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這三位便足以反駁其觀點

高曉松因為其學歷和才華被大家熟知,也因為學歷和才華,他參加出席了很多節目,而且他的一些言論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不過他曾經說過的明朝是“三無”朝代,“三無”即“無名相”“無名士”“無名將”,這個說法卻讓很多人反對。事實上,明朝也並非如高曉松之言,明朝並非如此不堪。

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這三位便足以反駁其觀點

明朝的名相——張居正

張居正是一位為明朝做出巨大貢獻的大臣,雖然他的結局並不好,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為明朝做出的奉獻。

張居正幼時就十分喜愛讀書,而且成績優異,周圍的人都以張居正為榜樣。在成年之後,張居正便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那時他才二十幾歲。優秀的人不論做什麼都是優秀的,官場上的生活張居正也是如魚得水,幾年以後便身居要職。

萬曆皇帝時期由於皇帝年齡還小,張居正便被推舉成為首輔,管理國家軍政大事。在張居正任職首輔期間,他做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下達了許多軍事命令,不僅擴充了國庫,還平定了邊境叛亂。在張居正的指導下,原本蕭條的明朝重新恢復了生機。

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這三位便足以反駁其觀點

明朝的名士——于謙

大家對於謙應該都不陌生,他的一首《石灰吟》正是他本人的真實寫照。于謙在小的時候是十分喜歡讀書的,小小年紀的他不似其他孩童那般喜歡玩耍,而是從小立志要成為一個像文天祥一樣的人。長大以後,于謙順利進入朝廷做官。

宣德元年,朱高煦謀反,朱瞻基帶著于謙親自去平定叛亂。在朱高煦投降之後,朱瞻基讓隨行的于謙將其罪行列舉出來,于謙嚴詞厲色將朱高煦批評的聲淚俱下。不僅如此,于謙為官是十分清廉的,當時太監王振非常受寵,很多人為了謀求高位不惜重金討好他,但是于謙卻沒有給王振一絲一毫的好處。當有人問他要帶點什麼去的時候,他說只有兩袖清風。

高曉松說明朝是“三無朝代”?這三位便足以反駁其觀點

明朝的名將——戚繼光

戚繼光不僅是明朝的一位名臣,還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幼時家境貧寒,即使家庭條件困難,他還是堅持學習。長大後的他為國家效力,因為戚繼光軍事才能突出,所以被派去抗擊倭寇。經過十餘年的抗爭,他終為沿海人民打造了一片太平。沒有戚繼光,就沒有當時的太平。

除了抗擊倭寇,戚繼光還打退了蒙古部族的進犯,使得北部邊疆得以安寧,同時也促進了蒙漢兩個民族的和平發展。戚繼光的軍事才能讓人無話可說,值得一提的是,戚繼光不僅會打仗,還會作詩,除了作詩,他還會製作各種兵器。而且軍營裡的很多戰船、戰車都是經過他的改造的,改完之後的戰船、戰車的功能更加方便作戰,這為戰爭取得勝利提供了更多的保證。這樣的一位將軍,的確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