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这三处绝不能秋冻!一定花一分钟看一眼~

“春捂秋冻” 的说法大家肯定都知道。不过,提醒大家,“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条件的,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秋冻强度也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嘱咐大家:秋冻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冻!

不冻头:防头痛、脑梗、感冒

和夏天湿润的风相比,秋风干燥且猛烈,所以秋天出汗时不能像夏天一样,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不冻肚:防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中医认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秋风温度低、湿度低,猛吹额头在带走大量阳气的同时还会使寒邪入侵。这可能会导致头部血管痉挛,引起感冒、偏头痛、血栓脱落,甚至脑梗。

秋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早晚温差大,早晚10多度,还有凉飕飕的风,中午 2、30度,阳光还热辣辣。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身体最容易着凉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秋季胃肠道疾病多发,都和肚脐受凉有关。肚脐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着凉,儿童的秋季腹泻、中年人肠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来了。

不冻脚:防寒邪入侵、旧病复发

春捂秋冻,秋冻虽好,但是最不能受冻的就是脚了。秋到此时,早晚温差越来越大,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还继续穿凉鞋,脚不受冻才怪。

中医认为,脚为人之根,人体的12经脉中有6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

而且,在民间也有“寒从底来”、“人老脚先老”的说法。所以脚受凉也就是整个身体都受凉。

特殊人群别秋冻

浙江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陈鹏还提醒大家,秋冻不适合每个人,白露之后,一部分人已经需要“保暖”了。

比如,有膝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就不适宜秋冻,因为关节内部本身血供并不丰富,寒气可导致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减慢,反而易加重症状,尤其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受冷空气刺激易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年龄上来说,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都不适合秋冻。

入秋三不冻,大家记住了吗?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