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粵港澳大灣區最“吸粉”

姜超:粵港澳大灣區最“吸粉”

經濟觀察網 實習記者 彭海燕 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興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指出,從城市群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仍是吸引人口流入得主力,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最具人氣;其次,分省情況來看,廣東和浙江兩省對於流動人口的吸引力位居前列;從城市層面來看,深圳在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上獨樹一幟,廣州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姜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流動人口有年齡優勢,但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是其短板。粵港澳大灣區在吸引高學歷人才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其流動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佔比僅為16.4%,甚至不及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水平,而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則對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較強。綜合來看,長三角城市群在流動人口年齡結構及受教育程度上比較平衡。

誰是收縮型城市?姜超表示,中西部與東北的非中心城市。

收縮型城市即代表這些城市要轉變增量規劃思維,瘦身強體。姜超認為,東北除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外的不少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部分非中心城市,可能正面臨著人口收縮的困境,比如四川的內江、資陽,河南的周口、湖北的荊州等,這些城市不僅人口已經淨流出,而且近年來的人口增速保持負增長。

姜超認為,人口流動的背後有很多的驅動因素,比如教育、醫療資源和交通便利性等,但歸根結底,產業發展是作重要的原因,而其中創新產業又是匯聚人口的第一動力。

城鎮化推進與戶籍限制的放鬆,又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姜超指出,從投資端長期來看,地產需求更多地集中於人口流入地一二線城市,政策突出基建投資,交通運輸、汙水整治也頗具亮點。

從消費端來看,隨著戶籍限制的放鬆,就業人口結構向產業結構調整更加順暢,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有望進一步收斂,將為消費增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最後,從財政情況上來看,城鎮化任務繼續秉持“人地錢”掛鉤的政策導向,並且由於養老金採用現收現付方式以及流動人口的年輕化,人口流出地區財政將愈發吃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