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獲中信銀行等“主動”授信21億元

海底撈獲中信銀行等“主動”授信21億元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財華社記者獲悉,國內火鍋餐飲業龍頭海底撈(06862-HK)獲銀行授信21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用以渡過疫情危機,2月19日,首批8.1億元貸款已經到賬。貸款來自於中信銀行(00998-HK)(601998-CN)及其聯合百度籌建的百信銀行,貸款系兩家銀行主動聯繫海底撈,在防疫緊急授信流程下,僅三天時間完成審批。

海底撈自2020年1月26日起暫停中國內地門店營業,49個城市開通了外送業務。2019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總計116.95億元,其中外賣業務僅為1.8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僅為1.7%,即使當下疫情令外賣收入有所增高,但對於嚴重依賴經營現金流入的餐飲行業來說,仍是杯水車薪。

在疫情令餐飲行業暫停營業的當下,賬面現金成了企業能否活下去,或者說能撐多久的關鍵。2018年9月26日登陸香港交易所(00388-HK)市場上市的海底撈在賬面現金上擁有明顯優勢的。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0.03億元,較其上市之前,2018年中期末的5.31億元增長了465.4%。

不過,即使按照海底撈2019年中期末的30.03億元賬面現金來估算,如果沒有店面營業的長時間得不到恢復的話,為保證每月固定成本支出,海底撈能撐多久呢?

看一下海底撈的三大成本開支項。

1.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為49.03億元,同比增長59.9%,這可見一年中海底撈的業務擴展速度。原材料成本佔收入比重為41.9%,雖然原材料支出是相當大的一筆開支,好在隨著疫情影響的確定,公司或許除了損失春節期間企業部分原材料及存貨,後續也通過調整採購節省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料在今年一季度大幅下降,此為疫情期間的非必要性開支。

2.員工成本方面,截止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共有88,378名員工,期內員工成本為36.52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31.2%。目前暫時未傳出海底撈因為疫情裁員和減薪的消息。那麼員工成本開支仍作為疫情停業期間的必要開支項。

3.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為9,611萬元,佔總收入比重不足1%。除非物業業主主動減租,物業資金及相關開支很難在疫情期間有大幅減少,這也是疫情停業期間的必要開支項。


海底撈獲中信銀行等“主動”授信21億元


那麼將員工成本與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兩項固定開支相加,2019年上半年合共支出

37.48億元,估算平均每月開支為6.25億元。依公司2019年中期末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0.03億元來計算,賬面現金大約可在店面暫停營業的情況下支撐4.8個月時間,即從2月暫停營業算起,約可以支撐到7月左右。

可以說得益於上市融資優勢,海底撈已經具備了未上市餐飲企業的不可比擬的優勢。參考2月17日鍾南山先生根據現有數學模型和政府管控措施的預測,2月中下旬出現峰值,4月左右全國疫情平穩的判斷。這樣看來,雖然疫情令海底撈蒙受損失,但海底撈充足的賬面現金應該不至於會影響公司生存。

實際上,海底撈在國內擁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在疫情過去後,營業額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對海底撈來說最優的方案就是平穩渡過疫期,保住品牌價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加上此次中信銀行聯合百信銀行新授予的21億元貸款,約可以再令公司的支撐時間增加3.36個月,足以幫助海底撈穩定渡過此次疫情。

據悉,除了海底撈之外,老鄉雞、西貝、雲海餚等眾多大型餐飲企業均獲得了銀行的疏困貸款,這樣看來大型餐飲連鎖只要原本自身財務穩健,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足以渡過此次疫情。

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相比去年同期,78%的餐飲企業收入損失在100%以上;9%的企業收入損失在90%以上;7%的企業收入損失在70%至90%;5%的企業收入損失在70%以下。僅僅在春節7天內,疫情已令餐飲行業零售額損失5000億元。相較於得到銀行主動放貸的大型上市餐飲企業,或許中小餐飲企業的難關更值得關注和施以援手。因為在我國的餐飲行業中,中小企業佔據絕對主體,而他們自身往往並沒有強大現金儲備、科學的財務管理。面對風險,他們更需要政策的疏困。


海底撈獲中信銀行等“主動”授信21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