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車子開著開著,「咔噠」一下,鎖下來了,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日系車其實是沒有自動落鎖配置的。

有些朋友講:日系車沒良心,這麼實用的配置也減配。有可能是誤會。

早期的日系車,很多都是有行車落鎖功能的,比如說06款的豐田花冠就有了。

之所以後面沒有了,是因為當時行車落鎖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給歐盟禁掉了。

很久以前有行車落鎖,後來被禁止了

我們來講講,它是怎麼實現的。

就是我們開著開著,一定的速度到了,電腦說:“差不多了,鎖起來。”「叭」一下,就這麼個功能,對吧?

  • 行車落鎖可以防止誤開車門

有好處的。第1點,防止開車的時候誤開車門。

比如熊孩子:“爸爸,那是什麼?”「叭」一拉,「砰」一下,對不對?人不見了,飛出去了。

又或者說是開得比較慢,或者停在路邊的時候,等等等等等。

突然有人搶劫或者怎麼樣,外面的人,車門「啪」一下拉開,進來了,就比較麻煩了,對不對?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你就想想:你開車帶著女朋友出城,吃火鍋、唱歌,很開心,但速度比較慢,在堵車。

突然有個人,一把拉開了車門,把你們兩個拽下來暴打一頓,這不是很煩的嗎?

如果有自動上鎖,劫匪開不了門,你還能瞅準時機,一腳油門就走,對吧?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所以這功能還是挺實用的,很多廠家也都是用的。

  • 但是有安全隱患,所以禁用

但是,它有一個Bug,有個安全隱患。

歐盟委員會有個組織叫做Type-Approval Authorities Expert Group,專門負責統一歐洲汽車的行業標準。

他們調查發現:如果配行車落鎖的車子發生了小概率的停電,電子鎖失效,車門就打不開了。

然而他們之前是制定過一個要求,就是發生撞擊之後,要能夠不用特殊工具,就能輕鬆地打開車門。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很明顯,萬一停電了,行車落鎖安全隱患就很大了,所以他們緊急開了個會,說:“不能用了,禁掉。”

為什麼其他車有行車落鎖,日系車沒有

當時行車落鎖被禁止了,但不是說沒有留下改進的餘地。

現在很多德系、美系都是裝了這個功能,因為它們把剛才說的問題,安全隱患,解決掉了。

目前主流的設計方案是:加裝聯動裝置,確保車門在碰撞的時候,可以自動打開。

比如說大眾的車子,受到碰撞了,如果安全氣囊彈開來,車門是會自動解鎖的。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再比如說國產的哈弗,設計就更加激進一點,只要系統檢測到有碰撞,所有的車門都是會自動解鎖。

但是在很多日系廠家來看,為了一個不是特別必要的配置增加生產成本,是一件挺不划算的事情。所以在很多車型上,他們也就不配這東西了。

就有點像程序運行的時候出了個Bug,德系、美系選擇加班加點、打補丁,解決這個問題。

日系則是另一個思路:這個程序有Bug,打補丁太麻煩了,我直接把程序下線,也沒有後顧之憂了。一刀切的意思。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行車落鎖能不能自己裝

雖然現在很多日系車沒有這個功能,但我們想要自己加裝,也是可以的。畢竟這個功能又不是高科技,行車電腦發個指令就可以了。

只要一個OBD模塊,就可以解鎖這個功能,4S店甚至都可以幫你刷程序。

但如果不是特別需要這個的話,自己加裝,還是不推薦。

一方面,行車落鎖確實是讓懶人偷懶的功能,我們自己是可以養成手動關門的習慣,對吧?就像系安全帶一樣,沒問題。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另一方面,既然原廠沒這個功能,這款車型就是沒有應急機制的。如果發生意外情況,「嘣」撞了一下,反而會增加安全隱患。

政策和成本導致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

總的來說,日系車不配置行車落鎖,主要是受到政策和成本的影響。

先被政策為難,後面想想,反正成本也能省,幹嘛還要重新再弄回去?

所以,如果買回來的車子沒這個功能,也不建議自己加,養成好習慣,自己上手就算了。

日系車不配行車落鎖就是為了偷工減料?歐盟:我要求的

我為什麼一上車就關自動啟停

日系車的確是有特點,取消這些小功能,對外講,好聽的叫節約,本質上就是摳門,對吧?

話說回來,行車落鎖不裝,自動啟停怎麼就裝得那麼起勁?

​但是,自動啟停這個功能,很多朋友都是有爭議的,到底好不好用?到底省不省油?

歐盟這個法規,他們腦子裡都在想什麼東西?

用了自動啟停,會不會對電瓶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電瓶換起來要多少錢?

  • 關鍵詞:自動啟停

我全部都給你搜了一下,相關的論文,想看的話,可以不妨關注「備胎說車」,回覆關鍵詞「自動啟停」,就可以了。

每天給你一段汽車實用小乾貨,文字、音頻、視頻都有,挑自己喜歡的就可以了。「備胎說車」,等你來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