锅土豆加适量的水,然后均匀加火,持续两个小时,土豆即可焖熟;之后不能直接出锅,还需在锅里捂一个小时左右,直至出锅的山药吃起来失去土豆的那股绵香;然后是剥皮,捣碎为土豆泥;再后是放入大锅加适量莜面,把二者均匀拌为一体后,反复用手掌后部用力在锅上揉搓,直到莜面和土豆泥均匀融为一个筋道的整体,这就是乡村人所说的擦山鱼;最后捏为大小均匀形似小鱼样子的东西,就是成品的山鱼子了。做成的山鱼子可以在冷冻状态下放很长时间,待吃的时候放在常温下“醒”十多分钟,然后均匀摆放在蒸笼里,上锅大火蒸十二三分钟之后停火,不要马上出锅,过三四分钟后再出,这还是为了使山鱼子能更筋道有味。制作山鱼子的整个步骤就是如此,似乎并不复杂,但操作起来应该说比我描述的较有难度,且每一步都很关键,那一步拿捏不到恰到好处,做出来的山鱼子都无法食用,要么黏似浆糊,挑都挑不起来,何谈能吃?要么又硬又酥,似玉米窝头一般。上品山鱼子,不但品相好,更重要的是内在本质好,筋道耐嚼,细腻可口,似煮熟的猪皮一般。

吃山鱼子的蘸汤冷热均可,以我的口味更喜欢热汤,尤其猪肉热汤最佳。把五花猪肉切成肉丁状,加各种佐料炖熟,再炖点鸡蛋辅料,即用两三颗鸡蛋打碎搅拌均匀,然后再加一半的水炖成糊状,和猪肉汤掺和在一起,准备一些用麻油炝好的辣椒,托县那种又亮又红,香而不辣的辣椒最好,如果喜欢再准备几枚大蒜,这就已经万事俱备了,然后盘腿坐在农家的大炕上,手托粗瓷大碗,放开肚子饱餐吧,切记莜面饭食耐消化宜膨胀,不能因山鱼子的味道太过鲜美而忘记自己肠胃的承受能力而过分大快朵颐,到头来自己的肚子找你后账,别说我这个作者没有提醒你。

过去每到腊月上中旬的时候,难有清闲的乡村父老们终于可以消停消停了,但新年的脚步也就近了。新年的正月历来有不吃新食的习俗,所以家家户户年前就得准备一些所谓的年货,而山鱼子就是家乡父老乡亲们最常选用的年货之一。那些日子每家每户总得动员全家老少抽出三两天专门擦山鱼子。

冬天天短,人们从早晨吃完早饭开始忙乎,把家中那些鸡蛋大小的小土豆捡出洗净,经过焖、捂、剥、捣、擦、捏等多道工序,弄出三四十斤山鱼子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太阳西沉的时候了,晚饭就是蒸山鱼子,一来草草解决一下口舌之馋,二来也可以顺便检验一下擦出的山鱼子是否筋道细软,如果不很合格明天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待几天擦过三轮山鱼子之后,每家就积攒了百儿八十斤,也够全家吃上十来八顿了,人们把它放在一个大笸箩里,为了防止野猫老鼠偷吃,紧紧地苫牢闷好,搁置在闲房里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家里有儿女或其他至亲在城里上班,人们一般会准备的山鱼子更多一些,为的是给他们拿点吃个新鲜稀罕。

大概是过去家乡的人们被莜面吃的太腻味了,总想抛开莜面不再挨它,居然鼓捣出这么一种说法,正月初五之前绝不能吃莜面。渐渐就传承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人人自觉不自觉地在默默遵守着。可一过正月初五那些天生钟情莜面的人就大开“莜面戒”,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山鱼子,尤其正月这段时间,人们的肉还没有吃完,每顿切上几两肉,怕汤子少,再和一点家常酸菜或粉条也是不错的做法。一家爱吃莜面的人围着一大笼山鱼子,噼里啪啦,刹那间风卷残云一般吃得笼尽盆光,大小人满面流汗,浑身发热,饭后再盛上一碗开水,肚里一灌,那个舒服劲,大概玉皇大帝调遣到凌霄宝殿做神仙也会回绝。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的住宿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锅小灶早成为现代家庭的普遍情况,尤其城市人家家都在楼房居住,自己制作山鱼子的条件已经荡然无存,于是催生了专门制作山鱼子的小作坊和专门以卖山鱼子为生的小商小贩,且一些有思想有头脑的商贩们专门设计制作了自己的商标品牌,就如我的家乡早在二十年前就有了所谓的“黑头山鱼”“胖老人山鱼”等品牌,这些品牌经过多年的流传,已经尽人皆知,谁家要吃山鱼子家人只需告诉买的人那个品牌就可以了,并且能说出一大堆必须买这个品牌的理由。这样,尽管人们自己制作山鱼子的条件不在了,但吃山鱼子反而更方便了,省去了自己做的许多麻烦。

确实,这些年仍在故土生活的人想吃故乡美食的条件是越来越便利了,而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们想吃家乡的美食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尽管随着邮寄条件的越来越方便一些美食也可以短时间寄到,但像山鱼子这类东西我想通过邮寄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至少一两天的时间也会让它变质或彻底坏掉,可这也无法阻止游子们在异乡采用千奇百怪的方法经过千难万险来制作他们魂牵梦绕的家乡美食山鱼子。

他们可以在任何一种小锅里焖上几颗土豆,达到条件后,想方设法弄成土豆泥,拌上莜面大体揉搓成一体后,甚至放入一个结实的塑料袋里,用棒子或其它东西反复敲打,直至这块面团又筋又软,取出之后即可制作成合格的家乡美食山鱼子,这正映衬了古人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这个技术,只要我们有需要的这些原料,只要我们的味蕾确实需要家乡的美食来滋养,麻烦复杂都是次要的。

啊,家乡的莜面美食山鱼子,父老乡亲的最爱,游子魂牵梦绕的惦念。

【作者介绍】王成海,男,网名一笼莜面,内蒙古察右后旗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贯喜欢文学、历史,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文数十篇。近几年来由于身患重病,为打发难捱之时日,创办一原创文学平台(微信公众号)“老事旧人”,时至今日平台已经发文近一千期,有家乡乡土文章两千余篇,欢迎大家在微信上搜索“老事旧人”,予以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