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曾工是一家汽車維修廠的主技師。曾經學徒出身,如今他的徒子徒孫紛紛都在汽修行業紮根落腳了。按曾工自己的話講,在汽車底盤下邊敲敲打打、摸爬滾打十幾年,從化油器修到電噴,從電噴修到直噴,從國一修到國六,還能有什麼故障沒見過!

“曾師傅,您見多識廣是一回事,但您有沒有把握將我這臺車修好啊?”面對焦灼的車主,曾工開始感到,這事有點棘手了。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3月份之後,疫情逐漸受控,人們逐漸復工,汽修廠也逐漸熱鬧起來。開工還不到半個月,曾工非常驚訝地發現,最近光臨汽修廠的車型裡,豐田、雷克薩斯是越來越多;而且不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舊車,幾乎都是上牌一兩年、里程數也不多的準新車,甚至有一位2.5L混動的豐田車主在網上給他留言,說車子落地只跑了幾十公里就出現了問題......


豐田發動機異常現象之一:機油乳化


所謂“機油乳化”,是指機油變質為乳狀液體,開始浮現泡沫,整體呈現粘稠的糊狀。這往往是因為水分、冷卻液或者其他雜質滲入了發動機腹內,與機油混合後出現的現象。機油“乳化”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便容易喪失粘度,對金屬表面的潤滑、密封、散熱、清潔能力,都會打個折扣;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磨蝕活塞、氣缸、軸瓦,最終整顆發動機直接報銷;但很多時候,如果只是在短途行車之後機油蓋下方輕微地凝結了一層乳狀物,中長途行駛後自動消融,那樣的話,發動機性能基本不太受影響。

據《車質網》、《汽車之家》、《汽車消費投訴》等媒體報道,最早在2019年年初,他們便收到了關於豐田部分車型機油乳化的零星投訴案例。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新疆A先生的2.5G燃油版某豐田車型,於2019年6月18日購買的,截至目前總行駛里程為1萬公里。看到網絡上曝光了豐田最近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增多的現象,聯想到自家愛車也是使用豐田2.5L汽油發動機,遂擰開機油蓋檢查,裡頭沾染了薄薄一層白濁的乳狀物,看來“機油乳化”確確實實發生了。但目測觀察,乳狀物僅存於機油蓋內,因此可以斷定,機油乳化程度屬於較為輕微的程度。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山東的B先生的豐田某混動車型,於2019年6月25日購買,察覺“機油乳化”現象前,行駛里程為5000公里。當時網上流傳說,豐田2.5L發動機似乎有“機油乳化”的跡象,B先生還將信將疑:恰好都發生在3.15前後,會不會只是某些不良媒體為了蹭熱度所作的報道?不過,回到了4S店檢測,擰開了機油蓋之後,B先生有點失望,機油蓋內還是附著了一層稀薄的乳狀物。4S店免費更換了全新的機油後,讓B先生耐心等待豐田官方的處理方案。

豐田發動機異常現象之二:機油液麵升高


網絡上盛傳的說法是“機油增多”,實質上是不太嚴謹的口頭表述。豐田發動機第二項異常,科學的表述應當是“機油液麵升高”。一旦“機油液麵升高”,說明機油已經被混入的汽油所稀釋,潤滑性、流動性、清潔性都會受到影響。如果稀釋程度十分嚴重的話,相對運動的金屬表面之間將會劇烈磨損,對發動機造成永不可逆的損傷;不過現在的直噴發動機,燃油直接噴入氣缸內,或多或少都容易造成機油稀釋的情況,因而工程師們提前在機械設計、機油性能方面留有一定的冗餘度,機油稀釋程度不嚴重的話,並非一定會損傷發動機原始性能。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遼寧的X先生反饋,在2019年6月1日時,購買了首批國六標準的豐田某混動車型,截至目前行駛里程為5600公里。近期在保養、檢查車輛時,機油蓋已經可以聞到濃郁的汽油味;檢查機油液麵,已經稍稍超過了機油尺的上限。與此同時,機油蓋也沾染有白色乳膠。更換新機油的同時,4S店技師也檢查了放出來的舊機油,機油並無變質,尚且沒發現更嚴重的乳化跡象。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河北的Y先生比較困擾一點,他於2019年6月12日,購買了一臺豐田混動車型,截至目前行駛了7450公里。當行駛到5000公里附近,Y先生回到一汽豐田4S店做保養,此時已經發現了“機油液麵升高”的現象,液麵已經淹沒至機油尺刻度線上限約2cm。4S店為其更換了全新的機油,跑了將近2500公里再度檢查,沒想到機油液麵再一次升高,再度超過了機油尺的上限刻度。

豐田美國召回,引發中國車主疑心:缸體鑄造件存在氣孔、裂縫

各位有注意到嗎?就在上個月,豐田曾經發布過這樣一則召回訊息:2020年2月6號,豐田將在美國召回亞洲龍、凱美瑞、RAV4和雷薩ES等車型,共計5.2萬輛。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召回原因是,豐田2.5L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缸體加工工藝存在缺陷,令缸體內部產生了氣孔、裂縫;冷卻液流經缸體內部的氣孔、裂縫,可能會混入機油裡,而後同時造成“機油增加”、“機油乳化”的現象。更嚴重的情況下,冷卻液的洩露,很可能會導致發動機過熱、機油溢出等隱患。豐田向美國消費者坦承,“存在火源的情況下,這可能會導致火災風險增加。”於是從2020年4月6日開始,豐田將為車主免費檢測,必要時更換髮動機或者發動機缸體。

這是一則發生在美國市場的召回,卻出乎意料地引爆了國內車主的負面情緒。豐田、雷克薩斯車主們開始擔心,“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的現象,有沒有可能是缸體存在裂縫、冷卻液直接滲入機油當中所導致?車主們的擔憂不無道理,按照邏輯來推理故障,這樣的隱患是有可能成立的。

只是存在相同現象,何以斷定存在相同缺陷?

實際上,來廠裡再次檢查車子、找曾工諮詢“病情”的豐田車主們,已經去過4S店討說法了。4S店建議車主多留意一下車況,時常檢查一下機油液麵和機油蓋子,看看有沒有“機油液麵升高”、“機油乳化”的跡象,同時耐心等待豐田中國正式官方的消息。經過4S店的安撫,車主們略感欣慰,但他們迫切想知道機油增多、乳化的真實原因,因此也專門開車過來諮詢了曾工。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曾工很理解凱美瑞、亞洲龍車主們此刻的心情,但他也很明白——即使存在相同的現象,也未必能100%斷定存在相同的缺陷。他的苦惱在於,如何能讓這幾位焦灼的車主冷靜下來,客觀地聽他分析機油增多、乳化的原因呢?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機油乳化的本質,就是機油、水雜質混合。正常來說,因為空氣內含有水分,高溫燃燒後以水蒸氣的形態存在,滲透至曲軸箱、油氣分離器,其中小部分與機油混合,最後在氣缸蓋、機油蓋冷凝,形成乳狀物,這樣的概率也存在。‘機油乳化’不一定是冷卻液洩露所導致,視其程度輕重,也不一定損傷發動機性能。”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機油增多也是同樣道理,是汽油溶在機油裡了。發動機熱車時,需要加濃混合氣,因而燃油噴射量更大;直噴發動機更是直接噴射在氣缸裡,未燃燒的汽油就容易以液體的狀態依附在氣缸壁上。氣缸壁上的汽油、機油被活塞刮到曲軸箱裡。這也不怕,車子開一段路程,機油溫度上來之後,汽化點較低的汽油就能蒸發掉,通過油氣分離系統,重新回到燃燒室裡。”

“問題是,現在大家在城裡開車,其實也就上上班、買買菜、帶帶孩子,有的車主朋友一天只開十幾公里,發動機工作的時間很短。如果是混動車型,在市區低速行駛,發動機還會經常‘偷懶’不啟動,運轉的時間就更短了。這樣累積下來,就會有較多的汽油混入機油裡,機油的液麵自然也升高了。判斷是否會對發動機造成損害,還要看程度的輕重。”

“換句話說,缸體存在縫隙,會導致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這很明確了,就是美國那邊豐田召回的原因;但反過來,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則不能夠反過來推導出,一定就是缸體的問題所致。中國這邊的問題,以我的經驗推測,很可能與大家的用車環境相關,網上曝光的案例,共同點是使用強度都比較低,而且是日常短途使用居多,這樣的工況是容易引起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的。跑多點高速,跑多點長途,症狀又消隱了,也不能說沒有可能。在發動機設計的層面上,還是需要豐田工程師們深入分析,大家也不用太擔心,理性一點,等待豐田的答案。”

“芯”痛還須“芯”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


不管是豐田4S店培訓的年輕技師,或是汽修行業裡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老師傅,大家都沒有相應的辦法解決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的問題——這不是簡單零件損耗和故障,甚至還難以證明是否直接影響了發動機性能。“芯”痛還須“芯”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事情還是需要豐田的大氣擔當,讓豐田強大的設計師、工程師團隊來分析,才更有助於問題乾脆利落地解決。

3月15日,豐田中國開始回應“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事件。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關於“機油乳化”,豐田認為,發動機反覆在無法充分暖機的狀態下使用,腹內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容易混入到機油裡。“車輛中高速行駛後發動機會充分暖機,隨著發動機機油溫度的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後,乳化現象就會消失。”

關於“機油液麵升高”,豐田表示,發動機工廠以機油尺F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在汽車保養更換機油時,也有可能超過機油液麵F線;在低溫冷啟動時,極少量的未完全燃燒的汽油,經過活塞環與缸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機油,也會造成機油稀釋,同時造成液麵升高。

從豐田中國的回應來看,他們並沒有否認多款車型存在“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的現象。實際上,豐田中國也在迅速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我相信,視質量如金字招牌的豐田,很快就會公佈相應的對策。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儘管豐田態度誠懇,但在豐田中國車主心裡,現在是不太容易聽得進客觀理性的分析,大家急切地想要一個召回。2009年,豐田因剎車系統缺陷,召回美國24.5萬輛車型,中國市場沒有動靜;2020年1月,豐田就燃油泵故障導致車輛熄火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召回320萬輛隱患車型,中國市場依舊沒戲。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作為一個豐田或雷克薩斯車主,一旦你在紛繁複雜的媒體上獲取了以上信息,你也很容易被輿論裹挾,進而產生某種懷疑——2月,豐田在北美召回大約5.2萬輛缸體存在縫隙導致冷卻液洩漏的車型,而國內卻悄無聲息,豐田會不會是在忽視國內消費者?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曾工在維修廠裡費力講解了一番,直至口乾舌燥,幾位車主也依舊是懵懵懂懂,還是不容易理解機油乳化、液麵升高的成因,索性只關注“那豐田是不是要召回”,曾工只能默默搖頭嘆氣,感覺心裡真的好累;放大到全國上千萬豐田、雷克薩斯車主群體,豐田怎樣才能像曾工那樣心平氣和地把道理講明白?也許,相對於“機油乳化”、“機油液麵升高”之現象本身,如何證明自己的質量,如何澄清自己的名聲,如何應對負面輿論的壓力,如何安撫並引導消費者,這才是豐田所面對的最為棘手的難題。畢竟,豐田一直以來維繫的穩定質量和口碑,這份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值得我們去尊重;而國內上千萬忠實的擁躉和消費者,這份持久熱愛和支持,也值得豐田去尊重。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合車社立場)

我們最信任的豐田,將如何處理最棘手的質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