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誦《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


不讀誦《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


文:正慈法師

佛家有言:“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富貴的《華嚴》”。

讀《楞嚴經》,能夠幫助人開悟;讀《法華經》,能夠幫助人成佛;而讀《華嚴經》,能夠幫助人富貴嗎?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華嚴經》的出現,充滿傳奇色彩。在佛去世之後七百年,龍樹菩薩從龍宮中讀到《華嚴經》。龍宮中的《華嚴經》,有上、中、下三種版本。龍樹菩薩將下本,就是我們現在讀到的八十卷本帶到人間。

說到《華嚴經》,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普賢行願品”、“淨行品”以及介紹“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入法界品”。

《華嚴經》的世界觀是“華藏世界海”。對於娑婆世界的我們來說,我們所需要認知的世界,是重重無盡的。諸佛菩薩充滿整個世界,他們如經上所說,能夠“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內轉大法輪”。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華藏世界海中,不過是一粒塵埃。然而,就是在這塵埃般細小的地球上,我們能夠見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所開許的境界是“一真法界”、“圓融無礙”。《華嚴經》講,我們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世界重重無盡,具體到現實的人生,則是圓融無礙的。如經中所說,“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高僧傳》載:“唐太宗問隱士孫思邈:‘佛經以何經為大?’孫曰:‘華嚴經為諸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譯大般若經六百卷,何不為大,而六十卷華嚴經獨得大乎?’孫曰:‘華嚴法界,具一切門,於一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般若經乃華嚴宗一門耳。’太宗乃悟,乃受持華嚴。”

明代四大名僧之一的蓮池大師說:“華嚴見無量門,諸大乘經,猶華嚴無量門中之一門耳,華嚴、天王也,諸大乘經、候封也,諸小乘經,侯封之附庸也。”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說:“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華嚴》,不知佛家之富貴”。

華嚴的富貴,是怎樣的富貴呢?如果現在把這個八十卷《華嚴經》變成一堆黃金,你說是這堆黃金貴,還是華嚴經的一個字貴?

讀了《華嚴經》,如果能夠體會到一個字無窮無盡的無量義,那麼我們就能體會《華嚴經》裡出現最多的一句話:“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華嚴經》是釋迦佛初成佛道後宣說的。釋迦佛成佛道時說:“奇哉!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華嚴經》說的就是佛眼中的一切眾生自性皆與佛同,從凡到聖,實相的狀態皆是光明,皆是寶藏,皆是清淨涅槃。

說“華嚴富貴”,主要是說人能夠了解自己的心如同佛的心,是福慧兩足的心。

曾有學者比喻“《華嚴經》是智慧金礦”。願每位有緣都能夠去讀一讀《華嚴經》,挖掘一下自己的生命金礦。


不讀誦《華嚴經》不知佛家之富貴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過程中,遍訪名師,名師之中有各種人,他都前往參訪,學習其特長,各取所長。在參訪彌勒菩薩時,他禮拜彌勒菩薩,要求入法界,彌勒菩薩把指一彈,樓閣門打開了,善財童子進入樓閣,頂禮十方,十方即現佛菩薩。在這個時候,善財童子進入了法界,即身證入法界。

彌勒菩薩向善財童子開示“如何是菩提心”。我抄出些經句,有緣者可一同體會。

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風。普於世間無所礙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日。普照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盛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燈。能放種種法光明故。

菩提心者猶如淨目。普見一切安危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道。普令得入大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濟。令其得離諸邪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車。普能運載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門戶。開示一切菩薩行故。

菩提心者猶如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園苑。於中游戲受法樂故。

菩提心者猶如舍宅。安隱一切諸眾生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利益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依。諸菩薩行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乳母。養育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王。一切願中得自在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菩提心者如須彌山。於諸眾生心平等故。

菩提心者如鐵圍山。攝持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猶如雪山。長養一切智慧藥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虛空。諸妙功德廣無邊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菩提心者如調慧象。其心善順不獷戾故。

菩提心者如良善馬。遠離一切諸惡性故。

菩提心者如調御師。守護大乘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猶如坑阱。陷沒一切諸惡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金剛。悉能穿徹一切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香篋。能貯一切功德香故。

菩提心者猶如妙華。一切世間所樂見故。

菩提心者如白栴檀。除眾欲熱使清涼故。

菩提心者如黑沈香。能燻法界悉周遍故。

菩提心者如善見藥王。能破一切煩惱病故。

菩提心者如毘笈摩藥。能拔一切諸惑箭故。

菩提心者猶如帝釋。一切主中最為尊故。

菩提心者如毘沙門。能斷一切貧窮苦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天。一切功德所莊嚴故。

菩提心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如劫燒火。能燒一切諸有為故。

菩提心者如無生根藥。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龍珠。能消一切煩惱毒故。

菩提心者如水清珠。能清一切煩惱濁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給一切諸貧乏故。

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滿足一切眾生心故。

菩提心者如如意樹。能雨一切莊嚴具故。

菩提心者如鵝羽衣。不受一切生死垢故。

菩提心者如白氊線。從本已來性清淨故。

菩提心者如快利犁。能治一切眾生田故。

菩提心者如那羅延。能摧一切我見敵故。

菩提心者猶如快箭。能破一切諸苦的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矛。能穿一切煩惱甲故。

菩提心者猶如堅甲。能護一切如理心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刀。能斬一切煩惱首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憍慢鎧故。

菩提心者如勇將幢。能伏一切諸魔軍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鋸。能截一切無明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兵仗。能防一切諸苦難故。

菩提心者猶如善手。防護一切諸度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

菩提心者猶如眼藥。滅除一切無明翳故。

菩提心者猶如鉗鑷。能拔一切身見刺故。

菩提心者猶如臥具。息除生死諸勞苦故。

菩提心者如善知識。能解一切生死縛故。

菩提心者如好珍財。能除一切貧窮事故。

菩提心者如大導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出功德財無匱乏故。

菩提心者猶如湧泉。生智慧水無窮盡故。

菩提心者猶如明鏡。普現一切法門像故。

菩提心者猶如蓮華。不染一切諸罪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河。流引一切度攝法故。

菩提心者如大龍王。能雨一切妙法雨故。

菩提心者猶如命根。任持菩薩大悲身故。

菩提心者猶如甘露。能令安住不死界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網。普攝一切諸眾生故。

菩提心者猶如罥索。攝取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猶如鉤餌。出有淵中所居者故。

菩提心者如阿伽陀藥。能令無病永安隱故。

菩提心者如除毒藥。悉能消歇貪愛毒故。

菩提心者如善持咒。能除一切顛倒毒故。

菩提心者猶如疾風。能卷一切諸障霧故。

菩提心者如大寶洲。出生一切覺分寶故。

菩提心者如好種性。出生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住宅。諸功德法所依處故。

菩提心者猶如市肆。菩薩商人貿易處故。

菩提心者如鍊金藥。能治一切煩惱垢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蜜。圓滿一切功德味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道。令諸菩薩入智城故。

菩提心者猶如好器。能持一切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時雨。能滅一切煩惱塵故。

菩提心者則為住處。一切菩薩所住處故。

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解脫果故。

菩提心者如淨琉璃。自性明潔無諸垢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寶。出過世間二乘智故。

菩提心者如更漏鼓。覺諸眾生煩惱睡故。

菩提心者如清淨水。性本澄潔無垢濁故。

菩提心者如閻浮金。映奪一切有為善故。

菩提心者如大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

菩提心者則為所歸。不拒一切諸來者故。

菩提心者則為義利。能除一切衰惱事故。

菩提心者則為妙寶。能令一切心歡喜故。

菩提心者如大施會。充滿一切眾生心故。

菩提心者則為尊勝。諸眾生心無與等故。

菩提心者猶如伏藏。能攝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網。能伏煩惱阿脩羅故。

菩提心者如婆樓那風。能動一切所應化故。

菩提心者如因陀羅火。能燒一切諸惑習故。

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間應供養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原文來源丨《正信》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