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上週末的一個飯局上:同學小劉對我說,他最近忙的是稀裡糊塗!他覺得現在覺得“能者多勞”簡直就是在欺負人!

小劉一直是個“三好員工”,資歷也比較老,對各種工作流程也熟悉,老闆也非常信任他,所以公司很多事情都是他來幹。一開始還覺得能應付過來,但是時間一長,他的活越來越多,薪資卻沒有上漲,心裡也產生了不平衡。於是他去找老闆要求加薪。

但老闆卻跟他說:現在公司經營也不是太好,加薪對公司來說有點困難。只要你好好幹,以後公司起來了,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小劉覺得這句話簡直就是在敷衍他,長時間付出沒有回報的前提下,他也有了離職的想法!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能者多勞的老實人總吃虧!

在公司裡你能幹,你好說話,那你就多做一點,是你的,不是你的,統統都讓你來做,誰讓你能幹,能把活做好呢?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本來也沒什麼錯,但如果只有不斷增加的勞動量,酬勞卻一點不增加,這就是在耍流氓了

華為任正非:願意為結果付費的公司才有未來

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的員工為什麼會願意主動去加班?那是得益於華為的分錢模式!只有給員工漲工資發高薪,員工才會願意拼命去幹,才會死心塌地跟隨你。當然分錢並不是說我有錢我就給你,而是要讓奮鬥的人能得到回報。你交給公司業績和功勞,公司保障給你收入和激勵,這才是最公平的交易。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能者多勞的時代已經過時,多勞多得才是王道!

人性是趨利的,沒有不願意幹活的人,只是你的薪酬激勵不到位!正如任正非所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簡單,粗暴,在理!

馬雲薪酬的設計,要遵循2個原則: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那如何實現利益趨同!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永遠相信:

1. 利益點在哪裡,人的時間和精力就在那裡。

2. 物質利益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驅動力。

3. 只有當員工主動為自己而幹,工作動力和創造力才是最強的。

4. 人性是逐利的,如果沒有利益驅動,員工不會拼命幹;

5. 人性是懶惰的:如果員工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高薪酬,他更不會努力幹!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那麼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如何做到真正的利益趨同,激勵員工?

推薦使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將員工的人性與老闆的需求進行了高度的整合,將薪酬與績效融合成為一個系統,引導員工一邊努力給自己加工資,一邊為企業創造價值與增值。老闆要先懂得利他,員工要學會共贏。讓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才能賺到更高的利潤!

從理念的層面來看,KSF強調激勵重於考核,考核是為激勵服務的,因為員工更需要激勵、不喜歡考核,這是人性所在。當然,如果光有激勵沒有考核,激勵也行不通。因此,必須將激勵與考核進行全面的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與KPI績效考核的區別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附:KSF增值加薪法——一種員工和企業共贏的薪酬分配模式(適用於管理者和一線銷售人員)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能者多勞”逼走優秀員工,馬雲:做企業應該為結果付費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總結:

您企業是否正在用或曾用過KPI,效果如何?相對於KSF薪酬績效考核,你更傾向於哪個?歡迎討論、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