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華嚴經》經典禪語賞析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認的“經王”,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其中最被推崇備至的,正是《華嚴經》,被稱為“經中之王”。《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據說是佛陀悟道宣說的第一部經典,含攝其全部教法精義,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堪稱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展現出巍巍壯觀、不可思議的境界。漢譯本全經80卷,45000偈,近150萬字。

「悟道」《華嚴經》經典禪語賞析

下面,是其中堪稱精華的佛語。讓我們從這些字字珠璣裡,靜心體悟那種大智慧、大慈悲。

1、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土上所生的五色植物,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子就是一個佛。此為譬喻,意為三千大千世界攝於一微塵,一微塵中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2、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猶如蓮花出於水而不沾水,猶如日月運行於天空而不停住。心應如蓮花高潔出塵,也應如日月光明流轉。

3、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是佛陀於菩提樹下初悟道時發出的感嘆。一切眾生,本具足佛性,只因為妄想和執著,而迷失真我遮蔽本心,不能見清淨自性。

4、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牛馬眾生。

龍象為諸佛坐騎,牛馬為眾生僕從,都是服務者,性質相同,只是境界有差別。這句話體現的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普渡眾生,方能成佛。

5、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日子一天天過去,壽命一日日減短,如同水中的魚越來越少,又有什麼快樂可言?人們應當拼命勤奮精進,如同去熄滅頭上燒著的頭髮,常常覺察到人生的無常,提醒自己萬萬不可懈怠而貪圖安逸

6、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謀求任何安樂,只願眾生能夠出離痛苦。

7、淨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乾淨的水器,永遠會映現物影,清晰明淨地展現在人眼前;破器、濁心的人生,則無法顯現出如來那同樣明淨的真如法性之影。

8、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們以往所造的諸種惡業,都來自無始以來的貪嗔痴。是從身語意中所表現出來,這一切我們今天都要懺悔。

9、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

一微塵與整個世界同性,對永恆之體悟須在當下實現。

10、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就像拿著一盞燈進入暗室,那百千年的黑暗剎那間就能破除。菩薩的覺悟心燈也是這樣,能夠進入眾生無始以來的心靈暗室,百千萬億的劫數、煩惱、業障,全部可以一下破除。

11、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有人想了知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應當去觀察法界的本性——萬法皆無自性,一切都是心所造。

12、塵塵混入,剎剎圓融。

空間中粒粒微塵混同一體,時間中每一剎那圓融相續。

13、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淨佛所淨。

完整地獲得佛力,徹底地達成佛智;做佛所做的,淨佛所淨的。

14、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心入平等性,便可成一切智、自然智。

15、入如來智,無有障礙。

能入如如佛智,便可一通百通,一解百解,不再有障礙。

16、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知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知道一切法,都在自心之中,而不執著。知道一切法,都在自性之中,成就覺悟智慧之身,不需要外求。知道三界、三世都在心中,自心是無量無邊的。知道心佛是一,佛和眾生是一,而佛與心、體與性都是無盡的。

17、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應如如觀照法界一切皆是虛幻,諸佛都如幻影,菩薩行如同夢境,佛說法只是音聲,世間一切如同幻化,諸種假相都源於業力的執著抱持。差別也是虛幻,只因行動而起。一切眾生之心等同佛心,只是受到種種雜染。以為法是實有的,是因為抱有尋求不可變異的永恆之物的妄執。

18、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因緣生法,悉皆如響;菩薩諸行,一切如影。

知道所造之業、所遭之報、種種行為都是假相都如幻化;因緣和合所生諸法,都如音聲響過即沒;所謂菩薩萬行,都如泡影。

19、於諸眾生,恆起大悲。

對眾生,時時生起悲憫救渡之心。

20、普為諸世間,修行菩薩行。

為了世間眾生,修行菩薩萬行。

21、心常寂靜,知足少事。

心常常寂靜安然,懂得知足,心中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