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中西醫思維的碰撞,也許中西醫結合可以從糖尿病開始

上週末有幸受邀參加中西醫糖尿病防治論壇,論壇上和一些中醫大家親密接觸。提到他們的名字大家也許比我還熟悉,我是四位講者唯一和中醫沒有交集的人。但我也不是對中醫一味牴觸的人,我的原則不瞭解的東西都可以先了解,然後再判斷能否接受。

一次中西醫思維的碰撞,也許中西醫結合可以從糖尿病開始

第一位中醫大家就是廣安門中醫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仝小林教授。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仝教授。仝教授在中醫界赫赫有名,特別是在糖尿病治療領域。他突破了傳統的消渴理論,創建了以開鬱清熱法為核心的糖尿病的辯證論治體系。特別是他提出的態靶辯證的方法應用到糖尿病的治療實踐中獲得很好的效果。雖然我對中醫不是很瞭解,也聽不太懂,但對他提到的目前中醫的侷限性,及針對糖尿病的多因,疑難、複雜的特點,應利用系統生物血的方法,通過調"態"來治療疾病,並且給糖尿病重新定義,我覺得還是具有開創性的工作。他認為糖尿病的治療也需要精細化,需要利用先進的科技,在認識上擴大"症"的範疇,提出將理化指標定義為微觀的症,使他成為治療的靶點。他的理念已突破了目前中醫的傳統認識,為中西醫的結合提供了可能。

一次中西醫思維的碰撞,也許中西醫結合可以從糖尿病開始

一次中西醫思維的碰撞,也許中西醫結合可以從糖尿病開始

第二位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李賽美教授,博士生導師,傷寒教研室的主任。在論壇上給我們講了幾個純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例子,效果也非常好,具體的機制我是聽不懂。我們也做了簡單的交流,她也認為目前的中西醫理論體系完全不一樣,中西醫結合不容易,但可以中西醫配合,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方法。

第三位教授更加神奇,他也許能在中西醫結合方面帶來突破,或者說在中醫理論,特別是中藥方面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突破的一位年輕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的李梢教授。李梢教授本身是中醫的博士,也是中醫世家,父親是第一批國醫大師。但他目前從事是交叉學科,把中醫和信息、網絡、人工智能相結合,本身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由於在中醫藥網絡藥理學上的開拓性工作和成果,獲2012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他給我們講了腫瘤早期篩查和干預的方法,突破目前醫學數據和生物信息分離、中西醫信息分離的侷限,以胃炎-胃癌為範例建立中西醫生物信息一體化大數據平臺,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篩查高危人群。雖然我對他提到的智能算法、怎麼設計出來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仍然能感受到它的前景非常廣闊,突破了傳統思維的侷限。

一次中西醫思維的碰撞,也許中西醫結合可以從糖尿病開始

我在論壇上主要介紹了目前西醫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優勢和侷限。大傢俬底下討論,中西醫結合是可能的,但是不是在現有的水平上,需要在更高的層面,在細胞的水平,通過系統生物學的方面,來達到中西醫的融合,必需要有創新。怎麼進行創新,這就需要大家多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我想現在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中醫需要更科學的解釋理論和方法,西醫也需要有整體思維觀,期待以後更多的交流,在糖尿病的治療領域更好的結合,來造福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