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教学」肝经—宝宝情志的总开关

位置

在食指掌面。

操作

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小儿推拿·穴位教学」肝经—宝宝情志的总开关

清肝经

作用

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

目赤,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小儿夜啼、伤风感冒、口苦咽干。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目赤肿痛、五心烦热等症,多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补肾经、退六腑合用。

说明

肝为将军之官,宜平(泻)而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如山根见青色(山根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洼处),为肝有风热,先辨其虚实,实者用平肝法,虚者用补肾法。平肝、清肺、推天河水,三穴配合以清之,即使是麻疹发热,也可应用。因为三穴配合同时也有表散的力量,可以助疹外透,并能制止发热上冲,且可防止并发肺炎。如已发生肺炎,这三个穴也仍然是对症的。此外,肝气郁结、神志抑郁,也可以专用平肝法,功效与方剂中的“逍遥散"相同。遇肝虚欲脱,方可酌用直接的补法。

相关记载

《幼科推拿秘书》:“推肝木:肝木在食指,肝属木,木生火,肝火动,人眼目昏闭,法宜清诸病从火起,人最平者肝也,肝火盛则伤脾。退肝家之热,又必以补脾土为要。”

《幼科铁镜》:“食指泻肝,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

《小儿推拿广意》:“肝木:推侧虎口,止赤白痢、水泄、退肝胆之火”


(点击蓝字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