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居住產業的產業互聯網是絕對的藍海,但深海莫測,是否具有穩定的羅盤,格外重要。

全文4400字,讀完約需要6分鐘。

11月11日,初冬,北京西南三環外,麗維賽德酒店會議中心千人的場子座無虛席。

“我很想看清檯下在座每一位的表情。”臺上,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笑著說。

表情是市場的詮釋,左暉的話不無道理。市場好,從品牌主到經紀人神采奕奕;市場不好,難免黯然。

老左說,臺上光線太強,他看不清,臺下的我卻幫老左仔細端詳了一把:左鄰右座目光炯炯,或許是會場暖氣不錯,個個紅光滿面。

老左的這番話逗得全場大笑,更有人拍手叫好。只是因為左暉演講技巧好?顯然不是,因為隨後在德佑、21世紀不動產、中環地產、百年行等品牌掌門人的演講中,我又不止一次看到了上漲的業績數據,言辭之中絲毫未提及任何對市場的否定或懷疑。

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但是今年市場好嗎?

眾所周知,從國內到國外,今年整體經濟形勢不佳,GDP增速放緩,結構性通脹持續,房地產市場和互聯網領域更是如此。

想起前些日子烏鎮互聯網大會,餐桌前露著半截胳膊的李彥宏對身著短袖的丁磊說:“天有點冷,咱們喝熱的吧。”要知道,當時溫度並不低,江南水鄉的烏鎮還是初秋。以賓朋滿足著稱的飯局今年更是冷清,除上述丁李二人對飲照片流出,往年參與飯局的大佬們消息寥寥。要知道,從2014年首屆大會以來,這是第一年沒有“高光飯局”的一年。於是網友戲言:互聯網寒冬真的來了嗎?大佬們身寒心冷,吃不下飯了嗎?

而在11日這天,看到貝殼找房主辦的這場“2019年新經紀峰會”,以及當晚的雙11電商平臺破紀錄數字,我開始懷疑,互聯網經濟的寒冬真的來了嗎?突圍的方法到底是什麼?

01

第二曲線

峰會現場,我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

西安百年行地產,2016年創立,到2018年9月,兩年多開設了37家直營門店。同月與貝殼達成合作,迄今一年,拓店至210家,同時走出西安,將門店開到了甘肅蘭州;

德佑2018年初開啟加盟,迄今門店超過1.4萬家,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房產經紀加盟品牌。

規模之餘,營收數字更為明顯:2019年6月相比1月,不算鏈家,貝殼平臺所有新經紀品牌平均人效增長32%,平均店效增長76%;即使是基礎值很高的鏈家,2019年6月相比1月平均人效也增長了18%,平均店效增長53%。

與這樣一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尤其二手交易市場一年來的疲軟。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房地產市場銷量略有下降。此前6-8月曾罕見出現連續3月20城二手房價下跌的情況。即便和往年“金九銀十”的樓市銷售旺季相比,今年9月的成色也不明顯。

這種在市場存量時代的逆勢上漲,也讓我從中看到了典型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一書中提出:“任何一條增長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增長的極限),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

近兩年,在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下,很多企業紛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企圖以技術創新獲取新的增長空間和成長賽道。

於上述品牌而言,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踏上了“第二曲線”?

答案指向了“新經紀”。當行業的發展已經被推入一個新的維度,面對新群體的新需求,新時代需要新的規則與玩法,蠻荒的“舊經紀時代”已不適合行業發展的需要。此時貝殼的出現,更像是應運而生。

貝殼找房以行業基礎設施和信用體系建立為基礎,實現服務協作化、服務標準化、服務閉環化,致力於通過真房源、合作機制、全面賦能,推動行業服務品質提升。

從結果看,房產經紀行業的生態確有改善:超過220個、逾3.2萬家、32萬人經紀人,每天以ACN合作網絡實現行業協同作業。數據顯示,目前上述經紀人的跨店成交率超過70%,每十單交易中就有七單是跨店成交,有時一單交易甚至需要十餘人協力完成。

這也難怪,百年行、德佑等品牌的逆勢上漲。

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貝殼正努力實現房產領域的全面數字化。其終極目的是聯合地產品牌、經紀人、產業鏈上下游,通過平臺級賦能,讓整個行業實現科技化躍升。

從這一角度看,貝殼鏈接起的模式,也讓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在存量經濟時代實現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

02

生態

市場經濟本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信奉“叢林法則”,零和博弈司空見慣。於房產經紀,亦不例外。

很長一段時間,經紀公司相當分散,大公司收購小品牌,大門店兼併小門面。然而另一方面,即便大企業,也難以抵擋市場波動和政策影響。交易成果不穩定,就難以吸引人才長期留存,快速消耗又使得人員流動率高、專業化程度低,如此往復。於是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結果:目前,全國房地產中介有150萬到200萬人,但其平均從業時間只有八個月。

產業互聯網之下,原本就線上化程度極低的中小品牌,競爭力又在哪裡?體量不一、模式不同經紀品牌,又如何實現和平共處?很難想象,一家運營了十餘年、體量超過3000家門店的品牌,如何與一個從零起步的新品牌實現數據共享。

“大多數的企業沒有能力問鼎大數據、雲計算或者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發展,但每一個企業都有可能在全球物聯網、在數字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國

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曾給過企業一條忠告,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中國企業家,都應該將目光關注於全球物聯網的發展,以此作為企業數字轉型的抓手。

現場,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是“生態”:行業生態、品牌生態、經紀人生態。貝殼講生態,品牌們也在講生態,21世紀不動產中國區總裁兼CEO盧航帶領十餘名來自四面八方的品牌主們聯合朗讀倡議:互助、進化、共贏、共生。

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態?用100多個品牌組成的新經紀品牌聯盟的總結:以真房源為底線、ACN經紀人合作網絡為基石、互聯網為工具的新經紀時代。

“新經紀品牌是行業的新商幫,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及商業規則之上”。用左暉的話說,這是一個因為價值觀而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的行業新形態。

“‘新經紀’之於‘舊經紀’的區別是行業底層價值理念達成共識。”貝殼CEO彭永東的解釋更為明白:客戶好、對經紀人好、合作共贏、線上化。

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對於這種新形態,從目前各方表現看,他們是樂於接受且欣然適應的。因為從貝殼誕生至今不過18個月,合作品牌已經超過220個。

然而,作為科技驅動的新居住服務平臺,貝殼提供的大數據和科技是平等的,各品牌、各門店、各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去獲得。從品牌到人,如何找到自身的生存之道?

達爾文的演化論強調適者生存,面臨環境變遷,最能得以生存的不是對抗環境的強物種,而是更能適應環境(Adapt to the nature)的弱物種,比如人類,不斷進化,適應環境變遷。

對於這種新市場狀態,品牌主們也在不斷調整適應:

比如21世紀不動產,盧航認為,每個經紀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但更期待市場上出現一個房源共享的平臺,並且有著共同的標準和規則。盧航把自己和貝殼做了明確分工:貝殼建立生態系統,提供資源,21世紀不動產負責發展自身特色業務。

比如同樣做品牌加盟,德佑就找到了與21世紀不動產不同的定位:品質加盟、社區專家,打社區牌,鎖定深潛市場。

又比如百年行,合作貝殼後,享受到了其提供的包括營銷、系統、經營、人才、供應鏈、資本、交易、品牌在內的八大賦能,但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自我發揮,比如貝殼團隊給百年行培訓規則,他們製作的視頻被平臺採用;平臺進行展位培訓,百年行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18種方法,被平臺作為課程進行推廣。今年,百年行又攜手貝殼水滴商學院開啟“領航計劃”,對商圈經理的賦能持續升級。“新經紀品牌需要有內生力”,其創始人、總經理楊凱鵬說。

對品牌而言,貝殼找房帶來的不僅是“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也構建了服務者信用體系,搭建更為完善的合作競優機制,攜手構建共生經濟模式。

互聯網就像大自然,不是簡單生長、平均生長,而是一種物競天擇下的躍遷和進化。在不斷由“小”變“大”的過程中,單一經濟體之間變得更為依賴。正如上文的這些新經紀品牌,正在成為互聯網大生態圈中的一個具有多樣性的生物群落。

03

藍海

經歷了20年互聯網發展的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人,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1.39萬億元,無論是人口紅利還是流量紅利,都不再具有優勢。今年是互聯網誕生的50週年,也是互聯網接入中國的25週年。

如果以移動互聯網為分界線,此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就像是青春期,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所開啟的移動互聯網就像是青年期。如此算來,如今的產業互聯網,就好像是互聯網時代的“中年”。

人到中年,難免出現“中年危機”。從廣義上來講,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這點對於互聯網公司也不例外。2019年下半年,國內互聯網公司上市的步伐明顯放緩,扭虧、保持長期而穩定的盈利,成為橫亙在每一家公司前的考驗。

據騰訊開放平臺的數據,近幾年全國平均每天都有1.2萬家新公司註冊,年增長達33.74%。但是,初創公司能夠活過3年的,只有不到3%,能夠活過6年還不到0.5%。

對於居住產業互聯網,還要考慮到另一個現實問題: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改革。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未來五年內,新房市場成交規模將從15萬億元萎縮至12萬億元甚至更小;二手房市場成交規模將從6萬億元增長至10萬億元左右。市場火熱,房產交易也相對容易,對經紀人技術含量無需太高;而市場冷靜,對房產交易服務的要求才凸顯。

但產業互聯網真的沒有前景嗎?我並不認為。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近期組織的一項關於中、美、德、日等九國數字經濟發展比較研究顯示,中國在“企業類數字應用”中排名最末,但在“物聯網潛力”方面居九國之首。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預計,2025年全球將有近140億個工業物聯網連接,大中華區將是非常重要的物聯網市場,約有40億個連接的規模。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房產經紀領域的產業互聯網,或者說線上化程度還很低。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即從線下轉到線上,這是必然過程,但居住垂直類產業的線上化剛剛開始,還要長期投入。

毫無爭議,居住產業的產業互聯網是絕對的藍海,但深海莫測,是否具有穩定的羅盤,格外重要。

互聯網的“中年危機”真的來了嗎?

如何打通萬億市場的房產經紀行業?貝殼找房將其落於“人”和“服務”——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存量時代,供給將變得分散,市場供需之間的方差增加,房地產行業將會迎來服務者價值崛起和數字化價值崛起的時代。

“行業的未來是服務者時代,是置業顧問時代,是真正能給消費者提供價值的人的時代”,左暉表示,經紀人未來是行業真正的品質和財富,行業需要看品質正循環,永遠看消費者體驗。而目前行業職業化剛起步,未來仍需深耕於此。

對此,貝殼找房發佈了6款產品,無一例外全部圍繞人:以微信小程序高效連接客源、交易工具提前幫助經紀人預判客戶核心關注問題與潛在交易風險點、低成本、易操作的輕量化VR採集方案和智能門鎖提升經紀人效率……可以發現,經紀人逐漸成為行業供應鏈核心,以其職業化成長強化經紀人服務能力,帶動居住服務行業整體提升,從而構建行業良性生態。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說,七萬年前,智人脫離猿猴,是因為人類發展出一種特別的認知能力(赫拉利稱之為八卦的能力),就是能“把看不到的東西,講得跟真的一樣”。

彭永東當天演講的結尾是“相信相信的力量”,於貝殼,更願意做的是,不是現在思考未來能做到多大,而是思考現在為經紀人們做什麼才有未來。

我們有理由相信,夢想正在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