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庾翼北伐事件?

聊聊关于生活中那些事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南方政权特别热衷于北伐,甚至喊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但是那么多次北伐却鲜有成功者,失败并没有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而是前仆后继,越挫越勇。

北伐难以成功与地形有关,从北往南打,过了长江就无险可守,而从南往北则越打越艰难。与气候有关,越往北越是苦寒之地,粮草物资很难跟上。与战斗力也有关,北方游牧民族,英勇善战,单兵作战能力很强。

但是南方政权却对北伐乐此不彼,这与文化基因有关。南方政权以正统自居,把儒家奉为正塑。而儒家追求的就是大一统,国家的统一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为了这一梦想,有多少英雄名扬天下,就有多少英雄功败垂成。

东晋是中国内乱不断地一个朝代,统治者崇尚清谈,军力孱弱,虽然如此依然没有忘记北伐大业。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北伐将领就是庾翼。

对庾翼来说,北伐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是整个家族的事业。庾翼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哥哥庾亮是东晋重臣,姐姐庾文君是当朝皇后。庾翼风仪秀伟,擅长书法,与王羲之齐名,是出了名的帅哥加才子。

与其他公子哥不同,庾翼年轻时就有经世大略,立志北伐建功立业。咸康五年(339年),庾亮北伐失败,导致重镇邾城失陷。从此东晋群臣不敢再谈及北伐之事。

收复中原的梦想一直难以实现,但庾翼一直都在准备着。哥哥去世后,庾翼继承兄志,尽心治理军务和政务,被朝廷任命为为都督,统领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到了建元元年(343年)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后赵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向东晋投降。庾翼认为北伐的时机来了。

为了这次北伐庾翼进行了精心的谋划,先是联系东边的前燕慕容皝和西边的前凉张骏,约定共同出击后赵石虎。然后亲赴襄阳前线,鼓舞士气。经过一年的准备,第二年七月,庾翼决定正式北伐。

看似万事俱备。但是在战略上,庾翼与襄阳的前太守桓宣意见不和。桓宣认为后赵军力强盛,应该凭借地利,以守代攻。而庾翼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并批评桓宣镇守襄阳十余年,寸功未立,不思进取。

当时,后赵骑兵恰好出樊城,庾翼率军追击,大获全胜。庾翼礼贤下士,尽力安抚战区的人民,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但庾翼却令积极性不高的桓宣去迎战后赵悍将李罴,桓宣本就有畏敌之意,部众也无心作战,很快就败下阵来。

这一败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庾翼不得不退回襄阳。而此时晋康帝去世,庾翼拥立的会稽王司马昱被司马聃夺了皇位,庾翼不得不班师回朝,轰轰烈烈的北伐除了截获一些战利品,并无实质性的进展。

庾翼的北伐虽然准备充足,但在战术指挥,人员任命上存在失误。并且他的对手后赵皇帝石虎虽然残暴,但也是雄才大略之主。后赵并没出现衰亡之象,相反东晋却因为皇位之争出现了内乱。庾翼北伐失败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北伐事业终成了庾氏兄弟的一场梦。

庾翼提拔了一位很出名的将领恒温,恒温不仅将庾翼的北伐事业进行到底,而且将东晋取而代之,建立了短暂的恒楚政权。

东晋虽然频频北伐,也不缺少以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名将,但是却从未取得过大的成就。从内部来说,东晋始终解决不了士族把持朝政的问题,缺乏皇室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时局动荡,国力都用在了内耗上面。外部少数民族政权,实力强大,如石虎、苻坚,慕容家族等,给北伐事业带了极大的阻碍。

虽然北伐最终未能成功,但是他抵挡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的侵扰,保证了江南一带的稳定与繁荣,为魏晋风骨提供了发展空间。庾翼的北伐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素颜历史


少有经纶济世谋,拔温轻浩孰能俦。休言庾亮名居最,当在江东第一流

说到东晋时期的庾翼,他和兄长庾亮都堪称一代人杰。庾亮人称“丰年玉”,庾翼人称“荒年谷”,看见兄弟俩人才难得。

东晋将领苏峻在平王敦之乱中立下战功,庾亮执政后,解除了他的兵权,征为大司农。

公元328年,苏峻联手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反叛。苏峻发动叛乱的时候,22岁的庾翼,根据庾亮的指示带着不足千人几百人参战。苏峻起初攻势颇盛,最后遭到温峤和陶侃的讨伐,最终战败被杀。苏峻败亡后,庾翼开始进入朝政,先后任职参军、从事中郎。工作之中,庾翼非常称职,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就这样,庾翼一路升迁做到了“南蛮校尉,领南郡太守,加辅国将军、假节”这样的朝廷高管。在庾亮北伐的过程中,庾翼为其兄多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石城被围的战役中,庾翼用心用力,为最终守住石城建立了功勋,被朝廷赏赐了都亭侯的爵位。待到老兄庾亮归天之时,庾翼升任为“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这样的朝廷重要高管,接替庾亮守卫武昌,这一年,庾翼刚35岁,这样的年龄做到了全军 总司令的位置,荣耀之下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庾翼深刻知道,自己做到这样的位置,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所致,但是另一方面,哥哥庾亮的余荫,自己是皇帝老舅的国戚身份都为自己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帮助。庾翼不同一般的皇亲国戚,职位越高,越是勤恳卖力,鞠躬尽瘁。在他的努力下,天下治理得力,经济发展迅猛,庾翼在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庾翼的名望和朝廷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传播到了各地,不少割据势力可是归附东晋,石虎手下纷纷来投,甚至连辽东的慕容皝、凉州的张骏都开始联络庾翼,谋划共同讨伐石虎。如此,东晋实力大增,庾翼北伐雄心再燃。

庾翼始终将将灭胡平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直在为此努力。晋康帝即位后,庾翼计划实施北伐计划,但是东晋偏安已久,朝臣们对于过往的永嘉战乱恐惧记忆尤深,讨伐胡族动力不足。庾翼一时难以扭转这一局面,但是他采用了循序渐进的策略,裹挟朝廷发展了战事。他没有直接发布北伐的最终目的,而是随着战事的进展,逐步向前,一步步发布作战目标。先是攻击安陆,再是进驻夏口,最终到达襄阳。然而,大军作战,士气可鼓不可泄,这样逐步推进的战略安排,导致庾翼的北伐缺乏必胜的气势。当然,这也是碍于朝政,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东晋军队到达襄阳时,庾翼获得了朝廷“都督征讨军事”,可以算是四万东晋北伐军的总司令了。在庾翼攻击石虎的战斗中,由于功勋卓著的老将恒宣意外地被敌军将领李罴击败,导致战事不利。庾翼的战术安排开始保守起来,石虎自然也是防守第一,双方只是经常发生一些零星战斗罢了。

眼见军事统一效果一时不佳,庾翼开始加大德政感召文宣力度。他在驻扎地推行德政,试图感化敌军和敌占区的草民。

然而,没过多久,晋康帝的归天,打乱了庾翼的战略部署。康帝去世后,2岁的司马聃在褚蒜子和何充的辅助下登基,这时,庾翼的哥哥庾冰也去世了。来自朝廷的政治力量立刻失衡,庾翼失去了来自朝廷的支持。

最终,虽然庾翼痴心不改,多方努力,但还是不得不退到江州,北伐就这样歇火了。公元345年,庾翼41岁的时候,重病去世。,

南宋学者徐钧对庾翼的评价甚合我意,不再赘言,摘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少有经纶济世谋,拔温轻浩孰能俦。休言庾亮名居最,当在江东第一流。


重舟难过千重山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民族英雄并不为人所知。

东晋时期似乎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时代,人们大体知道谢安、谢石和谢玄,但即便是知道也远没有引起后辈们的足够重视,这一方面是没有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有人为它写传记,而历史教科书的宣传力度也太小。

冉闵、祖狄、庾翼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在现今的人们看来又有谁知道?

我们整天的、不厌其烦的宣传和追捧那些小鲜肉、影星,乃至于把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都在淡忘了。

我们忘记的不是这些民族英雄,而是在忘记我们自己的民族魂魄。

在中国历史上的东晋时期,华夏民族是一个差点被灭族灭种的时代,所幸的是此时的华夏民族还是一个有血性的、杀气十足的民族、。

也正因为如此才没有招致最后的灭族灭种。

由于司马氏所执掌的晋朝从上到下都荒唐透顶,从而激起了内部的叛乱,在这种情况之下外部的少数民族得以乘机作乱。

在华夏民族政权南迁至江南的健康之后,才总算是有了扎稳脚跟的机会。

再后来北方的胡人政权企图南下发起一举荡平华夏民族的最后一战,但此时的华夏民族不仅有高强的战斗意志,而且还有高超的战斗智慧。

淝水一战,真正的体现了华夏民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斗民族,仅用八万军队的规模便将来自于北方的胡人七八十万军队打的一败涂地。

自淝水之战以后,华夏民族也曾有过数次的北伐,但都以失利而告终。


东晋时代是华夏民族一个比较危险的时代,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谢安祖孙、祖狄之外,还有不少立志收复失地的民族英雄,庾翼便是这其中的一个。

有关庾翼的来历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外表凤仪秀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后历任参军、中侍郎、后任镇威将军、鄱阳太守、转任建威将军等职。

在接受庾亮镇守武昌之后,意图北伐。但壮志未酬,便在永和元年去世。

庾翼虽有北伐收复领土之志,但并未来得及实施自己的抱负便遗恨终生的去世,虽说如此但是仍值得作为后代的我们的尊重,他同那些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祖狄、冉闵一样,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


东方中华不败


庾翼作为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战派,能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固然是好事,他厉兵秣马,筹谋北伐中原,虽然得到了一些士族官僚的支持,但由于东晋高层态度消极,在他准备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后,由于庾翼本人病故,领头羊没了,此事不了了之。

不过由于庾翼的提倡和运作,东晋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北伐的动议,而且由于他的提拔,大将恒温出场。

恒温可是个实干家。他三次北伐,将前秦、羌、前燕打的落花流水,也算是告慰了九泉之下壮志未酬的庾翼了。


另类文史


公元325年,晋太宁三年。闰七月,明帝死。太子衍即位为成帝,年五岁。庾太后临朝,兄庾亮等辅政,朝中以他为决断。

庾亮死后,弟庾翼代之守武昌。343年,庾冀遣使约燕王皝、凉州張骏,准备大举进攻后赵、成汉,并在所统六州中广征士兵与车牛驴马,发兵北上。帝封庾翼为征讨大都督,命庾冰守武昌,作为庾翼后援。后庾冰亡,庾翼退还夏口,令长子方之守襄阳,参军毛穆之辅之。

庾翼作为主战派,力主北上收复疆土的主张是正确的,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精神可敬。


枫丹白露211735932


庾翼,河南颖川人。东晋权臣庾亮之弟。东晋有四大家族“王,谢,庾,恒",庾翼就是庾家一小鲜肉,史载:“外表风仪秀伟″。年轻时就很有才干,曾在苏峻之乱中,守备石头城展露出才华。事后,太尉陶侃征辟他出任参军。历任从事中郎,振威将军,鄱阳太守,建威将军和西阳太守等职。

庾亮为了准备北伐,派庾翼镇守江陵。庾亮死后,庾翼接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都督六州诸军事。他镇守在武昌,积极准备北伐。可东晋的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中央朝廷皇权衰弱,曾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由于国家军权多由外面方镇掌握,不少方镇都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先后爆发了王敦之乱和苏峻,祖约之乱。在这种背景下,东晋朝廷担心庾翼尾大不掉,对庾翼的北伐就不大热心。南方当地的豪族和北方来的世族也都安于江南的富足,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也并不热衷。这样,庾翼的北伐筹备了几年也毫无进展,不久庾翼也病故了。

庾翼的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庾家和王家一样,都是东晋著名的书法之家,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庾翼“善草隶,与王羲之并驰争先。"有草书《步征帖》,行书《盛事帖》问世。


弈海飘流


没学过这段历史,猜测是个不大的事件,而且没成功。


王祖荫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