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萬痛風男人,竟然越痛越年輕?

據一份名為《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痛風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而且正以每年9.7% 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痛風人數將達到1億。另有數據指出,痛風患者當中,95%以上為男性,男女比例20:1。基本上,男性痛風患者就達到了8000萬人。

8000萬痛風男人,竟然越痛越年輕?

關於痛風,醫學界還有一個有趣的段子,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曾這樣解釋痛風:“太監不會得到痛風,女人在更年期以後才會得到痛風,男性在有性生活後才會得到痛風。”

我國痛風患者人數分佈前十省份為:廣東省、山東省、河北省、遼寧省、北京市、江蘇省、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和湖北省。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為痛風發病高發區。

痛風到底有多痛?

痛風,醫學上的解釋為,它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 (或) 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溼病範疇。

有過痛風的讀者都知道,痛風發作起來“真要命!”那麼,痛風為何這麼痛?“到顯微鏡下瞧瞧就知道。”楊岫巖說。

8000萬痛風男人,竟然越痛越年輕?

楊岫巖解釋說,關節的劇痛,是尿酸鹽結晶所致。尿酸鹽結晶的形成,是由於血液裡的人體的代謝廢物——尿酸高於其飽和濃度,尿酸就會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

在顯微鏡下,尿酸鹽結晶猶如一根根“小銀針”,細長、鋒利、白色透明。“小銀針”刺激關節滑膜,誘發炎症反應,關節則表現為紅、腫、熱、痛。肉眼看起來,關節紅裡透白。

當痛風反覆發作,尿酸鹽就會大量沉積,凝結成團,形成痛風石。楊岫巖說,痛風石小如芝麻,大如雞蛋,若用針刺破,從中流出來的牙膏狀或白石灰狀的物質就是尿酸鹽結晶。痛風石往往經久不愈,可侵蝕骨質、關節軟骨。

8000萬痛風男人,竟然越痛越年輕?

而隨著病程的延長,指、趾、腕、踝、膝關節,甚至腎臟,都不能倖免。

專家建議:做對這件事,有效降低尿酸,緩解痛風疼痛!

能夠排酸降酸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菊苣、梔子等,也可以直接喝菊苣梔子液,來幫助尿酸吸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緩解痛風性關節炎。其6種原材料菊苣、葛根、百合、梔子、桑葉、玉米鬚都是天然的“降酸”食物,均有消腫利尿、保腎的功效,運用中草藥發酵工藝協同益生菌發酵後,可以將食物中的有效物質充分稀釋出來,相對傳統的泡飲,藥用活性成倍提升,人體吸收利用率也高,在促進尿酸排洩、預防痛風針對性也更理想。

在飲食上面,儘量少吃一些油炸的食物,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與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可以幫助身體補充營養物質,增強抵抗力,讓痛風的症狀得到很大的緩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