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2018年,山東省濱州市葡萄種植面積超過300hm²。隨著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果品安全重視程度的提升,當地休閒觀光采摘葡萄園越來越多,高標準建園和配套管理技術給廣大城鄉居民帶來了休閒觀光的好去處和綠色安全的產品,也給果農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促進了當地果業的健康發展。本文綜述了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包括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品種,

併合理運用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優質栽培、綠色控害等配套技術。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1科學規劃園地

選擇交通、水澆條件便利的地方建園。土壤以壤土、沙壤土為宜,土層深厚肥沃。做好園區道路、種植區和排灌系統的規劃設計。葡萄為南北行籬架栽培。

2品種選擇

目前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鮮食品種有“澤香”“澤玉”“金手指”“美人指”“摩爾多瓦”“藤稔”“黑奧林”等。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3栽植

3.1整地

挖深、寬各0.8~1m的栽植溝,溝底填厚20~30cm左右的農作物秸杆、幹雜草。表土與足量的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合,均勻回填,灌水沉實,並覆土保墒。

3.2苗木選擇堯栽植

選擇的葡萄苗木莖粗應在1.5cm以上的2年生嫁接苗,無病蟲害,根系完整,毛細根多。春天萌芽期栽植。在栽植點挖35cm²的樹穴,保持葡萄苗根系舒展並扶正,隨填土隨提苗踏實,保持原土痕持平。栽植後及時澆水並覆蓋地膜。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管理

可結合秋季施基肥進行全園耕翻,深度25~30cm左右;或春季淺層耕翻、灌水、保墒。春季施肥、灌水後,樹盤覆蓋玉米秸、麥糠、麥秸等。

4.2施肥

以有機肥為主,化肥建議實行測土配方施肥。葡萄採收後15~20d內,隔行開深、寬各50~60cm的溝施基肥。以土雜肥、圈糞等有機肥為主,混加少量二氨或尿素。

4.2.1土壤追肥

在萌芽前、花前一週追肥,幼樹期,每667m²施尿素15~20kg左右;盛果期,每667m²施磷酸二銨35~40kg左右;在幼果期,每667m²施35kg左右磷酸二銨;在葡萄成熟前一個月,每667m²施40~50kg高鉀型複合肥。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4.2.2葉面噴肥

在花前一週,以氮肥、硼肥為主。果實生長期噴3次左右,7月份前以氮肥為主,7月份後以磷、鉀肥為主,成熟前期噴鉀肥、鈣肥。採收後噴氮肥一次。磷酸二氫鉀200~300倍,尿素300~500倍,硼砂300~500倍,要掌握氣溫高時濃度要低的原則。

4.3水分管理

全年灌萌芽水、花前水、催果水、冬前水各一次。一般花前水要少澆。灌水後行間要及時鬆土,保墒。提倡採用滴灌、噴灌、滲灌等節水灌溉措施。葡萄園積水時,要利用機械、溝渠等及時進行排水。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5整形修剪

5.1冬剪

幼樹期修剪,採用壯枝長梢修剪,培養主蔓,擴大葡萄架面;細弱枝留2~3個芽修剪。母枝修剪要根據品種特性、樹齡、架式等確定長、中、短梢修剪。盛果期樹多采用中梢或長梢修剪,衰老期樹多采用中、短梢修剪。

5.2夏剪

旺梢要多次摘心(副梢留2~3片葉),培養成主蔓。新梢摘心:花前進行結果枝摘心,一個花序的,在花序前留5~6片葉摘心;兩個花序的,在最上端花序前留7~8片葉摘心。營養枝預留作為更新主蔓的,一般留10~12片摘心。對細弱營養枝,留2~3片葉摘心。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5.3副梢管理

結果枝只保留頂端的1~2個副梢。營養枝、延長枝上的副梢,一般留1~2片進行摘心,頂端副梢留3~4片進行摘心。

5.4抹芽綁蔓

春天,將多餘的萌芽及時抹掉,以利節約樹體養分。新梢35cm左右時綁蔓,除去卷鬚。

6花果管理

根據結果枝強弱程度,壯枝留二花序、中庸枝留一花序、弱枝不留花序。花前一週,剪去花序前端1/5左右的穗尖、基部副穗;花後2~4周內疏除密擠果粒。在科學疏果後,及早進行套袋。採用專用雙層葡萄袋,袋下部開口以利水分蒸發。套袋前應均勻噴一遍殺菌劑。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7病蟲害綜合防治

7.1農業防治

冬季修剪,去除病蟲枝、競爭枝、乾枯枝、重疊枝等,並清理落葉、落地果、雜草等。清潔田園,降低越冬蟲口基數。收穫後實施清潔田園和秋翻冬灌,剷除果園邊田埂雜草,集中燒燬,破壞病蟲越冬場所,減少越冬存活量。

7.2物理防治

生長季節,採用殺蟲燈、掛糖醋罐、樹幹綁草把等方式誘殺害蟲。

7.3生物防治

在園內適當增添捕食性、寄生性等天敵的食料和越冬場所,以利天敵數量增加。

鮮食葡萄的栽培技術,做好科學選擇、規劃葡萄栽培園地

7.4化學防治

在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適時用藥,做到交替使用和科學混用,嚴格按包裝上標註的使用濃度和農藥安全間隔期使用,做到噴藥均勻。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例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農抗120、多抗黴素等。限制使用低毒、中毒低殘留有機合成農藥,例如:多菌靈、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戊唑醇、腐黴利、霜黴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