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關於清朝之所以能夠從容入關,以邊陲一隅而席捲天下的原因,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明朝本身已經腐朽透頂,離心離德,無論是邊關將領還是普通百姓,都已經失去了信心。所以,當後金崛起時,許多人摒棄了傳統觀念,紛紛投奔,而引領這場投降浪潮的,就是撫順守將李永芳。

李永芳的官銜並不高,僅僅是遊擊,但他所鎮守的撫順,卻是明朝對抗後金的最前線,作用極為重要。可是,明朝對於這位關鍵性將領,並沒有好好安撫,以至於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時,他幾乎沒有猶豫就投降了。由此,他也成為了明朝第一個投降後金的將領。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儘管李永芳只是一名低級武官,但努爾哈赤卻極為重視,不斷提拔,還賜予了“免死三次”的承諾,甚至還將自己第七子貝勒阿巴泰的女兒嫁給了他,讓他成為額駙。在李永芳的示範作用下,這才有了源源不斷地降臣,後金才有可能減少消耗,最終取得天下。

因此,李永芳的作用,是被滿族高層所公認的。即便到了乾隆年間,他的玄孫李侍堯被任命為滿洲副都統,吏部以漢人之後為由阻攔時,乾隆還親自駁斥道:

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嘯亭雜錄•卷四》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可見,李永芳對家族的恩蔭之久,是非常罕見的。在康熙四年,他的一位孫女李氏,也通過選秀進入後宮。因為特殊的身份,李氏在後宮的地位一直很高,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大封諸妃時,她就被封為安嬪,而且還是九嬪之首。

我們在清宮戲中,往往看到的都是皇后和寵妃,都以為那些妃位唾手可得。其實,後宮的競爭激烈,完全不遜於前朝。皇后、皇貴妃、貴妃甚至普通妃嬪的數量都是有限制的,在康熙時代往往被頂級豪門之後所壟斷,旁人很難染指。能夠佔據嬪位,而且還是嬪位之首,實在很不容易。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而且,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康熙的壽命很長,後來又多次冊封后宮。如果安嬪也能夠安居後宮,一定可以有所晉封的。倘若生下皇子、公主,說不定還會有更為廣闊的前途。

然而,令人奇怪的事情卻在此時發生了。已經入宮近十年的安嬪,在這次冊封之後,彷彿人間蒸發了一樣,失去了任何蹤跡。所有的正史、野史,對她再也隻字不提,好像從來沒有此人一樣。

如果說正史不提,是有所疏漏,野史不說,是重要性不夠的話,那麼她的痕跡被抹去,也是無法解釋的。按理來說,清朝妃子去世之後,都會奉安於妃園寢。可是,縱觀景陵妃園寢,卻找不到安嬪的寶頂。也就是說,這樣一個確定無疑的女子,還真的就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了。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這是一個令人奇怪的現象,歷史學家,特別是清宮史專家也很茫然,找不到任何頭緒。面對這樣沒有線索的疑案,後人只能有幾個猜測。

一是安嬪可能受到父親的牽連。安嬪李氏的父親是總兵官剛阿泰,而剛阿泰又是李永芳的第三子,曾經擔任宣府總兵。在平定姜瓖之亂時,剛阿泰立下過功勞,後來又反覆圍剿剩餘的匪患。但當他得勝之後,卻被人告發貪汙軍餉而被罷官。有可能宮中的安嬪,也受到了此事的連累。

祖父是明朝第一個降將,她還當上了眾嬪之首,卻在宮中憑空消失

二是後宮之中的激烈鬥爭。我們看到現在的後宮劇,勾心鬥角,步步驚心。其實,歷史的真相比最優秀的作品還要殘酷,也許安嬪在宮廷之中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以至於死後還沒有人能給她報仇,還要抹去她的所有痕跡。

至於真相是什麼,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了,也許隨著考古研究的突破,會突然大白於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