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共讀,在位謀事

【共讀內容】

8.13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導讀學者】

倪素香: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溫海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共讀筆記】

杜英:

【論語晨讀】第841天

倪素香: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可以理解為: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

孔子這段話是有針對性的,是對掌管政權者的告誡。大意是,設官分職,各有分工,不要越職去幹預別人的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各司其職。《周易.艮》中有“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曾子也說“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等,也都有這層意思。

溫海明:

@倪素香 既是對掌權者的告誡,也是對不在位者的提醒,既然不在位就要淡定,放下了才能超脫一些[呲牙]

@倪素香 還是艮卦“思不出其位”說得最到位@李嘉 不要胡思亂想[呲牙]

倪素香:

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從字面上看,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如果只從字面理解,未作深思,會把它當成貶義詞,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不思進取等同。這種理解是片面。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謂的“名分”問題。不在其位而謀其政,則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認為是“違禮”之舉。這裡有所謂的“安分守己”的意思,但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蘊含著更深刻的哲理,就是: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另一面就是: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溫海明:

@倪素香 是啊,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才好。謀劃或者議論政治事務不要超越自己的權力職位。自己要控制住思的邊界,不該考慮的事最多想想,最好不想,更不要去幹預[呲牙]

如果在下位的總是替在上位的謀劃甚至命令上位者做這做那,那就完全亂了倫理,失了秩序,是不合適的

元融:

[強]時位對於萬物有制約

倪素香:

@溫海明 關於思想自由、政治自由是現代社會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分內之事。只是公民把執行的權力交給了管理者,公民不能以行動干預,這在今天就是法律劃分的邊界。

孔子經常提正名的問題,“名”就是名分,即你的社會角色,正名就是要知道自己所處的地位,不要越位,不要做不屬於自己職權範圍之內的事。《論語.子路》記載,子路問:“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說:“如果一定要讓我執政的話,首先就是正名。”要求社會各階層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事其職。

溫海明:

雖然學者們都會提到孔子自己修治禮樂,制定人倫,教化民眾,都是不在位而謀,類似今天人民有公民意識而參政議政,但正如@倪素香 所言,不可過分干預,擾亂就過了[表情]

正名其實是需要位的,沒有位正名也很難。不過既然沒有位,就思和做跟目前位置相宜的事情

倪素香:

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也是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為理想國設立的國家正義的標準,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家的狀態。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思想與柏拉圖各守其分的觀點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儘管他們的思想有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階級侷限,也有為等級制度辯護的歷史侷限的問題,在今天也有為階級固化做辯護的嫌疑。但就一個社會穩定發展時期和擁有一定職業職位的人來說,各守其職、各守其分,就是盡一個人應有的本分,也是一個人的職業操守。

溫海明:

說孔子時代的制度是奴隸制有爭議[偷笑]雖然按照這句話說的意思去做是有利於統治者的,但道理放到古今中外的社會當中都行得通

倪素香:

所以孔子這段話原意是對士大夫所言,是對君子所言,但在今天可以是對每一個行業的人而言。就是對有位的人來說,都是有啟發的意義:做好份內之事才是最基本的本分。

元融:

古今中外,時空維度具足[玫瑰]感恩

溫海明:

@倪素香 是啊,對所有人都還是適用的

倪素香:

在今天而言,就是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職責,履行好法律賦予的權力!如果法律賦予的權力沒有落實,公民爭取自己的權力也是份內之事!

以上是我的理解,請溫老師指正!請各位群友指正!謝謝大家!

溫海明:

@倪素香 [強]爭取公民權利[強]只要不越權越位,不干預他人正常工作即可

崔聖:

@倪素香 老師最後總結得好[強][強][強]

杜英:

@倪素香 感謝精彩講解[玫瑰][咖啡]

溫海明:

@丁躍偉 @崔聖 @杜英 對在下者,積極參政議政合理。對有位者,淡定超然地面對權力的得失也是合理的,失去權力都是暫時的,也是不要緊的,心思不受打擾才好呢[表情]

杜英:

不以其位為位。以其位為位。兩者不對立,心境不同[微笑]

溫海明:

不僭越也是一種對權位拿得起放得下的超然態度,得失進出都是自由自在的,多好啊@杜英 [握手]

杜英:

@溫海明老師所言極是[玫瑰]此路通中庸[憨笑]

崔聖:

@杜英 好[強][強]請溫老師看看上一輪是怎麼說的[強][強]

溫海明:

@崔聖 我應該跟上一輪每句話都不一樣吧[偷笑]儘量不重複[呲牙]

崔聖:

我剛才大概看了一下,不一樣,在進步[呲牙][呲牙]

溫海明:

@崔聖 哦哦,有進步就好吧,說明論語彙促進了我的學習[表情]

崔聖:

每一輪我都大概參照一下,大家都在進步!【論語彙】確實促進了大家學習、認識。[強][強]

@溫海明 老師是【論語彙】開拓者之一[強][強][抱拳][抱拳]

溫海明:

@崔聖 怎麼這麼巧啊,我隨機選的,居然是自己講過的內容[呲牙]@崔聖之 不敢當,您和崔老師才是奠定論語彙江山如畫的關鍵人物[強][強][強]

崔聖:

@溫海明 老師,我當不了如此重任啊!是茂新老師、大偉老師及您等一大批老師的公益初心造就的[強][強][強]

溫海明:

@崔聖 主要是崔主的努力啊,我們都是受他的感召,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握手][握手]

劉國慶:

謝謝各位老師的導讀,我說幾句個人的看法,敬請各位師友指正

本章的含義很清楚,孔子認為人不需要超越自己的職位去考慮問題,只要把自己“位”的事情考慮好就可以了。《論語集解》孔曰:欲各專一於其職也。《論語集註》程子曰:不在其位,則不任其事也。王滹南曰:“然則聖人之意果如何?曰:‘此必有為之言,豈當世之人有侵官犯成而不知止者,故聖人譏之。”’林希元《四書存疑》:此祗是不相侵越職分之意。謀是謀欲為之也,故不可。

崔聖:

記得上一輪@倪素香 老師導讀正好趕上武漢發大水,她在陽臺上為大家導讀[強][強][強][抱拳][抱拳]

@劉國慶[強][強]

溫海明:

@劉國慶 老兄好認真啊,佩服佩服[抱拳]@崔聖 陽臺上看著汪洋大海導讀,那是什麼意境啊[表情]哈哈

劉國慶:

在孔子看來,這個世界是個分工的世界,每個人都在某個特定的分工上工作。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整個世界才能運轉正常。在孔子看來,社會由“邦”和“家”這樣的機構組成,邦由君、臣、民構成;家由父子、夫婦構成。孔子常常提到的分工,是君子和小人的分工,或者說,在上位者和在下位者的分工。在上位者負責提供秩序和個人的職責劃分,在下位的人負責生產。上位、下位,都有生兒育女的責任。一個理想的社會,就是各司其職的社會。

要各司其職,首先崗位劃分要明確,職能要完備,不能出現無法工作的零件: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堯曰》)“修廢官”,就是要把不再正常起作用的職能發揮起來。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所謂“先有司”,也就是先確定分工,即組織架構。

其次,在這個組織架構中,每個人有自己的職責,也有自己的利益: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第三,在各個崗位上的人員必須稱職,具有相應的能力: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仲弓為季氏宰,問政。)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第四,每個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通過“思”、“謀”,殫精竭慮,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恪盡職守,而不是破壞職責劃分: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憲問本章重出。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憲問》)孟子:“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中庸:‘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第五,在面臨工作交接時,要把交接工作做好: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應該說,孔子關於行政體系本身的思考是系統性的。這也是中國古代的官僚體系發達,能夠支持秦漢的廣袤帝國的原因。但問題在於,人類的系統有其特殊性。首先,人類的所有系統都處於演化之中,甚至在有生之年,都可以看到結構的變化。比如在孔子時代,“禮崩樂壞”就是一種結構的演變,而在戰國時期,秦對列國的威脅越來越強,最後主宰了列國的命運,一統天下,這都是結構的變化。結構的演化,必然帶來了“位”的演化。有些位置消失了,有些位置弱化了,又新增了很多位置。其次,人既是完成系統功能的部件,也是服務的對象--人類的系統本身就是服務於人的。比如,李斯作為宰相,是秦廷的一個官員,但李斯自己卻想空閒時間到東門外遛遛狗,享受一下寧靜的生活。從前一個角度來說,人是工具,人是螺絲釘;從後一個角度來看,人是目的,是具有完整需求的個體。

馬震宇:

古今的“政”貌似含義不一樣吧,

劉國慶:

其次,人既然是有自己的需求的,人在系統中就會想辦法獲得自己需求更大的滿足,即獲得自己更大的利益。而獲得自己利益的辦法,一是在規則之內,依照規則,二是在規則之外,破壞規則,三是超出規則,即在尚無規則的時候獲得自己的利益,即“混水摸魚”。前者比如按照公認的級別獲得俸祿,後者比如通過偷竊獲得收入,通過虛報軍功獲得賞賜。第三類情況,比如到海邊去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或者晚上到河邊欣賞月光。

孫福萬:

@馬震宇 是的,廣義的"政",包括禮、樂、刑、政(狹義的行政)多個方面~[抱拳]

劉國慶:

從結構演化的角度來說,人既可能是自覺地、主動地參與了結構的擴展和演變,也可能是不自覺地,被動地被捲入了現有的結構。前者如孔子之開辦私學,在孔子自己看來,僅僅是替代了衰敗的官學,傳承了已有的文化;但在客觀上說,卻造就了一個能夠自己選擇去就的、自由的士階層,從而為走向贏者通吃的帝國時代創造了最為核心的條件,魏、秦利用這個開疆拓土,攻城略地,塗炭生靈,這恐怕是又是孔子及其後學始料不及、被動捲入的。因而,君子“思不出其位”,只是故意地掩耳盜鈴,放棄把握自己命運的機會。

馬震宇:

@孫福萬 [抱拳][抱拳]

劉國慶:

其次,就人作為自己的目的來說,世上的一切都是工具,包括其他人。因而,人們就要認知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意義,在從自己的角度評價機構工作的情況,甚至在判斷是否有可能將原有的機構予以改善。這也就要去謀自己不在位的政。明朝林希元《四書存疑》即認為政治是在為每一個人提供服務,提供和平、自由、繁榮的秩序服務,而這秩序是每一個人所享有的,因而,是天下人之事。因此,應該是“天下人管天下事”:“若窮居而思天下之事,草茅言當世之務,亦可為出位乎?”

溫海明:

@劉國慶 思不出其位,在艮卦,是止所當止,是為至善[握手]

劉國慶:

@溫海明我可不這麼認為

結構演變的原因,在於每個人追求更為富足、快樂、幸福的生活。這種願望是每個人的根本動力。在各司其職的社會,就要為這種動力尋求為他人有益的機制,即一個人的努力能夠造福於自己,也同時造福於其他人的機制。在各司其職的社會中,每一個人有足夠的時間鑽研一件事,因而既會熟能生巧,達到更高的專業水平,也會希望掌握更廣泛的技能,以面對社會的可能的變動。而其才能的精和廣,都必須要換來更大的收入。這就有兩種可能,一是其原有環境的上級的賞識,一是其上級無法賞識,帶來跳槽的可能性。“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就是反應了這種社會現實,即一個人的才能需要為他人賞識,才可能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建功立業,同時獲得自己理想的生活。

但這就要有一個市場的存在,即一些人努力的提供新才能、新技術,另一些人為這些新才能、新技術尋找到更多的價值,從而為這些新才能、新技術提供回報。換句話說,一個專業化的社會,必然是個發展的社會,變化的社會。因而其規則必定是累積的、動態的。靜態的規則,無法與動態的社會相協調。

孔子的倫理學中,有動態的部分,如仁義智信,都是。但“禮”從原則上說,可以是動態的、也可以是靜態的。孔子更多的把他理解為靜態的“周禮”,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靜態的角色關係,而不是動態的“通禮”。這才帶來儒學無法滿足帝王的需要,從而為法家留下了市場空間,才會帶來儒法分途。儒法分途的結果是帝王左右逢源,利用一批知識分子控制另一批知識分子,專制的帝王具有了人事基礎。因而,儒學要想對社會起到正面的推進作用,解決禮的動態性問題是第一步。

解決禮的動態性,首先就要放棄位的絕對性和固定性。動態的社會,在穩定中有變化。分工既存在,又時時刻刻在變動中。每個人都在某個位置上,但又在為更有價值的位置努力,因而,為更有價值的位置做出準備,“不安其位”、“力爭上游”。這樣社會才會源源不斷地進步。

發言完畢,歡迎各位師友指正

溫海明:

@劉國慶 本章主要談的是不在位時謀與“不謀”的分寸,也就是思出還是“不出”的分寸問題,按照本章基本的意思,應該是不謀,不出其位為本。[握手]

鄭靜:

在今天而言,就是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職責,履行好法律賦予的權力!如果法律賦予的權力沒有落實,公民爭取自己的權力也是份內之事!@倪素香 謝謝老師,精彩真實言行一致的導讀。爬樓學習了!恩謝崔主搭建的共學共論學習平臺@崔茂新。[握手]

劉國慶:

@溫海明 我的看法是,要突破"位"的思維。"位"僅具有暫時性和局部性。 發掘變化之禮,普遍之禮、平等之禮。

溫海明:

@劉國慶 在變化中要控制分寸~思所當思,控制自己的思路和情感,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不要違背基本的人情與禮數[握手]


————

【論語譯註】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居於那個職位,便不考慮它的政務。”論語正義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曰:“欲各專一於其職。” o正義曰:“謀”謂為之論議也。下篇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孟子離婁》雲:“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又云:“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並與此文相發。皇本“政”下有“也”字。

【論語集註】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程子曰:「不在其位,則不任其事也,若君大夫問而告者則有矣。」

【論語註疏】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曰:「欲各專一於其職。」【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o正義曰:此章戒人侵官也。言不在此位,則不得謀此位之政。欲使各專一守於其本職也。

《論語》共讀,在位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