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我們的身體就像機器經常需要加油維修,那些身體欠佳的人比如患有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更需要照顧好自己。老年人牙齒都會出現一些問題,加上患有糖尿病到口腔科拔牙就要注意了。

今天給老年朋友科普一下: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注意問題。希望老年朋友健康長壽。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據瞭解,繼糖尿病足、皮膚病變、眼部病變、腎病、神經病變後,口腔疾病已經被定為糖尿病第六大併發症。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是不能忽視的大事,稍不注意血糖,口腔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拔牙,對普通人來說沒什麼,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提前將血糖控制好,則會引發嚴重後果。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一拔牙先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又常合併許多慢性併發症,如輕易拔牙可能導致出血不止,感染加重或擴散,甚至引起敗血症,使併發症加重,導致病情惡化。糖尿病患者在拔牙手術前要控制好血糖,血糖最好控制在8.88mmol/L以下為宜。未控制而嚴重的糖尿病,應暫緩拔牙。糖尿病接受胰島素治療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後1-2小時進行,此時藥物作用最佳。同時,由於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較差,易出現拔牙後癒合時間延長,拔牙後發生疼痛及炎症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拔牙前後應避免發生術後感染及幹槽症。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二空腹的時候切勿拔牙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拔牙可能會導致昏迷。拔牙前,要保證早餐能提供足夠的熱量,以避免局麻時出現低血糖昏迷。同時,還要注意減少拔牙前體力消耗,縮短拔牙時間,減少拔牙治療對組織的創傷以及良好的鎮痛。為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必要時可在拔牙治療前給予鎮靜劑。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在拔牙手術前與內科醫師會診或在場,防止發生意外。醫生和家人還要向病人耐心解釋做好拔牙前的準備,爭取病人的配合,消除病人恐懼、緊張情緒。

三血糖高損害牙周

牙周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口腔問題,糖尿病患者由於全身免疫功能降低。臨床上,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2~3倍。感染不僅會導致牙齦出血、口腔異味等不適,嚴重者還可能會導致牙周膿腫,甚至牙齒鬆動。專家建議,控制好血糖是預防和治療牙周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四 病人需定期檢查口腔,避免感染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除積極控制糖尿病外,還應定期進行牙科檢查及口腔護理,清除牙垢和牙石,保持口腔局部的清潔減少感染。糖尿病患者要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識和能力,合理控制飲食,堅持適當的身體鍛鍊,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患者在平時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並嚴格控制血糖。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五擴展性知識:

剛才討論了糖尿病老年人容易得牙周病,他們的白細胞功能不強,很難戰勝口腔裡致病菌,但是如果他們注意每天口腔衛生,堅持定期回診所洗牙,減少口內致病菌,他們可以贏得這場戰爭,牙周病得到控制。牙周病控制好,糖尿病病情也容易好轉,兩者之間關係有科學依據。

牙周病控制不好,多個牙齒鬆動,最終需要拔除,朮後傷口癒合慢,容易感染,裝上假牙後粘膜也容易產生潰瘍,此外,白色念珠菌(真菌)感染常見於糖尿病病人假牙下面。總之,糖尿病病人更要有預防為主的概念。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糖尿病有兩大類型:胰島素依賴型(一型)和胰島素非依賴型(二型),兩者內科治療和併發症有所不同。糖尿病患者第一次到了口腔科,應讓牙醫瞭解您的血糖控制情況,使用那種藥,每天用藥次數,近來併發症是否發作。口腔治療並不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但是牙醫思想沒準備可能不善於處理它。一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或飲食不當容易出現低血糖,這是一個相當危險情況,需要緊急措施。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一型糖尿病患者在上口腔科之前,須正常飲食(大多數牙科治療在局麻下做,不必禁食),如果為了趕預約而沒吃飯,帶上零食,如果治療時間估計較長,胰島素用量可考慮減半或用原來三分之一。牙科治療之前告訴醫生有關當天飲食情況和胰島素用量,有任何不正常,應向醫生彙報。

溫馨提醒:

一型糖尿病靠注射胰島素治療,而二型靠注意飲食,多運動,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有時二型糖尿病病號也需要胰島素。胰島素用量取決於每日血糖測試,後者監視那時血糖濃度,如果醫生想知道病人在更長時間內(六到十二週)血糖控制程度,那末我們需要做另外一個測定: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長時間血糖控制得好能讓糖尿病患者做一些選擇性手術,如植牙,提高成功率。


糖尿病老年人去口腔科治療會產生什麼後果?(科普知識我知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