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我們經濟不差、股市也不貴,目前是歷史性投資機會

姜超:我們經濟不差、股市也不貴,目前是歷史性投資機會


從去年入冬到如今盛夏將至,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A股乃至中國經濟“牛市旗手”的道路上似乎走得越來越堅定了。

在本篇文章中,姜超介紹了臺灣資本市場和投資理念的變化。他發現,除了美國市場之外,臺灣地區的機構投資者非常熱衷的另一個投資目標就是中國大陸,“幾乎每家臺灣金融機構都有對大陸的投資”。

姜超發現,臺灣投資者對A股的投資眼光獨到,主要有三個方向:藍籌股、消費股和科技股。其中,藍籌股當中一些臺灣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居然是大陸散戶看不上的傳統行業的藍籌公司,包括銀行、保險、地產、石化。

姜超認為,“從全球比較來看,其實我們大家生活在一個非常幸運的環境。”這該如何理解呢?他這樣解釋:

我們的利率水平相對還很高,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而言也不低,而且股市整體估值也不貴,所以海外的資金在陸續進入中國。

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對自己沒信心呢?

01

“中國已進入低利率時代,

股市比樓市更具吸引力”


姜超援引一位臺灣銀行高管的吐槽寫道:“在臺灣賺錢太不容易了!”

為何這麼說?因為臺灣過去十幾年一直處於低利率環境中,十年期公債收益率從2002年起就一直在2%下方低位徘徊,2016年以後甚至進一步降到了1%以下。

在這種低利率環境中,銀行發放的貸款和買債券都不賺錢,存款利率就更低了。如此一來,投資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就顯得更具吸引力。

姜超介紹,從08年金融危機至今的十多年,臺灣的房價大概漲了90%,股市的表現更勝一籌。臺灣加權指數同期大漲135%,年均漲8%,再加上股息率之後的年化回報率超過了10%,其表現遠好於同期樓市。

在姜超看來,對於大陸金融市場而言,作為發達金融市場的臺灣的經驗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姜超表示,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們的利率水平依舊非常可觀。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是3.3%,高於美國的2.5%,而且遠高於日本、歐元區的零利率。

他稱,以史為鑑,隨著經濟的發展,海外成熟市場無一例外都進入了低利率時代,“相信中國也不會例外”。過去兩年, 中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金融去槓桿,貨幣增速從過去10年的15%降至目前的8.6%。參照海外經驗,貨幣增速中樞的下降會帶來利率中樞的下降

我們相信,中國已經正式步入低利率時代。雖然從短期來看利率的下行會有反覆,但利率波動的高點和低點會逐步下移。

為何低利率環境反而是投資股市的好時機呢?姜超解釋說:

隨著利率中樞的下降,居民財富必然會從銀行流出,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從臺灣來看,資金的流向是海外、股市和房市。而對於我們來說,目前資金出海依然受限,而房市在過去已經充分受益,因而未來最有希望的其實是股市。

02

臺灣投資者積極佈局A股


姜超發現,雖然臺灣投資者在本島賺錢不易,但大量臺灣資本積極出海投資全球,經過多年的累積已經擁有巨大的海外資產,實力不容小覷。而臺灣人的重點佈局,正是美國市場和中國大陸資產。

姜超發現,幾乎每家臺灣金融機構都有對大陸的投資,投資方式包括QFII和陸股通,投資標的包括了股市和債市,而產品形式包括主動管理和ETF基金等多種方式。

為什麼A股過去的表現不佳,臺灣客戶還願意買A股基金呢?對此,臺灣的朋友回答了姜超的疑問,原因如下:

一是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相對看好。畢竟跟臺灣相比,中國大陸的市場要大得多,而即便中國經濟目前在減速,但是目前6%左右的GDP增速也要遠高於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速,這意味著在大陸市場投資,長期應該能獲得更高的回報。

二是對大陸地區的投資相對容易

。因為中國臺灣和大陸地區文化同源,所以投資A股的門檻相對較低,不需要學習外語就可以看得懂各種研究報告和參考資料。

三是臺灣客戶的風險偏好比較高。大家喜歡高波動性的產品,而A股過去的波動率很高,所以哪怕A股短期的表現並不好,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就好比今年,如果在年初買了A股的指數基金,那麼到現在的漲幅就有30%,而在全球來看,能夠1個季度漲30%的市場其實並不多。

03

臺灣客戶長期看好大陸市場,

注重長線,重配價值藍籌


既然看好中國大陸市場,那麼臺灣客戶買什麼呢?

姜超表示,臺灣對A股的投資主要有三個方向,包括藍籌股、消費股和科技股。

其中,保險公司喜歡藍籌股,基金公司相對偏愛消費和科技股。

據姜超介紹,有一家臺灣大保險公司,在A股的投資主要是銀行、保險、地產、石化等四個傳統行業的藍籌公司,而“這其實是被我們的個人投資者完全忽視和放棄的行業”。“在A股如果你給別人推薦銀行股,人家可能會鄙視你,因為我們的個人投資者總想賺快錢,所以今年A股漲得最好的其實是估值最高的創業板,而銀行股今年遠遠跑輸了大盤,更不用說跟創業板比了。”

但是,“無論買什麼,(臺灣投資者的)換手率都很低,基本上都是買入並長期持有的策略。”姜超這樣總結。

他舉例稱,從長期來看,在A股買銀行股是非常成功的策略。以Wind銀行指數為例,目前的點位是4550點,超越了07年最高的4200點,也就是說哪怕在07年最高峰的時候不小心買了中國的銀行股,拿到現在也賺錢了,但如果買的是其他股票,以上證指數為例,目前的3200點相比於07年頂峰也虧損了50%左右。

姜超:我們經濟不差、股市也不貴,目前是歷史性投資機會


“所以臺灣保險公司在A股裡面甘心買銀行股、保險股這種便宜大路貨,其實是大智慧的表現,因為長期能賺到錢。”姜超表示。

姜超:我們經濟不差、股市也不貴,目前是歷史性投資機會


為何臺灣人鍾情於消費股和科技股?

姜超解釋的投資邏輯是:

在減稅降費的政策支持下,大家相信中國經濟會轉向靠消費和科技增長。由於中國的人均消費水平遠低於美國,只要中國消費能保持目前每年8-10%的增速,那麼消費行業的龍頭業績增速可能就會達到20%左右,那麼只要是20倍左右估值的消費和科技龍頭公司,其實也可以放心持有。

04

三問A股:

有沒有機會?

為啥過去不賺錢?

現在貴不貴?


A股裡面有沒有投資機會?

姜超表示,這其實是一門大學問,因為股市不是提款機,不是每個人把錢放進來就能賺錢的。簡單來說,在股市裡面可以賺兩種錢,一種是上市公司的錢,另一種是別人的錢。但從長期來看,只有賺上市公司的錢才是可持續的,因為經濟長期在持續增長;而賺別人的錢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是個零和遊戲,有人賺就有人賠,而買賣股票還有手續費,最終錢被券商和交易所賺走了。

為什麼中國A股過去不賺錢?

姜超表示,不是因為沒有業績,而是因為買的貴,錢被別人賺走了。其實A股上市公司過去10年的業績年平均增速是11%,比美股還要更好;上證指數的股息率也有2%,其實也不算差。但是我們過去10年的估值水平每年下跌15%,所以大家還是每年都在賠錢。原因是07年我們的股票賣得太貴,錢都在過去被人賺走了。

A股會不會太貴?

姜超稱,並不是中國A股的所有股票都賣的貴,所以臺灣投資者過來買那些便宜的股票,長期效果其實非常好。因為買的便宜,就不會因為估值買貴了賠錢,與此同時這些行業的龍頭公司依然能和中國經濟保持類似的增速,這樣就可以賺到經濟增長的錢。而中國過去的GDP名義增速接近10%,所以買的便宜就能每年賺到這10%。

05

“便宜的藍籌股

才是A股最大的機會”


姜超重申:“目前是歷史性的投資機會。”他特別建議購買便宜的藍籌股:

這一次在中國臺灣講A股,我們說目前是歷史性的投資機會,理由是A股整體已經很便宜了。

以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股估值只有13倍,如果這個估值水平能夠穩住不再下跌,那麼即便假設未來中國經濟增速減速到4-5%的水平,加上每年2-3%的物價增長,意味著企業業績增速每年還有7%左右,再加上2%的股息率,綜合來看未來中國A股每年的回報率在9%甚至以上,其實是非常不錯的。

對這一點大家都很認同,便宜的藍籌股才是A股市場最大的機會。

總結來說,就是買估值便宜或者合理的藍籌、消費、科技公司,長期持有賺業績增長和股息分紅的錢,這才是A股裡面可以賺到的錢,每年10-20%才是合理可以實現的預期。


姜超:我們經濟不差、股市也不貴,目前是歷史性投資機會


在臺灣市場,過去大家也都想賺快錢,結果反而賠了大錢。中國臺灣股市在85-90年曾經出現了超級泡沫,頂峰的時候股市估值接近70倍,股市一年換手率500%,結果因為買的太貴,股市後面就崩盤了。

但是後來經過股市長期的下跌,個人投資者逐漸離場,而機構力量逐漸增大,尤其是QFII制度實施以後外資的佔比已經上升到30%。而機構主導的市場下股市的換手率大幅下降,目前只有不到100%,也就是平均每隻股票每年交易不到一次,股票投資以買入持有為主,這種模式下股市反而開始給大家帶來了長期回報。

在堅持“中國股市的整體估值水平依舊處於歷史相對低位”這一判斷的基礎上,姜超重申了他最近數月的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核心理由:中國並沒有走上貨幣放水的老路,而是借鑑美國里根總統領導的供給學派改革,採取了減稅、降費這些措施來釋放經濟活力,從刺激需求轉向了改革供給,這有利於資本市場。

在減稅降費成為核心政策之後,我們相信,未來中國經濟靠消費和創新能夠維持中速增長,那麼中國的股市就很有希望進入真正的回報時代,每年7%的業績增長加上2%的股息,預計每年回報率達到9%左右,放眼全球,這應該是非常不錯的水平。

因此,從全球比較來看,其實我們大家生活在一個非常幸運的環境,我們的利率水平相對還很高,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而言也不低,而且股市整體估值也不貴,所以海外的資金在陸續進入中國,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對自己沒信心呢?




風險提示:

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投資人購買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