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溼人"

有的人身體過於肥胖,喜歡吃油膩的食物,還有人居住在潮溼的環境中,而這些因素其實都會導致人們體內溼氣加重。

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有這幾個特徵:

①頭髮枯黃,

②臉部看起來非常油膩,

③甚至不少人常常呈現出浮腫的狀態。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現在人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體力消耗少,因此溼氣更加嚴重。這種情況出現後,首先人們就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平常必須做好保暖措施,儘量不要長時間處於過於清涼的環境中,另外也要多吃能夠祛除溼氣的食物。

比如莧菜、薏仁茶、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溼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科學祛溼要學會從做飯開始

1、做一碗祛溼湯

材料:

茯苓,赤小豆,扁豆,薏米,瘦肉,鹽適量

做法:

①將雲苓、赤小豆、扁豆、薏米洗乾淨;瘦肉洗淨後切塊。

②將雲苓、赤小豆、扁豆、薏米、瘦肉放入電砂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煲1.5小時。

③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茯苓】是一種真菌,經過中醫方法的炮製後,對脾虛少食,大便粘膩的人有好處。

【赤小豆】與紅豆相似,但比紅豆細長一些,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作用。

【扁豆】看似平常,但有消暑除溼,健脾止瀉的功效、

【薏米】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吸收,可用於健脾和滋補。

2、砂仁陳皮鯽魚湯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砂仁,陳皮,一條鯽魚,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鯽魚洗乾淨放在鍋裡,用小火煎至兩邊微黃,然後把所有的材料全部放在鍋裡,用大火煮開之後改為小火煲兩個小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即可,具有健脾祛溼的功效。

3、茯苓玫瑰茶

材料:茯苓,玫瑰花,白芷,玉竹,羅漢果各5克

製作:湊齊以上的各種材料,配好比列,清水熬煮30分鐘即可取水代茶飲,每日一劑,一天3-4杯。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這些食材可以自己湊齊煮水代茶飲,但相對麻煩,最好是直接選擇已做好的袋泡茶—,思美人茯苓玫瑰花茶,茶包的方式方便那些時間緊湊的人飲用調理,材料經過科學比例配比,健脾祛溼效果更佳,堅持飲用能有極大的好轉。

【以上2種是屬於平時的家常祛溼食療方法,專業祛溼可以多準備幾種祛溼的食材】

材料:薏苡仁、茯苓、白扁豆、山楂、橘皮、藿香、雞內金、赤小豆、芡實、山藥、杜仲雄花、覆盆子、馬齒莧、菊花、葛根、菊苣、魔芋粉、桔梗、乾薑、甘草、砂仁、丁香、肉桂、人參、阿膠、乾薑、黑豆、鹿尾巴、甘草、燕窩、佛手、玉竹。

做法:湊齊以上的各種材料,配好比列,清水熬煮收縮成非常好用的祛溼飲品,夫易之溼茶,對於溼氣肥胖,痰溼體質,舌苔齒痕,大便粘膩都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滋補氣血。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除了飲食以外也可以通過外界的方法來進行祛溼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溼氣。地板溼了,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2、少吃冷飲

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溼"。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3、吹乾頭髮再入睡

洗頭洗澡時,要注意擦乾水分,弄乾頭髮後,再入睡,不然溼氣進入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4、保持衣物乾爽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溼氣不是病,但是容易影響健康,7個祛溼小常識,不做

5、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潮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6、少飲酒

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7、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