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煸豆乾”,幸福曬在騎樓邊,從市井吃法看社會變遷

BY小企9999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廈門有種充滿市井煙火氣的飲食方式,土話稱為“煸[bìng]豆乾”。一口平底鍋,切好的豆乾、菜粿、肉片、體型側扁的小海魚,三朋五友圍坐一起,一邊翻動平底鍋裡的食物,即熟即分。嘮家常,喝小酒,啥都不耽誤,還能比比夥伴們誰手藝溜。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當然啦,這種騎樓下、馬路邊的飲食方式怎麼看都跟“君子遠庖廚”的高大尚不沾邊。顯然跟四川的蹺腳牛肉,夫妻廢片一樣,起源於底層低消費者生活智慧。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煸豆乾這種吃法,因其自在,隨心,不拘一格,挺受食客們歡迎。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等級和生活方式逐漸模糊,如今打工者上得起館子,豪富者也願意屈尊蹲個路邊攤。食材嘛,自然業擴張豐富到牛羊肉,蝦蟹等方方面面,連使用的爐灶也升級為不粘鍋。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瞧上圖,還附帶煮湯功能,perfect~!

廈門輪流第八市場擔水巷的阿鴻海鮮排擋,一直以來本地土著顧客多。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也許是哪位老客的提議,也許是冬季提供保溫效果更優的餐敘模式,不知從何時起,騎樓下也擺上小桌椅,支起了煸豆乾的爐子。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煎個蝦

蝦這東西特別適合“煸豆乾”,只需一點點油,甚至不放也行,蝦頭裡的蝦膏煎著煎著就會析出紅油,待到兩面金紅,蝦殼斑駁焦香時,當浮一大白。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海蠣煎也容易,店家調合好,倒入不粘鍋適時翻鏟,最後淋上蛋液,鮮嫩香酥熱乎乎。做好這個,剛才忙著動手的“主廚”一定會自豪的舉起杯,舒心接受大家的恭維或建議。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煎魚:上天眷顧,海里長著那麼多體型適合煎著吃的美味海魚,黃翅黑翅赤鯮魚,和這種“鐵板燒”式的吃法天然契合。混合了黃豆粉的胡椒麵辣度不高,帶有西南地區的異地之香,堪稱點睛之手。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大腸這款被稱之為“有異香”的食材,一向擁有堅定的肉食擁躉群。滷熟切片翻炒之後,加上青蒜,椒圈,便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下酒好菜。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在我個人成長的歷程中,有一條清晰的脈絡,也就是中國從物質匱乏階段逐漸實現溫飽,轉而進入物質相對富裕的過程。小時候即使正餐也沒啥吃的,豬肉已經是奢侈品,牛羊肉一年到頭未必能碰一次。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在那個人們收入相對平均且穩定時代,除了自己下水撈點魚蝦摸些螺,煸豆乾基本上就是在煎豆乾炒青菜,而今,內蒙的羊排,進口的牛肉已是家常。

“煸「bìng」豆乾”,最具廈門市井氣息的排檔路邊攤

生於70年代的這撥人,有幸見證國家一步步走向富強,幸運之極!一定要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既為朋友間的友情,也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幸福生活,再來一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