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進入實驗階段,國內首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截至2月10日已經造成了超過909人死亡,死亡人數超過SARS。為此,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進入實驗階段,國內首創

日前,中國科研團隊宣佈,最新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已經開始動物試驗。這距離中國疾控中心1月24日成功分離我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僅兩週時間。

兩週時間完成開發

從多方瞭解到,這款疫苗由中國疾控中心、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和上海生物技術公司斯微生物共同設計開發,斯微生物提供生產疫苗樣本。週日,新疫苗的樣本已經在100多隻健康的小鼠身上注射。

中國疾控中心的官員證實了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進展,不過強調:“這還是非常早期的階段,要用到人還有很多‘步’要走。”

根據斯微生物方面透露,1月底,研發人員在獲得中國疾控中心提供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後,就開始了兩週的疫苗研製工作。該疫苗是基於mRNA(信使核糖核酸)平臺開發的,mRNA是DNA單鏈轉錄而來,和DNA一樣也攜帶遺傳信息,能夠指導蛋白合成。此外,在疫苗的動物試驗中使用了9至12種不同的抗原。

“新冠肺炎”疫苗進入實驗階段,國內首創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小鼠試驗只是對候選疫苗的初步篩選,在通過對有效病毒抗體的搜尋後,就會進行毒性檢驗,這會使用到猴子等大型動物,以保證疫苗進入到人體臨床試驗的安全性。

同時,為了保證疫苗的客觀性,同樣的疫苗樣本的小鼠試驗也在中國疾控中心和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同步進行。

劉中民教授也說道,基於mRNA的疫苗開發是至今為止最有效和最先進的方法之一,大大地縮短了疫苗的研發週期。

疫苗安全性責任重大。疫苗的研發對基礎科研設施的要求很高,必須在極高的生物安全要求條件下完成,實驗室要達到 P3 或 P4 級別,即便如此,活毒研究的風險依然很大。而且在動物試驗完成後,還要進行臨床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

據可查詢到的公開資料,目前上海擁有P3實驗室的機構包括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和復旦大學等。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公共衛生中心也已經展開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疫苗研發工作。

顛覆性的mRNA平臺

傳統的疫苗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受益於新技術的發展,疫苗開發週期也從過去的幾年縮短至幾個月。

mRNA疫苗模擬了自然病毒感染髮生的過程,誘導人體細胞產生與病原體表面相同的蛋白,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就猶如在人體內建造一座“製藥廠”。

然而,進入臨床試驗還需要必經的步驟,根據試驗週期和病人的情況,臨床試驗週期可能從幾個月至幾年不等。

斯微生物預計,如果動物試驗進展順利,那麼這款新疫苗將最快於今年4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業內人士認為,斯微生物的研發進度很可能是對標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來進行的。

根據Moderna的合作方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NIH疫苗研究中心副主任Barney Graham的官方表態,Moderna的疫苗也將最快於4月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這是針對未知新病毒的疫苗探索,也將倒逼流程體制的改革,讓我們期待能夠推進得多快。”NIH還表示,已經準備好擴大規模應對未來的疫苗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