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1860年5月,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輔王楊輔清、侍王李世賢、定南主將黃文金等聚集十餘萬兵馬,採取“圍魏救趙”之計,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自縊而死,江南提督張國樑落水而亡。此戰後,南方八旗、綠營這兩支正規軍不再具備戰鬥力,咸豐皇帝只好冒著讓漢族地主勢力做大之危險,授予曾國藩兩江總督職務,並節制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四省軍政事務。如此一來,湘軍成為撲滅太平天國之絕對主力,從“炮灰”逆襲成功。這就有意思了,清朝當時還有號稱八旗第一名將的僧格林沁,此人曾全殲2萬精銳北伐軍,麾下數萬蒙古鐵騎驍勇無敵,不輸成吉思汗時代之鐵騎。既然如此,為何“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後,清朝不讓僧格林沁南下督師,取代曾國藩,奪取攻克金陵之首功呢?


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01.八旗馬隊駐防京畿,抵禦英法聯軍,無法南下

入關後不久,滿洲八旗、漢軍八旗等很快就衰落,但蒙古八旗則不一樣,依然保持頑強之戰鬥力,是清朝得以延續之軍事支柱。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2萬精銳老兵北伐,所向披靡,橫行中原。結果,僧格林沁率2萬餘蒙古、東三省馬隊將其全殲,一戰成名。可以說,此時蒙古八旗還是勁旅,是一支不可忽視之戰鬥力量。但是,僧格林沁也很無奈。此時,英法聯軍在天津大沽口發動炮戰,準備進攻北京,八旗馬隊主力全部集結京畿周圍,準備迎戰即將登陸的聯軍,保衛帝都安全。此外,沙俄在北方蠢蠢欲動,試圖奪取遠東,關外八旗也難以調動。就在“江南大營”被摧毀後4個月,僧格林沁集中3萬蒙古騎兵與英法聯軍在通州八里橋展開血戰。由於武器代差懸殊,馬隊雖英勇,但損失非常大,已傷及元氣。


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02.北方“捻軍”活躍,縱橫中原,八旗離不開

八里橋戰敗後不久,北京陷落,咸豐無奈之下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屈辱地結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時,蒙古八旗馬隊經過一年多休整,僧格林沁也官復原職,清朝京畿一帶暫時安定。按理說,此時八旗應該可以南下,再次組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繼續圍困天京,讓曾國藩“湘軍”繼續充當“炮灰”,在長江中游與太平軍精銳軍團廝殺。不過,此時清朝又遇到新的麻煩,即是“大漢盟主”張樂行、龔德樹、任化邦等聚集20餘萬“捻軍”再次起義,縱橫中原各地,擊殺貪官汙吏,劫掠官銀。勝保呢?不主動“剿捻”,而是養寇自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致使起義軍規模不斷壯大。如此一來,清朝只能讓僧格林沁督師中原,節制北方清軍,在平原上追殺“捻軍”,保護心臟地帶安全。所以,當時就有“北僧王,南曾公”之說,各自負責相應戰區。


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03.南方多水鄉,八旗缺乏水師戰船,難以有作為

“捻軍”大多采取流寇戰術,又沒明確奮鬥目標,在僧格林沁一頓猛打之下,損失慘重,張樂行一家都被凌遲處死。此時,八旗馬隊大可渡過淮河,進入安徽省腹地,取代正在此處活躍的湘軍。馬隊善戰不假,但未必適合南方水鄉作戰,因為他們缺少必要的武器——戰船。江南一帶,河流、湖泊、港汊縱橫交錯,遍佈各地,騎兵之衝擊力無法發揮,甚至連行動都有困難。清軍與太平軍交戰,主戰場就是長江中下游,水師之重要性可想而知。有了水師,就可以取得制江權,為陸軍提供掩護之同時,截斷對手糧道運輸線,達到困死敵軍之目的。湘軍能夠戰勝太平軍,水師之作用不容忽視,在某種程度上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湘軍是私人武裝,八旗想動用其“水師”,讓其協助作戰,基本不可能,因為彭玉麟、楊載福等不會聽從調遣,他們只服曾國藩一人。


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04.八旗兵力有限,無法玩“堡壘”戰術,困死太平軍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八旗馬隊最大之缺點就是兵力缺少,蒙古八旗滿打滿算也就3萬餘人,想要撲滅號稱“百萬雄師”的太平軍,無異於痴人說夢。打仗,尤其是在河流、山地眾多的南方作戰,清朝一般都是讓漢族綠營兵充當主力,讓其與對手搞消耗戰,八旗最後“一錘定音”,摘取最後果實。如今,湘軍這支漢族“私人武裝”勢力不斷強大,具備了抗衡朝廷之資本,不再樂意聽從調遣;八旗想在南方作戰,只能靠自己親自操刀了。八旗善於野戰,機動性沒得說,可這對太平軍而言壓根沒用。道理很簡單,太平軍此時都堅守各大城池,裝備了不少洋槍洋炮,八旗若是強行攻城,只能白白送命。對此,曾國藩湘軍採取的策略是“堡壘”戰術,挖掘深壕、構築碉堡、建立柵欄,搞“圍點打援”,耗死對手。如此,自然需要眾多兵力,區區3萬八旗馬隊是玩不轉的。要知道,曾國藩及其隊友手中所掌握之兵馬,巔峰時代多達40萬,數量碾壓馬隊。


八旗名將僧格林沁,為何不取代曾國藩,拿下奪取金陵首功?

綜上所述,“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後,區區3萬八旗馬隊,先是防備英法聯軍之入侵,後則要剿滅“捻軍”,實在無力南下作戰。就算南下,區區3萬人也打不贏太平軍,只能“望城興嘆”,於事無補。所以,清朝只好冒著地方漢族勢力做大之危險,讓曾國藩節制四省軍務,出任兩江總督,充當撲滅太平天國運動之絕對主力,以此延續壽命。僧格林沁號稱八旗第一名將,作戰勇猛,但就是沒戲,無緣奪取攻克金陵之首功。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