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制度不完善”這個鍋我不背

“在超市拿了一堆東西,結賬時才發現搶米搶面的大爺大媽已經把隊排到了後門。”“今天去超市,發現米櫃上的大米已經空了。”“我公公竟然搶到了,整整50袋大米啊!”近日,不少網友經歷了發生在身邊的糧食搶購事件。


“我們有用戶一口氣從盒馬下單了40袋大米。”4月5日,盒馬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連夜搶購米麵油”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後,確實引發了一些消費者的恐慌。

搶購:“制度不完善”這個鍋我不背

“就這一星期內,我們收到的訂單突然上漲了一倍。”4月5日,京糧控股旗下古船食品相關負責人說,“按以往這個月份應該屬於淡季,但今年情況確實特殊,消費者有從眾購買行為,你買我也買。”


現在,就全世界的疫情來說,中國幾乎是最安全的國家,兩個月的停擺,給中國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但是也讓中國即將燎原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是為何會出現糧食搶購現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蔓延,多國陸續出臺部分糧食暫停出口的政策成為了搶糧的導火索。


這些年我們搶過的貨

2003年,也就是17年前,一場“非典”引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各種搶貨潮。預防“非典”的中成藥走俏,相關中藥材價格翻了幾番。據介紹,像沙參、金銀花、貫仲等都是各種預防“非典”處方的常用藥。藥材批發市場幾乎完全被“非典”藥材所壟斷。有經營戶透露,一些平常不經營藥材的,也在市場外擺起了藥材攤。藥材質量參差不齊。


傳言能預防“非典”的最佳物品除紅黴素外,就是預防流感的板藍根和可以淨化空氣的醋,於是很多藥店和超市都被搶購一空。最後板藍根的價格增長了幾倍,一瓶原價只是三元的陳醋也被炒到了上百元。後來得知是商家利用非典故意製造恐慌,發國難財。據說一兩天時間就把庫存幾年的壓貨高價傾銷一空了,後來在國家政令和物價部門的強力干預下又很快恢復正常價格供應,個別“頂風作案”的不良商家還被重罰,而很多人搶購的過量的板藍根最後不少都扔掉了。

搶購:“制度不完善”這個鍋我不背

很多曾參與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那場“搶鹽風波”的人,應該會記得當年的事件也是波及全國,搶購的範圍也出人意料的擴展到搶購醬油、榨菜等。據說,當年有人搶購的食鹽吃了3年都沒吃完,最後怕變質只能扔了。日本遭受空前慘烈的九級大地震和核輻射都沒有如此恐慌,而遙遠的中國卻比災區還恐慌,竟然把供應充分的食鹽也搶購一空。


如今當疫情襲來,搶購風波再次上演。從最初的口罩、洗手液、噴壺和消毒劑到後來的方便麵、火鍋底料、烘焙用的發酵粉再到現在的糧食。口罩曾一度缺貨,不少人無奈到只能自制口罩。曾有一段時間,洗手液在實體店也幾乎絕跡,只能到網上高價購買,還要等上幾周的時間才能到貨。甚至有超市商家掛上了標語“只要您不搶,我們就不缺貨”來呼籲顧客不要盲目搶貨。


糧食還是吃新的好

進入4月份,關於搶糧的報道不斷出現。一方面因為各國連續出臺糧食暫停出口政策,國民擔心糧食不足;另一方面擔心受國際疫情影響,糧食價格上升。不少居民加入了屯糧的隊伍中,可是自詡為一個糧食大國,我們到底缺不缺糧食呢?


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透露:因為連年豐收,連續5年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1.3277萬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自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品,2019年達到472公斤,遠遠高於世界人均佔有量標準線400斤。這樣看來,我們平均每天光吃主食就要2斤半。


關於進口糧,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我們的進口糧只佔到糧食總量的2%,穀物年度進口量不大,去年淨進口1468萬噸,也就相當於不到300億斤,僅佔我國穀物總消費量的2%,而且我們進口的主要是一些強筋、弱筋小麥,泰國的大米,目的是為了結構性調整,這也是為了滿足大家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搶購:“制度不完善”這個鍋我不背

我國對於三大主糧玉米、小麥、水稻的進口有著嚴格的管控,當然目的也是希望提高我國糧食的自給能力,比如玉米年度進口量給了每年780萬噸的進口配額,相比於我國2.6億噸玉米的總產,進口比例實在是太少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主糧根據國家的戰略目標,自給率要維持在95%以上。穀物進口方面,2019年全年我國也僅僅只進口了1468萬噸,僅僅佔了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這也意味著遠超提出的95%的目標,實際自給率已經達到了98%。


我國糧食充足與進口糧食之間其實並不矛盾,這就好比自己家中就有饅頭,偶爾也可以去超市買饅頭。以小麥來說,國內小麥大多為弱筋小麥,這樣的小麥並不適合與加工麵包以及高檔糕點,而我國所進口的小麥也大多是這種優質小麥,當然國際小麥價位低廉這也是我們國家企業樂於採購的原因。


作為人口大國,我國自古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糧食儲備工作,建立了從中央到地區的糧食儲備體系,這也是關係到民生根本的壓倉食。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司司長秦玉雲說:“近年來糧食儲存總量高位運行,目前我們稻穀、小麥的儲存量能夠滿足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不少城市的成品糧,也就是糧食大米等城市市場供應能力基本都在30天左右,目前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


這邊的儲備糧夠吃一年,那邊的新糧馬上就要出來了。每年6月初,我們的夏糧就要正式上市,距離現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現在正在進行“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加強分類管理,組織人民下田,澆水施肥,除草打藥,防病治蟲,田管措施落實的比較到位。加上土壤的墒情比較好,夏糧的漲勢好於上年,也好於常年,專家們一起分析了,如果後期不出現極端天氣,今年夏糧有保障。”


從糧食產量,進口糧佔比,儲備糧是否充足,新糧生產進展幾方面來看,沒有一個方面可以說服讓我們加入買米屯糧的大軍。與其屯很多陳糧,不如等待品嚐今年的新糧的味道。


缺失的安全感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出自毛澤東的四言詩《手裡有糧》,說明了從建國之初,糧食的生產就是國家領導關心的大事情。但是就現在來說,這個“糧”已經不僅僅是糧食,還有了其它代指,比如說金錢。說到世界上存錢最多的國家,那麼非中國莫屬。中國是世界儲蓄量第一多,人均存款高達5萬元左右。要說到總存款,我國目前的總儲蓄量高達5.75億美元,比美國整整多出16個億。中國人會存錢的特質聞名全世界。去往印尼,你會看到中國人正因為對錢有著出乎意料的精打細算,因此在短短十幾年內就在當地擁有極高的經濟地位。去往馬來西亞,你會看到華人的產業遍佈各地,兩成的人口數量為該國繳納了將近八成的稅收。

搶購:“制度不完善”這個鍋我不背

從一個宏觀的視野看,國人甘願做“守財奴”的根本在於,當前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社會保障水平不夠高以及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勻,導致大家沒有足夠的後續保障,使居民消費也隨之出現了“自我保障性後移”,進而導致“全民儲蓄”。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孩子讀書、生病的醫療費還有未來的養老都需要錢。有點錢存著,家裡萬一有事,要應急用。有調查稱,中國有近60%的家庭為緊急情況和保障教育而進行資金儲備。


中國老齡化提前邁入高峰,我們的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和精神文明程度、養老服務體系、社保水平還遠遠沒有準備好。中國人一向認為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穩定的基礎。不管是外來務工人員還是農民、白領,甚至企業高層,除卻少數精英,誰不為買房子著急存錢,有多少人揹著十年至幾十年的房貸。還有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有孩子的教育費用問題等。因為各項保障的不足和缺失,使得大部分國人那根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弦始終緊繃著,稍有一點點“危機”,就馬上做出“反應”,那種不安全感深深的植根於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時不時的觸動著那根最敏感的神經。而這正好被各類不良商家所利用,因為只要說出“什麼不夠了,快去搶吧!”大家就紛紛“雖千萬人吾必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