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如何理解本輪貨幣寬鬆?

(海通宏觀每週交流與思考第310期,姜超等)

摘 要

一、全球寬鬆週期重啟

進入19年以來,全球貨幣政策出現新一輪寬鬆的趨勢。

美國暫停加息。

在上週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宣佈暫停加息,而且會議公佈的點陣圖顯示,大多數美聯儲委員認為2019年美聯儲將不會加息,而2020年也只剩一次加息。而此前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大多數委員認為19年還會加息兩次。與此同時,美聯儲宣佈將在9月份結束縮表。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而在期貨市場甚至已經出現了降息預期,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數據對應的12月降息概率已經超過了50%。

歐央行重啟TLTRO。

在3月初的議息會議上,歐央行宣佈將在9月份開始為期兩年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同時修改了對於加息的前瞻指引,預計2019年年底以前將保持利率不變,相比此前的2019年夏天進一步延後。

日本繼續寬鬆。

而在美國和歐洲,至少在過去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緊縮,美國退出了QE並持續加息,歐央行在18年末退出了QE。相比之下,日本在最新的議息會議上,依舊維持-0.1%的基準利率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利率在0%不變,而且還將以每年80萬億日元的速度購買日本國債。

也就是說,日本央行退出QE和負利率都是遙遙無期。

印度重啟降息,多國暗示降息。

進入2019年,印度央行成為首個宣佈降息的央行,其在2月7日宣佈將基準回購利率下降25bp至6.25%,而在過去的一年半當中,印度曾經兩次加息。印度央行稱總體通脹率預計在短期內保持溫和,為降息提供空間。

隨後,埃及央行也在2月15日宣佈降息100bp。

而在阿根廷,在經歷18年的貨幣危機之後,其基準利率一度飆升至60%,但在18年末取消了60%的基準利率下限,在19年以來利率已經降至40%左右。

此外,多國央行近期都暗示了降息的可能。例如澳大利亞聯儲在2月份發佈聲明,大幅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暗示未來降息概率增加,而以往的議息聲明都是加息可能性超過降息。

市場還預計土耳其、波蘭、菲律賓等國可能會在19年啟動降息。

從2014年末開始,隨著美聯儲退出QE、進而啟動了加息週期,帶動全球貨幣政策進入緊縮週期。而現在隨著美國加息週期步入尾聲,全球貨幣緊縮週期或已結束,未來或進入新一輪寬鬆週期。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二、何為寬鬆,錢多還是利率低?

但是,新一輪寬鬆週期的說法,對有的經濟體並不成立。

比如說日本和歐元區,其基準利率在上一輪的全球緊縮週期當中就一直在零左右,並沒有像美國一樣經歷加息週期,既然沒有收緊過,也就不存在新一輪寬鬆的說法。

問題是?為什麼日本和歐元區一直要維持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利率都為負了還不夠寬鬆嗎?既然已經很寬鬆了為何沒有效呢?

原因在於,寬鬆其實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利率低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則是貨幣的數量,通俗的講就是錢也要多。

日本和歐洲:利率低卻很缺錢。

但是在日本和歐元區,恰恰是貨幣數量出了問題,利率低但是沒有錢。在日本,其廣義貨幣M3的過去20年平均增速只有2%。而歐元區雖然比日本強一點,但是其過去10年的廣義貨幣M3平均增速只有3%。

也就是說,雖然日本和歐元區的錢很便宜,但是大家還是不太想借錢,貨幣流動不起來,所以錢都囤在央行手裡,比如說日本央行的總資產已經達到560萬億日元,超過了日本的GDP,但是日本的廣義貨幣M3就是1343萬億日元,只比日本央行的總資產多一倍,這意味著全社會其實還是很缺錢。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新興市場:利率高但是錢很多。

而在新興市場,利率高往往是常態,例如阿根廷的利率可以高達60%,而印度的利率在降息之後依然高達6.25%,遠高於美日歐。

在我們印象當中,利率高肯定意味著很缺錢,但其實恰恰相反,新興市場往往最不缺的就是錢。比如說阿根廷,在90年以後其廣義貨幣M3的平均增速高達36%,相當於每隔兩年左右貨幣總量就會翻一倍。而在委內瑞拉等比較極端的國家,貨幣總量在1年內都會翻很多倍。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按理說這些新興市場國家有這麼多錢,那麼流動性應該很寬鬆才對,但是我們看到的是阿根廷每隔幾年就會爆發一次貨幣危機,經常要靠IMF等外部救助才能活下去,這說明光靠錢多也不一定能實現貨幣寬鬆。

由此可見,雖然大家感覺全球貨幣政策迎來了新一輪寬鬆週期,但是具體到每一個國家,到底貨幣是松是緊其實答案都不一樣,有的是明松實緊,有的是明緊實松。

三、過去明松實緊:錢多但利率高!

中國過去錢很多。

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房價持續上漲,給人的感覺就是錢很多、水漫金山,因此中國過去貨幣寬鬆的主要標誌就是錢多。

從08年到17年,中國廣義貨幣M2的總量從40萬億升至167萬億,增幅超過3倍,年均增速高達15.4%,遠超同期11.9%的GDP名義增速。

事實上,廣義貨幣M2還遠遠低估了中國的真實貨幣總量,因為M2只包括銀行存款,但是從2011年開始,各種銀行理財、信託等影子銀行大規模發展,而這些貨幣的大部分並沒有被計入銀行存款,而是作為銀行的其他負債體現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

如果從銀行總負債的角度來測算中國的貨幣總量,在08年初只有55萬億,而到17年末已經升至250萬億,10年間增幅接近4倍,年均增速超過17%,這或許是中國貨幣超發的更為真實的寫照。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但同時利率也高。

雖然從數量來看過去10年中國並不缺錢,但是從利率來看貨幣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寬鬆。

從08年到17年,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的均值是3.6%,而峰值則接近5%。由於銀行買國債可以抵扣25%的企業所得稅,而與國債風險類似但需要繳稅的國開債利率均值是4.2%,而峰值則接近6%。

國債和國開債是無風險利率,只有政府和政策性銀行可以享受。而對於全社會而言,要借錢一般只能找銀行,因而貸款利率更能代表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從08年到17年,中國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為6.6%,而峰值則高達8%。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但是貸款利率其實也不能代表中國真實的利率水平,因為制度和監管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很多融資活動無法直接通過銀行來貸款,而是通過影子銀行間接找銀行貸款,而影子銀行中的信託等非標融資成本通常都在8-10%甚至以上水平。

四、現在明緊實松:錢不多但利率低!

現在錢沒那麼多了。

在經過了兩年的去槓桿之後,中國的貨幣增速出現了大幅下降。

截止19年2月份,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為8%,僅為過去10年增速均值15.4%的一半左右。而從更有代表性的銀行總負債增速來看,目前的增速只有7.7%,僅為過去10年增速均值17.1%的一個零頭。

從新增貨幣數量來看,過去兩年的M2平均每年增長13.8萬億,這只是相當於2009年的增量水平,低於2012年的15萬億。而從銀行總負債來看,過去兩年銀行的新增總負債為18萬億,而在15/16年則是年均增加近30萬億。

因此,無論是從貨幣的增速還是貨幣的新增量來觀察,和過去10年相比中國現在的錢其實沒那麼多了!

但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

雖然從數量來看錢貌似沒有以前多了,但從利率來看反而更寬鬆了。

在去槓桿之後,中國的無風險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目前10年期國債利率僅為3.1%,而10年期國開債利率已經降至3.6%,均遠低於過去10年的均值水平,而且距離歷史最低水平也不遠了。

從貸款利率來觀察,18年末的銀行貸款利率已經降至5.91%,我們估計19年3月份或已降至5.7%左右,也遠低於過去10年的均值。

而更為重要的是,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影子銀行的增長受到了抑制,而在堵住了融資的偏門之後,我們重新打開了融資的正門,加大了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取代了融資平臺的新增隱性負債,加大了企業債的發行、取代了地產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影子銀行融資,而無論是地方政府債還是企業債,其利率均遠低於影子銀行的融資成本。

因此,綜合來看,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出現了大幅的下降,而且不單單體現為國債利率的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子銀行的非標融資利率出現了大幅下降。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為何會明緊實松?因為壓縮了無效融資需求!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為何錢變少了,利率反而變低了?不是應該倒過來才對嗎?

從微觀的經驗出發,我們的體會是窮人借錢往往只能找高利貸,而有錢人借錢就會很便宜,確實是錢少利率高、錢多利率低,在微觀上貨幣數量往往體現為資金的供給,而資金供給與利率水平是負相關關係。

但是在宏觀上,貨幣的數量不單單是體現為銀行的資金供給,還要反映經濟的資金需求,而資金需求和利率則是正相關關係。而我們規範影子銀行和政府隱性債務,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減少了無效的融資需求。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放任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隨意舉債,而在地產泡沫和土地財政的加持下,融資平臺和地產企業的資金需求幾乎是無限的,而且其對利率的承受能力也是最高的,而銀行如果能通過各種渠道給融資平臺和地產企業貸款,那麼銀行對其他行業的貸款利率要求也會水漲船高。

但是在限制住地方政府和房地產企業的舉債需求之後,銀行找不到太多高息貸款的渠道,那麼就會願意給其他貸款利率不高的行業放貸,這其實就會降低全社會的融資成本。

因此,在管住影子銀行之後,中國的無效融資需求大幅下降,意味著利率水平必然會大幅下降,未來中國有望正式進入低利率時代。

五、錢多有利房市,低利率股債雙牛!

因此,貨幣寬鬆其實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貨幣數量多,二是貨幣利率低,而這兩者並不是一回事,而可能是對立的狀態。中國過去的貨幣寬鬆是第一個層面的數量寬鬆,而本輪的貨幣寬鬆其實是第二層面的利率下降。

而不同的貨幣寬鬆狀態,其實對資產價格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

貨幣數量多,有利房價上漲!

過去中國處於貨幣數量寬鬆的狀態,M2年均增速高達15.4%,M2總量在10年間增長了3倍。而同期中國的一線城市房價平均漲幅也在3倍左右,這意味著貨幣超發是房價上漲的最重要原因。

而不僅僅是在中國,我們發現在許多國家的房價上漲,都伴隨著貨幣高增。比如在美國的1964-1979年,其廣義貨幣M2增幅約在2.5倍左右,而同期的房價漲幅也在2.5倍。日本在80年代的貨幣增幅為1.5倍,而同期全國地價漲幅為90%,6大都市地價漲幅為3倍。

反過來說,如果貨幣增速變慢了,那麼房價就漲不動了。

例如美國的廣義貨幣M2增速從70年代的10%降至80年代以後的6%,對應的美國房價年均漲幅就從10%降至4%。

而日本的廣義貨幣增速在80年-90年高達10%,而在91年以後降至2.5%,對應的日本地價漲幅就從7%降至-4%。

貨幣利率低,有利金融資產!

而利率的高低則對金融資產有重要影響。

首先,利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債市的牛熊,利率上升債市走熊,而利率下降則債市走牛,18年以來中國的利率大幅下降,從而催生了債券大牛市。

其次,利率的高低也對股市的估值有重要影響。

根據股票的定價模型,影響股票估值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盈利增速、二是利率高低、三是風險偏好,其中利率水平對股市估值有著重要影響。

從美國過去100年的歷史數據來看,其股市估值與利率水平存在明顯的反向關係。比如在1970年代美國處於高利率時代,國債利率高達10%,而股市的市盈率一度降至8倍左右,而1980年以後美國利率持續下降,目前的10年期美債利率不到3%,而股市的市盈率高達20倍。

有人會說是不是因為美國企業的盈利改善了,所以美股的估值才提升了?但其實在1970年代美國的企業盈利年均增速高達10%,而在1980年以後的年均盈利增速只有6%,利潤增速大幅下降而股市估值大幅提升,唯一的解釋就是利率變得更低了。

在1970年代,美國的國債利率高達10%,買國債吃利息10年就能回本,所以大家也對股市有同樣的要求,因此股市的市盈率就不到10倍。而現在美國的國債利率不到3%,買國債吃利息要30多年才能回本,所以股市估值20倍也不算貴。

而從中國來看,從07年到18年股市大幅下跌了一半,但主要的原因在於估值的大幅回落,上證指數市盈率從07年最高的55倍降至18年末的10倍左右。

但實際上市盈率的下降並不是因為上市公司的利潤下滑,我們測算同期上市公司利潤增長了1.8倍,利潤增速每年為11%,其實利潤增速遠高於美國股市,但A股的市盈率從遠高於美股降至遠低於美股。

我們認為關鍵原因在於過去10年中國貨幣超發,處於高利率時代,而高利率抑制了股市估值。在2012年以後影子銀行大發展,全社會資金集中流向了高利率的影子銀行,所以市場也用相同的高利率標準來要求股市,使得股市估值大幅下降。

但是在管住影子銀行之後,中國的利率水平大幅下降,這意味著股市的估值也有望修復,19年以來的股市上漲伴隨著估值的修復,其背景就是中國利率水平的大幅下降。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去槓桿加減稅,有望催生股債雙牛!

過去40年,美股的年均回報率高達10%,其中大約2%來自於股息和回購,6%來自於企業利潤增長,還有2%來自於估值提升。

而中國上證指數過去10年的年均回報率為-4%,其中股息率為2%,企業利潤增速為11%,而估值每年下降15%,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在於估值回落。

但如果以後中國股市的估值不再下跌了,如果保持目前2%的股息率,而企業利潤增速能夠維持在7%的水平,其中4-5%來自於經濟增長、另外2-3%來自於通脹上升,那麼就可以提供每年9%左右的回報率,和美股過去40年非常接近了。

如果我們同意在收縮貨幣之後,中國正式進入了低利率時代,股市的估值已經見底,同時大力度減稅降費有望釋放居民消費和企業創新潛力,使得中國經濟和企業盈利保持中速增長,那麼就意味著中國的股市將有望進入長期慢牛。

總結來說,過去10年的貨幣數量寬鬆催生了房地產大牛市,而未來如果進入低利率時代,加上減稅降費,則有望支撐股債雙牛!

姜超:為何錢不多了,反而有了股債雙牛

來源:姜超宏觀債券研究,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