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文丨福林媽咪

今天又聽到了隔壁媽媽罵女兒的聲音,作為旁觀者,看到一個媽媽在孩子面前的失控,總會讓我特別驚醒,我最近有沒有對孩子發不應該發的火?

很多媽媽跟我聊天,都說自己不知道為什麼脾氣越來越大,常常hold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發火,每次發完火都很後悔,但是在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還是控制不住。對著老公、親人,甚至服務員,都變得易怒。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軒軒媽媽那天氣的找我聊天,就是因為在家對著兒子老公發了一頓火。起因是她覺得孩子有些上火,於是買了點孩子常喝的清熱藥,上班之前交代還沒復工的爸爸中午吃過飯注意盯著孩子喝藥。等她下班回到家,發現她提前拿出來放在一邊的藥根本沒動,於是火就上來了,質問孩子為什麼不喝藥,質問老公為什麼不照顧孩子吃藥。

電話裡,軒軒媽媽說著:“我走的時候叮囑了一百遍,沒一個把我說的話當回事,我專門買來的藥,就怕孩子真生病了不方便看病,結果一個個的在家就知道玩兒就知道看手機,家裡亂成什麼樣都不知道收拾一下!”

這番話,媽媽們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時候寶媽們生氣,就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我操這麼多心,結果你們都不上心,啥事都指著我……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發脾氣的理由是足夠的,但是作為被怒火衝擊的爸爸和孩子,他們什麼感受呢?

一個經常發火的妻子或者媽媽,會讓一家人都處於緊繃的狀況下,沒有人喜歡衝突的氣氛,而當一個環境中有人生氣,那其他人都會如履薄冰,大氣都不敢出。

這種氣氛是無形的,但是卻又真實存在。

比如,如果房間裡有兩個人吵架,這時候一個外人突然進來,即使他在門外沒有聽到聲音,即使他進來後吵架的兩人開始若無其事,這個剛進來的人也能感受到氣氛不對,從而本能的想要逃離。

更別說孩子在這種情境下會受到多少影響了。

前兩在刷手機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看場景應該是在開家長會,椅子上坐滿了大人,一個老師拿著作業站在一位家長面前,模仿家長的語氣說:“你們老師今天給我打電話了,你作業又沒有寫,你今天都幹什麼了?啊?幹什麼了?”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一邊說一邊用手指用力退孩子的腦袋、肩膀、胸口。開始的時候這位家長還有其他家長都覺得是玩笑,隨著老師進一步的吵“孩子”,這位家長臉上掛不住了,充滿了窘迫以及和孩子一樣的慚愧,煎熬,無措,其他家長也漸漸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想知道你的孩子被爸爸媽媽吵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嗎?


很多媽媽也都明白,經常對孩子發火,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也一直在想辦法改正,但好像很難。為什麼面對孩子,我們會忍不住發火呢?

其實冷靜下來想想就能發現,媽媽們忍不住生氣,背後往往有個思維誤區,叫做:“你不是應該這樣嗎?”

孩子磨磨蹭蹭,你會生氣:“難道你不知道時間不夠了嗎?”

孩子一天沒有寫作業,你會生氣:“難道你看不到別的孩子多努力嗎?

或者任何一件事讓你生氣,最後都會歸結為一種心態:“我都是為了你好,難道你不能體諒體諒我嗎?”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聽起來很有道理,所謂每次媽媽吵孩子,吵老公都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被罵的人也感覺自己好像理虧了,但是心裡卻也感到委屈。

所以我們要警惕,當有了這種“別人理所應當”的認知時,提醒自己,沒有人能完全按照你的計劃去行動和思考。

不會有兩個人的思路是完全一樣的,何況你和孩子至今的差別是如此大的明顯,”差異“產生太容易了,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只要兩個人沒有形成統一的觀念,就不會產生一致的行動。想要讓另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才合意,那就會有萬千生氣的理由。


此外,經常生氣,還可能是因為一種“我本應該怎樣”的思維。

《武林外傳》中,掌櫃佟湘玉的口頭禪,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我的命怎麼這麼苦啊,我當初就不應該嫁過來,如果不是嫁過來我的夫君也不會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就不會落到這個傷心的地方……”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當我們對自己要求或者期待過高,但是實際能力又達不到,或者因為客觀原因沒達到,就會開始陷入抱怨模式:“我本可以……”

但很多時候寶媽的期待是一種過於美好的希望,實際情況時達不到的。你希望孩子每天開心的對,沒有哭鬧;你希望孩子主動學習,成為別的家長羨慕的孩子;你還希望孩子吃過飯不是往沙發一躺為玩兒手機,能幫你收拾餐具。但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完美的,期待完美,這本身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更可怕的,是讓自己陷入一種犧牲感的自我感動。有的媽媽總對孩子說:我為了你放棄了什麼,我為了你付出了什麼,你怎麼還不爭氣?這樣的指責對孩子來說毫無道理,會讓他覺得自己對媽媽有歉疚感,這就是媽媽想要的嗎?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說了很多寶媽容易陷入的思維陷阱,最後也要替寶媽們說幾句話。就在幾年前,媽媽還沒有生孩子,他還是個女性,而不是個媽媽,他也貌美如花,也善解人意,那是什麼把媽媽們變得易怒了呢?

是生活的瑣碎,是生存的辛苦,是不被理解和珍惜的委屈,是失衡的家庭關係,讓媽媽們變得易怒,變得“不可理喻”。不可否認的是,生活更為富裕,不用為錢操太多心,人自然會更從容;有人關心,有人理解,人也會更溫柔。

為什麼我這麼易怒?對著孩子摟不住火,錯就錯在“你應該”3個字

但是一味的抱怨是沒有用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及時處理它,生活就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所感染,出現更多負面的想法,變得越來越自怨自艾。

改變心態,不要去為自己沒有選擇的那條路上的風景而遺憾,不要為過分美好的願望沒有實現而歸咎他人,不要為比不上別人而生氣嫉妒,而要相信生活會越過越好,相信生氣不能解決問題,相信爭取解決問題後,就會少一些生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