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大眾侃車/HeyCars

作為奧迪產品陣容中的首款量產純電動SUV,奧迪e-tron quattro(以下簡稱“奧迪e-tron”)的一舉一動總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早前,奧迪官方給出了e-tron的詳細參數,新車將採用95kWh電池組,可實現歐洲WLTP工況下400公里的續航里程。慢充8.5個小時,快充則只需要30分鐘即可充滿。不俗的實力讓廣大消費者頗為期待。

據外媒最新報道,奧迪e-tron將於8月30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奧迪高峰會上正式亮相。人們的期待正逐步照進現實。

“遲到”的奧迪?

從2015年e-tron quattro概念車首次發佈,到2018年e-tron量產版正式推出,對實力雄厚的奧迪來講,用“長達三年”的時間實現一款車的量產,似乎有點難以置信。是電動化技術太難搞還是純粹為了“憋大招”?目前終於有了初步的答案。

在這幾年時間裡,奧迪為了e-tron的量產,實則是在解決純電動車的兩個核心問題:電池充電

電池:“風冷+液冷”冷卻系統及獨特的防碰撞措施

5月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一起Model S失控、撞牆、起火事故,造成2死1傷。該起事故的起火原因被認為與鋰電池有關;

5月10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瑞士南部提契諾州的高速公路上撞上隔離帶,車輛發生翻轉並迅速起火,司機死亡。當地消防表示,起火原因可能是鋰電池受到強烈衝擊之後發生了“熱失控”;

PS:“熱失控”是一個能量正反饋循環過程:升高的溫度會導致電池變熱,電池變熱升高溫度又反過來加劇反應導致電池更熱,總之就是在極端環境下不斷升溫並最終起火爆炸的失控過程。

5月14日,在瑞士貝林佐納附近的A2高速公路上,一輛特斯拉失控撞上中央護欄側翻並起火,司機死亡。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一週之內接連發生三起嚴重事故,再次將特斯拉推上風口浪尖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電池安全的高度關注。

對此,奧迪似乎很有先見之明。尤其在控制電池溫度及熱管理方面,奧迪工程師們費了許多心思。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與大多數純電動車型一樣,奧迪選擇將電池平鋪在車輛下方的佈置方式。奧迪e-tron使用了36個電池模組(每個模組由12個60Ah的電芯組成),總功率為95kWh,可實現400公里續航里程。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為了減輕氣候(過熱、過冷)的影響,讓電池保持在一個合適的溫度範圍內(奧迪的設定是25-35攝氏度),奧迪採用了風冷與液冷兩種不同的冷卻方式。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車輛會自動採用不同的冷卻循環。

交流充電時,外部電源通過高壓充電器與電池相連,這時高壓充電器是主要熱量來源,因而奧迪為充電器配備了水冷系統;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直流充電時,外部電源直接與電池相連,此時電池是需要降溫的主要對象。奧迪將冷卻管道平鋪在電池模塊下方,通過填縫劑、導熱凝膠等來幫助電池散熱;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當車輛處於運行狀態時,電池管理控制單元會根據電池當前的溫度情況,選擇使用風冷或冷卻裝置來進行冷卻。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因為風冷的存在,奧迪e-tron上依然保留了進氣格柵,不需要的時候,可以將其關閉。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針對冬天的低溫氣候,車輛會通過電動機運轉產生的餘熱來給電池加熱,以此減少電量的損耗。同時,為了減少冬天使用空調時的能量損耗,奧迪使用了熱泵系統,在壓縮機將冷卻媒介從氣態壓縮成液態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作為空調製暖的能量來源。

在電池防碰撞等安全措施方面,奧迪也有自己獨到的設計。

與大部分廠商的選擇有所不同,奧迪沒有將冷卻系統的管道設計在電池模組之間,而是放在了電池模塊的下方。之所以這樣設計,奧迪有兩點考慮:

1.可以讓電池模塊排列更加緊湊;

2.在原本需要佈置冷卻管路的地方,改為佈置鋁合金框架,能夠在發生碰撞時引導碰撞能力,減少對電池帶來的損害。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為了保證電池的安全,奧迪願意使用更重的材料,使得整個電池組的重量達到了700kg。奧迪也通過優化結構設計來儘量減輕重量,如電池的鋁合金外殼就被設計成兩層中空的樣式,減重的同時更好地吸收碰撞能量。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此外,考慮到更換電池的需求,整個電池組通過35個螺釘與車身相連接,便於更換電池。奧迪在下一代車型設計時,會進行電池組的模塊化設計,便於佈置到不同的車型上。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充電:普及充電網絡,降低充電成本

確保充電方便是奧迪考慮的首要問題,並將純電動車的充電場景分為三個:

1.家庭充電

2.路途中的充電

3.目的地充電

家庭充電是最常見的場景,使用固定充電樁,對時間要求不高,費用也最便宜;路途中與目的地充電發生頻次低,但是在充電便利性上權重卻很大,快充是必須被考慮的技術,隨之產生的費用也將更貴。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奧迪e-tron標配家用11kW充電設備,可選購22kW的版本。為了便於充電,奧迪e-tron還支持在車輛另一側選裝額外的充電接口。

奧迪e-tron採用混合充電口設計(交流充電口+直流充電口),其

專門為高速路等地開發的充電樁自帶的充電線同時具備交流充電口與直流充電口,可以讓車主根據車輛的電池狀態自主選擇充電方式。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眾與寶馬、戴姆勒、福特合資建立的Ionity公司,要在歐洲建立充電網絡,解決純電動車的充電問題。根據公司成立時的規劃,2018年會在歐洲範圍內擴展到超過100家充電站,2020年將會超過400個充電站。


而在大範圍普及快充技術的同時,成本控制是奧迪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歐洲為例,50kW充電樁的成本在2.5-3萬歐元,而奧迪為e-tron提供的150kW快充充電樁的(樣本製作)成本超過10萬歐元,未來計劃推出的350kW充電樁成本則更高。奧迪必須在消費者“充得到電”和“充得起電”之間取得平衡。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期待變成“無奈”

除幾乎確定的外形、車身尺寸外,目前奧迪e-tron的部分數據依舊保持神秘,有消息稱其電機功率將在435Ps(320kW)到503Ps(379kW)之間。“高性能+奧迪”預示著什麼?

售價方面,目前奧迪公佈e-tron的起步售價約為9.6萬歐元(約73萬元),未來將與特斯拉Model X 100D、奔馳EQC等車型展開競爭。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一款車型是否為廣大用戶所接受,市場定位是關鍵。就奧迪e-tron而言,較高的售價已經無情的將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期待”變成了“無奈”,也將絕大部分市場擋在了門外。

但這種狀況不會持續很久,得益於大眾汽車MEB模塊化平臺,以及與保時捷聯合開發的電動平臺,奧迪將在2025年實現全系車型電動化,推出至少20款電動車,並達到銷售約80萬輛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目標。

遲到的奧迪如何將“期待”變成“無奈”?

HeyCars:

在汽車電動化高歌猛進的今天,略顯遲緩的奧迪似乎並不著急,畢竟,奧迪的競爭對手奔馳、寶馬等傳統車企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隨著e-tron量產版的指日可待,奧迪正逐漸走出自己的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