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2020年的開始就籠罩在新型冠狀病毒的陰霾之下。對於病毒,也許我們並不陌生:中世紀黑死病、產褥熱、天花等等,我們知道每一次疫病來襲,都有無數醫學先驅和普通人與病毒頑強抗爭,最終的勝利永遠屬於人類。

今天小鯊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紀錄片,講述了近代手術醫學進步發展史和醫療先驅們為醫學發展所做出的種種貢獻,傳播醫學曙光。

9.4分零差評紀錄片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手術兩百年》歷時3年,輾轉歐美等12個國家拍攝了數個醫療博物館、頂尖醫院和醫療機構,採訪了50多位國際頂尖專家,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全景展現人類與病魔鬥爭的科學紀錄片。

豆瓣評分高達9.4分,B站彈幕滿屏,30萬人觀看零差評。

全篇共8集(B站一集被分為上下兩集,名為《無影燈下》)分別從《醫學曙光》、《手術起源》、《打開腹部》、《打開大腦》、《突破禁區》、《移植之路》、《攻克癌症》、《無刃之刃》8個篇章,全方位描述了手術醫學的進步和每一次醫療進步帶來的現實價值。

15世紀前,手術的“蠻荒時代”

也許你很難相信,最早的手術醫師由理髮匠兼職擔任;人們對於做手術的態度也是除非必死,否則不會做手術。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受傷了怎麼止血?用燒紅的烙鐵燙。

需要截肢?無麻醉無消毒無止血,直接拿鋸子鋸掉,能不能活下來看天命。

怎麼做手術?在露天的圓形劇場買票觀看,手術室就是天然的細菌溫床。

你以為這是野蠻文明,不,這是手術醫學發展最初的模樣。

伴隨著疼痛和死亡、醫療先驅者的堅持探索和求知,直到止血、消毒和麻醉的出現,讓手術擺脫蠻荒,走向科學文明。

此後,人類在醫學發展路上快速飛奔起來~全球人類平均壽命從31歲到71.6歲,醫學的興起和外科的進步是重要一環。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人體解剖,外科手術發展的基石

中世紀的歐洲由神職人員統治,對於人體解剖噤若寒蟬。直到黑死病的大量傳播引起恐慌,才不得不解開人體解剖禁令。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最初,只有死刑犯才可以被解剖,無法滿足醫學解剖的需求。於是有人專門謀害無辜人賣給醫學解剖教授。其中一次臭名昭著的“屍體交易”案件發生在英國倫敦。

為了記住這次醫學史上的恥辱,犯罪者威廉·伯克的骸骨一直被成列在醫學博物館,警醒後人。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今天,解剖依舊是醫學生學習的基礎,但解剖不再通過這種罪惡的方式獲取屍體,志願者捐獻的遺體成為他們的“大體老師”,伴隨著醫學進步也有一群默默無聞普通人的貢獻。

長驅直入:攻克心臟和大腦

伴隨著人體解剖對身體的認知,手術開始長驅直入往心臟和大腦進發。

曾經無法停止跳動的心臟,讓心臟手術一度無法進行。直到1954年美國外科醫生李拉海通過在人與人之間建立體外循環,解決了無法在跳動的心臟上動刀的問題。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在醫院,醫生為僅有1個月的依依小朋友,進行了先天心臟病手術。在人工心肺機的幫助下,通過體外循環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開始手術。

醫生將依依錯位的血管從心臟上減下,再用頭髮絲般細的手術線在九毫米的心臟血管上均勻地縫上30針,歷時6小時成功地完成這次手術。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曾經複雜精密的大腦讓醫學止步不前,直到電子影像技術的成熟,在腦子裡動刀不再是天方夜譚。

今天,醫生治療帕金森患者只需在其腦部植入兩根電極,通過手術導航系統的指引,按下神經刺激按鈕,帕金森患者的抖動神奇地停止了。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從黑暗到曙光,醫學道路從不平坦 ,人類還有很多困難等待克服,但無數醫學先驅勇敢拓荒,走在正確道路上了。

這部9.4分的高分紀錄片,30萬人零差評的《手術兩百年》最大亮點在於:

<strong>1、深入淺出,簡單易懂

以往我們在看類似的紀錄片時,不是被過於真實血腥的場景所震懾,就是被晦澀拗口的專業知識所淹沒,而《手術兩百年》沒有理論上的“炫技”,層層梳理近現代手術發展歷史的每一個重要節點。

前半部以講述醫學歷史發展為主,後半部分則通過一個案例展現其醫學進步在實際過程中的應用,理論結合實際,沒有醫學知識也能輕鬆看懂。

<strong>2、以小見大,以點帶面

從解剖學始祖蓋倫通過動物肌理推斷人類身體構造,到薩維通過人體解剖奠定現代解剖學基礎,再到哈維發現以心臟為中心的血液循環系統,一步步揭開人體的奧秘。

從帕雷打破烙鐵截肢止血,到莫頓發現乙醚麻醉,再到賽麥爾維斯主張手術消毒,近代手術徹底告別“三無”時代,這一步步的發展是醫學人文關懷的最大化體現,手術從解決病痛到正視患者的關懷體驗,展現了人道主義光輝。

<strong>3、有警醒也有謳歌

在醫學的發展史上,曾經經歷了一場死亡率300%的手術。在沒有止血沒有消毒沒有麻醉的“三無”年代,做手術以快著稱。

在倫敦,羅伯特·李斯頓被稱為第一快刀手,最短的一次手術用時僅28秒。

同樣也是李斯頓的一次著名手術,因為動作太快而切掉了助手的2根手指、病人部分生殖器造成二者失血過多和術後感染死亡,一名現場圍觀者被當場嚇死。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一場手術300%的死亡率,讓人們意識到“無止血無消毒無麻醉”的手術究竟帶來了什麼,推動醫學發展解決這“三無問題”的手術。

現代醫學的發展,與無數先驅的探索和求知分不開。在看紀錄片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無論是“血液循環”、“人體解剖”、“手術消毒”等理念的提出,都是在備受質疑的路上前行。

新的技術和新的醫療方法的出現,一定是受到抵制和排斥的,而先驅者用他們的勇敢和探索精神,鑿開牆壁帶來一束光。這些醫學先驅者值得被謳歌和紀念。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生命之所以偉大 ,在於絕境逢生的求索。千百年來,人類從未放棄,永遠追尋希望和幸福,展現人性的光輝時刻。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手術兩百年》:醫學發展從“野蠻”走向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