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姬松茸的種植技術有哪些要求?

霧都山客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產於秘魯、巴西,美國的加州、佛州也有分佈,國內姬松茸的主要產區在閩、浙一帶,近年逐漸北移,目前山東等地也有一定面積的栽培。姬松茸屬高檔、珍稀菇類品種,與雙孢菇屬於近緣種,生產過程較一般普通品種複雜,生產週期較長,目前生產數量較少。



姬松茸的種植技術有哪些要求?

一、姬松茸的主要特點

(1)中高溫品種:適應春季4~6月、秋季8~10月出菇,該季節恰好是雙孢菇生產的頭尾、褐蘑菇出菇基本結束的市場空當,市場效果不錯。

(2)適應基質廣泛: 多種作物秸稈如麥草、稻草、玉米芯等均可用於栽培;多種工農業廢料如蔗渣、沼渣等均可作為栽培原料;多種畜禽糞便如牛糞、馬糞、豬糞、雞糞等均可用於生產。

(3)發菌慢: 一般需時40天以上,如基料偏細,或溫度不適宜,有的甚至超過兩個月。

(4)產量低: 一般產量是雙孢菇的50%左右,甚者僅為1/3左右。

(5)週期長:

 傳統栽培技術一般需時一年左右,即使設施化栽培,也要大約半年時間。

(6)顏值高: 既具養眼的色澤和形體,又有令人愉悅的香味,口感脆嫩,味純鮮香,營養和食用價值頗高。

(7)商品價值高: 較之同類的雙孢菇,其商品價值較高,按照目前市場狀況,其售價一般是雙孢菇的150%左右。

二、因地制宜選擇原料

姬松茸,草腐菌,雙孢菇的近緣種,人工栽培所需要的栽培原料與雙孢菇相同即可。傳統栽培需要秸稈類和糞肥類原料,如麥草、稻草、玉米芯、花生秧、甘薯秧以及諸如稻殼、麥糠、花生殼等作物的下腳料等,此外,某些工業廢料如甘蔗渣、中藥渣、沼渣等也可進入栽培基料;並且,牛糞、雞糞等糞肥原料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三、主要配方

1、傳統型麥草配方:

麥草3000千克,玉米芯2000千克,牛糞粉5000千克,麥麩200千克,複合肥80千克,尿素40千克,石灰粉200千克,石膏粉80千克,輕質碳酸鈣80千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4800克。沒有牛糞粉等資源時,可用羊糞、兔糞、豬糞、雞糞等畜禽糞便替代,只是注意一定要發酵並且防治病蟲。

2、傳統型玉米芯配方:玉米芯3500千克,麥糠2500千克,牛糞粉3000千克,麥麩1000千克,複合肥40千克,尿素20千克,石灰粉30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輕質碳酸鈣80千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拌料型)4800克。該配方中的麥麩比例高達10%,可以肯定地說,這個配方中的有機氮源是很充足的,無論菌絲的生長,還是出菇的後勁應該高於其它配方。

3、傳統型蔗渣配方:蔗渣3000千克,玉米芯2000千克,牛糞粉4000千克,麥麩1000千克,複合肥60千克,尿素40千克,石灰粉22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輕質碳酸鈣80千克,三維精素4.8千克。

4、傳統型豆秸粉配方:豆秸粉3000千克,麥草2000千克,牛糞粉4000千克,麥麩1000千克,石灰粉220千克,石膏粉100千克,輕質碳酸鈣60千克,三維精素4.8千克。



四、栽培技術

(一)菌株選擇

姬松茸是夏秋間發生在有畜糞的草地上的腐生菌,要求高溫、潮溼和通風的環境條件,這是一個近年新進入食用菌人工栽培行列但栽培面積不大的品種。

(1)松茸-1:南方某單位生產的菌株,發菌溫度適應12~33℃,最佳26℃左右;出菇適應溫度範圍在22~32℃,最佳28℃左右;菌蓋半球形,色澤較深,具淺褐色鱗片,數量不多,但鱗片片大,且色澤較其它菌株偏深;該菌株的生物抗性較強,適應性相對比較廣泛,在幾個品比菌株中,其生物學性狀屬於中等偏上的。

(2)褐茸:該菌株為南方某單位生產,特性與松茸-1菌株基本相同,只是對比菌蓋色澤稍深,是否與環境等條件有關,尚待驗證試驗。

(3)褐茸2:

該菌株為南方某單位生產,屬友情贈送品比的菌株,基本特性與松茸-1菌株基本相同,只是抗性稍高,生物學效率高約20%,這是目前品比中表現最好的菌株。

(二)栽培模式

1、大棚單層栽培模式:就是在菇棚的地面上直接修建畦床,然後鋪料播種,僅此一層栽培;適於大棚間歇期做臨時性生產,或者在廢棄大棚內進行季節性栽培,而不適合進行商業化栽培。

◆該種栽培模式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由於僅在地面鋪一層基料,因此,菇棚內具有廣闊的活動空間,生產者不受空間的任何約束,尤其攜帶工具比如揹負噴霧器等操作相當方便。

第二,由於姬松茸單位面積內的投料量少、生物量較低、出菇量較小,因此,不存在通風不良、基料產熱量高等問題,管理很是簡便。

第三,基料直接與土壤相接,土壤對基料可以起到水分調節作用,吸收基料中多餘的水分,並當基料水分不足時給予補充,尤其出菇後期的8月份,土壤的水分蒸發可以對基料水分發生補充作用。

第四,基料鋪地後,地溫可對基料發揮調節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基料發燒甚至燒菌等類問題的發生。

2.樹陰拱棚栽培模式

就是利用樹木的遮陰,在地面上修建小拱棚,無需使用草苫之類保溫,即可進行的簡易季節性栽培生產。

(1)基本操作

①修建菌畦:菌畦兩邊與地面持平各修一道洇水溝,其作用是灌水後給菌畦補水併兼具給菌畦降溫,實際上後者的作用更加突出。

②菌畦消毒:兩邊間隔30釐米左右插入竹弓片,對菌畦噴灑500倍百病傻和1000倍氯氰菊酯溶液各一遍,然後覆蓋塑料膜,如氣溫過高可以加蓋草苫。

③保溼:給洇水溝灌滿水,並同步將草苫噴溼,尤其氣溫高於30℃後,白天需要多次噴施草苫;如不覆蓋草苫的,可將樹葉和地面噴施,效果也不錯。

④管理:根據氣溫狀況,每天夜間將兩邊塑料膜掀開10釐米高予以通風散熱,直至現蕾;現蕾後應保持拱棚內的小氣候基本穩定,合適條件下,7天左右即可採收。

(2)樹陰拱棚栽培模式的主要優勢

①由於是高溫季節,無需修建大棚等設施;菌畦修建也很簡單;只是簡易的季節性栽培,以不破壞樹木為起碼的要求。

②拱棚可以因地制宜,不拘長短均可,無需佔用一塊完整的土地。

③直接接觸地面,出菇期間,拱棚兩邊保持掀開狀態,具有天然的通氣條件,無需過多的進行該類管理。

3.室內層架栽培模式

這種是利用栽培架在室內進行栽培的生產模式,生產上可根據自身條件,設置4~6層或更多層的栽培架,該架寬約1~1.2米,層高40釐米左右,方便鋪料播種等操作即可。注意要點:由於栽培時段的溫度偏高,架層不宜過多,以免影響基料熱量散發。

(1)該模式的基本操作

①菇房消殺: 百病傻500倍液、賽百09藥物300倍液、氯氰菊酯1000倍液三種藥物各噴一遍,密閉菇房,三天後打開。

②鋪料播種覆土: 常規操作;注意鋪料厚度以15~20釐米為宜,不可過厚,以免基料生熱。

③發菌管理: 順季栽培時堅持低溫時段(夜間)通風,反季節栽培的應每2~4小時通風一次,保持二氧化碳濃度≤1%;約30天,發菌到2/3或全部完成發菌後,即可進行覆土處理。

④出菇管理: 保持溫度,不使溫差大於10℃;堅持通風,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每天進行多次通風,保持二氧化碳濃度低於1%;每天給予500勒克斯光照在10小時左右。

(2)該模式的主要優勢: 能夠充分利用設施空間,最大限度地整合控溫控溼控風等控制資源,適合集約化商品生產,單位重量的菇品攤入的人工成本相對較低,適合現代社會條件下的商品化生產。



三)基料發酵

基料的發酵處理,是姬松茸栽培生產的第一步操作,根據我國的產業狀況,基料發酵分為一次性發酵法、二次發酵法和三次發酵法。

(1)一次性發酵法: 一次性發酵指將培養料在室外一次完成發酵後,進棚鋪料後直接播種的操作技術。

(2)二次發酵法: 在一次性發酵基礎上,減少室外約50%的發酵時間,留於棚(室)內進行二次發酵處理。

(3)三次發酵法: 是三次發酵隧道系統,需要相應的溫度調節設備、通風設備、加溼設備等一整套對發酵隧道內的空氣、二氧化碳、水分溼度以及溫度的全自動控制系統,而非一次發酵或二次發酵那樣的人力控制。

(四)播種發菌

1.播種操作

①播種量:由於姬松茸生活能力相對弱一些,故播種量應予適當加大,一般每平方米料面播種2~3瓶(500毫升醫用鹽水瓶或透明酒瓶),糞草型菌種可用4~5瓶;或者,標準菌種瓶的菌種2瓶。

②菌種處理:麥粒種塊置於塑料盆內,用手掰碎,使菌種的碎屑型(1~3個麥粒的種塊)和大塊型(4~10個麥粒的種塊)各佔50%;取出菌種的關鍵點是不能搓,我們將之採取“壓”的方法,即直接使用手掌,將整塊菌種稍用力下壓,然後一抖,即成細碎菌種了。

③播種方法:播種時先將碎屑菌種撒於料面,用小叉子抖料或用手抖料,使該菌種落於料下約5釐米處,其餘菌種均勻撒於料表,隨即穴播狀塞於料內並與料面持平,一邊輕按料面,使菌種與培養料接觸緊密,週而復始,直至播完,然後用長度與畦床寬度基本相等的木板將料表輕輕按壓使之如龜背狀,基本手法是整個料面先行壓一下,然後從菌畦中間算起,兩邊斜向各壓一下,即成龜背狀;請注意該種手法的前提是鋪料時即將基料往中間多鋪一些,為將來的龜背狀奠定物質基礎。

使用糞草型菌種時:取出菌種後應將其拽散或抖散,使菌種塊大小如手指般即可,其中自然也有約30%的碎屑型,一律採用穴播法,將菌種塊播於料下5~7釐米處,穴距10~15釐米,呈品字形分佈,碎屑型菌種撒於料表,整平料面,操作同上。

菌種播入後,用報紙或編織膜之類的不透明物覆蓋料面,注意蓋嚴,不留空白區;隨即兌配百病傻300倍液將棚內地毯式噴灑一遍,此後關閉通風孔及門窗,蓋嚴棚頂草苫等覆蓋物,任其自然即可。



2.發菌管理

根據溫度,播種後第4~6天,觀察10釐米料溫,此時一般在30℃左右;可採取措施使棚內有微弱通風,並清水噴霧,令報紙保持溼潤狀態,一般保持空氣溼度70%~80%即可,注意棚內不能有光照,尤其不得有直射光進入。播種第10天時,相當多的料面上菌絲相連(空氣溼度偏低時則沒有),料溫一般會有所升高,如果10釐米料溫穩定在35℃以下,即可正常發菌;

當溫度在35℃仍繼續上升時,應加大通風,嚴重時可在料面打洞散熱,同時加強棚內通風,迫其降溫;但要注意保持空氣溼度,防止料表嚴重失水,使已萌菌絲萎縮甚至死亡。總之,發菌期間需嚴格管理,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以確保發菌成功。播種後20天時,姬松茸菌絲可深入到料內約18釐米處,即應進入覆土階段。

(五)覆土處理

1.覆土材料

(1)草炭土: 其最大優勢就是材料自身的吸水率高、持水性好,結構疏鬆有致,而且,各種營養元素含量高,食用菌菌絲易於伸入並發展,基內生物量超大,有機質比例高,即使噴重水也不會使之塌陷或板結,這是其它任何覆土材料所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

(2)營養土: 是指耕作層的土壤,加入某些營養物質較高和物理性狀較好的材料後配製而成的,我們配製營養土採用的基本材料是:粉碎秸稈1500(3釐米以下)千克,尿素30千克,石灰粉30千克,加入沼液後進行發酵處理,5天翻堆一次,約翻6次,秸稈充分腐爛即成;然後取耕作層土4000千克,曬乾破碎後,與發酵秸稈混勻,加入沼液使含水率達到40%以上,建堆發酵,半月左右即可噴入500倍百病傻溶液,再次建堆並覆膜,此後即可隨用隨取。

2.覆土方法

(1)一次性覆土法: 現生產中大多采用該方法。覆土材料中的顆粒從1釐米、0.5釐米至粉末均有,基本保持各佔1/3比例,覆土時將土攤晾,噴淋清水調其含水率約20%,手感標準是“手握成團、落地即散”;將料面適當整平尤其周邊坡度應稍大一些,不可成直角,以便於覆土操作。覆土時宜採用小型工具如鐵簸箕等,將土撒往料面,但不可一次加土過多並集中,使料面被壓凹陷,而應分次、攤薄、均勻,逐漸達到所需厚度,一般為3~5釐米,隨後用木板刮平,並隨即噴清水溼透覆土層,然後覆報紙等。

(2)二次覆土法: 事先將覆土材料製備成0.5~1釐米和0.4釐米左右的顆粒分別為60%、40%,覆土前的程序與上相同;覆土時先覆一層粗土,厚約2~3釐米,噴水溼透土層、覆蓋報紙,待土縫間有姬松茸菌絲長出時,再覆一層土約2釐米厚即可,重複上述操作。


(六)出菇管理

“三分種,七分管”,菇期管理水平的高低,將最終決定姬松茸生產產量和質量的高低;必須根據姬松茸子實體各生長期的不同特點,按照其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實施正確管理,方可獲得高產、優質的姬松茸產品。

1、原基期管理

姬松茸原基剛由菌絲扭結而來,子實體的雛形十分嬌嫩,在溫度等各要素的管理上,應把握適度和穩定,以求順利過渡至幼菇。

(1)溫度: 控制棚溫22℃左右,不使溫差過大,一般波動範圍在2℃左右尚可。過大的溫差刺激原基,可導致多種問題發生,常見的是原基發黃、萎縮、死亡。

(2)水分: 出現原基後,應集中在2天內至少分4次對菇床噴水,用水量掌握溼透覆土層、但無多餘水下沉到培養料為度,噴水後加強通風量;此後採取向空中噴霧方式,保持覆土表層溼潤,棚溼保持在85%以上即可。

(3)通風: 一般每天通風約2小時,但遇強風時應儘量將通風孔開小,不可使強風驟然吹進,否則,輕則使覆土表層失水乾散,重則導致原基幹縮、死亡。

(4)光照: 保持閉光即可,也可短時採取300勒克斯左右光照強度。

2、幼蕾期管理

2天左右,原基即可分化為菇蕾。該階段可見子實體基本形狀,由於該時期正處於旺盛生長且長速極快時期,所以對生活條件的要求更加嚴格:溫度控制同原基階段;棚溼在90%左右,在此範圍內具有要求偏高的趨勢,但不宜超過95%;通風條件應保持微量、新鮮,亦不允許強風進棚;可有約200勒克斯以下的散射光。

3、幼菇期管理

約2~4天后,幼蕾發育成幼菇,此時子實體菌蓋直徑2釐米左右,且發育速度較快,各生活要素仍須保持幼蕾時期水平,並應有適量散射光進入,控制在500勒克斯左右時,對幼菇生長可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4、成菇期管理

適宜溫度等條件下,2~3天后,幼菇成長為成菇;該階段對生活條件的要求可適當粗放一些,一般情況下,成菇可適應較大的溫差和溼差,同時也可抗拒其它較強的不利條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進入成菇期,棚內通風應適量加大,保持空氣始終新鮮,使棚內“食用菌氣味”很小為好;同時為產出潔淨、色正的姬松茸鮮菇,防止鱗片類出現影響商品質量,該階段應控制適當的光照強度,一般掌握500勒克斯以下即可,不要因光照不足或過強影響長速及其商品質量。

5、適時採收

自原基分化後7~10天,姬松茸菌蓋直徑達4~7釐米時,呈潔淨、淺暗紅色、菌柄長3~5釐米、約八分熟時,即應及時採收,採收時手持菌柄輕輕旋轉並上提採下,順頭放入塑料盒或其它容器內,待削去基部泥土等雜物後,即為初級商品。自採收始至出售(或加工)階段,禁止碰撞子實體菌蓋,自始至終應輕取輕放;期間不允許從一個容器往另一個容器中倒貨,以免產生劇烈摩擦、碰撞或擠壓後,菌蓋受傷後變褐,降低商品質量。



6、採後管理

採收後,隨即挑出土層中的菌索,集中帶出棚外進行處理。採菇後的凹陷處即時用處理土補平並補足水分,而後加強通風,有條件的可進行強制通風,2天后對畦面重噴清水,然後再行覆蓋報紙,密閉菇棚,約3~5天后揭去報紙,待床面再現出原基時,即可重複前述管理程序。


鄉下二妹子


  姬松茸已經在日本、美國、巴西等國家廣泛種植。日本採用“蘑菇房邊界種植法”,以秸稈和甘蔗渣為主要基質覆蓋堆肥形成邊界床,在邊界床底部播種,35-40天后出菇,持續3-4個月,出菇週期為10天/潮,鮮蘑菇產量約10公斤/平方米。中國於1992年從日本進口姬松茸。目前中國姬松茸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福建,每平方米可以收穫5公斤以上的鮮蘑菇。姬松茸是一個具有發展價值的新品種,出口前景好,匯率高。華北沿海平原可在4月初至5月中旬種植。室外溫室立體栽培姬松茸具有省力、節材、低投資、高產、易管理、操作方便、保溫保溼能力強、調光通風好、工藝簡單、種植方式簡單的優點。姬松茸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與雙孢蘑菇基本相似,可供參考。種植技術描述如下:

  姬松茸最適宜的種植材料是甘蔗渣。稻草、麥秸、棉籽殼、玉米秸、茅草和鋸末也可以作為種植的原料。在一種或多種混合原料中適當添加一些牛糞(馬糞)、家禽和少量化肥。姬松茸的栽培材料是指姬松茸的栽培技術。堆放、發酵、翻堆後,製成適合姬松茸生長的栽培料。

  根據姬松茸的生物學特性,種植季節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種在清明節(3-5月)前後進行,秋種在秋季(9-11月)開始後進行。低海拔地區可以延長到4-5月播種,6-7月結果。總之,播種後40-50天開始結實時,最好掌握溫度可達20-28℃。氣候條件因地而異,播種日期應靈活控制。

  種植技術姬松茸菌種也分為三類:分母種、原種和種植種,可按照生產雙孢蘑菇種子的方法生產。母種PDA培養基;小麥籽粒培養基一般用於原種和播種。1.打樁:將稻草或棉籽殼等稻草浸泡在水中,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禽畜糞便等原輔料充分攪拌,即可打樁。樁的上部寬度為80-90釐米。2.疊前翻轉時間約為7天,第一次翻轉應在物料溫度升至70-75℃左右時進行。翻堆時向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通過發酵改變姬松茸可用的氮源。預堆積時,料堆中層發酵較好,料溫較高,但周圍培養料發酵不充分。翻堆時,要充分翻拌,翻堆外週中層培養料,將外周培養料堆到堆中心。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然後每隔4天、4天、3天進行翻堆(總翻堆5次,發酵時間23-25天)。為了使堆內和堆外發酵均勻,中間培養料應翻轉到外面,外部培養料應堆到中間。發酵後,培養料變成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斷裂,發酵完成。堆積發酵後堆肥的含水量約為60-75%。當酸鹼度高或低時,過磷酸鈣或熟石灰可用於調節。為了生產均勻、完全成熟和高質量的培養材料,翻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能粗心大意。3.姬松茸在餵食和睡覺時可以種植在室內和室外。室內種植時,可建4-6層床,或用空蘑菇房和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鬆散地鋪在一起,厚度為20釐米。堆肥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關閉菇房進出口和通風口,菇房溫度升至55-60℃,保溫約2天,堆肥溫度降至25℃時播種.田間種植在遮蔭棚下進行,邊寬1.3米,長度任意。遮蔭棚的高度為2-2.3米,棚頂和棚周用草簾和遮陽網遮擋(需要四個遮陽罩和四個遮陽罩)。床的形狀像烏龜背,中間比邊緣稍高,排水溝是敞開的。如果種植在山區,防洪溝渠也應該開放。床沿表面噴灑化學殺蟲劑以殺死害蟲。然後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材料鋪在床上,厚度為20-25釐米(以幹基計算,每平方米約16-20公斤培養材料)。4.播種和管理:將小麥種子菌種輕輕打碎,在培養料表面均勻撒上2/3,用適當的叉子搖動將菌種滴入物料中,在床面撒上1/3,最後撒上約1cm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2瓶。室外種植和播種後,床應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溫暖和溼潤。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需要揭地膜,也不需要灑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的相對溼度為85 ~ 90%,如果材料表面乾燥,噴水保持水分。正常情況下,每2天需要通風。室內種植還應注意蘑菇房的溫度和溼度變化。保持溫暖溼潤,讓新鮮空氣更經常地流入蘑菇屋。不要讓蘑菇屋每天都悶著。5.覆蓋土壤並觀察姬松茸菌絲體在培養基中存活的時間。一般來說,播種後約20天,當菌絲長到整個培養物的2/3時,土壤覆蓋開始。栽培料覆蓋的土壤顆粒質量和覆蓋土壤的方法對姬松茸產量有很大影響。

因此,覆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種植工作。用於覆蓋土壤的土壤顆粒不應太硬。肥料、新鮮度、保水性和通風性能好的大顆粒土壤效果最好。在中國,底層土壤一般選擇含水量為70-75%的土壤。泥土覆蓋物可以是瓷磚或“齒輪”。也就是說,首先用厚度約為1釐米的土壤顆粒層覆蓋材料表面,並以10-15釐米的間隔製作寬度為10釐米、高度為5釐米的脊,厚度約為3-4釐米。在田間種植時,竹條和木條應插在床的兩側形成彎曲的弓形,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覆膜中的溫度不應超過30℃。如果溫度過高,應移除薄膜以降低溫度,相對溼度不應低於85%。6.蘑菇生產管理蘑菇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是否適當將導致產量的大幅增加或減少。因此,必須小心管理。姬松茸菌絲直到培養基擴散才開始結果。一般來說,播種後約40天,菌絲長得粗壯,少量向上爬。這時,應該往床上噴水。覆膜中的相對溼度應為90-95%。覆蓋膜保存2天后,白色米狀蘑菇芽將出現在土壤表面,然後生長成大豆形狀。3天后,當蘑菇芽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澆水,以免造成蘑菇(芽)畸形。這是水管理的關鍵。出菇過程中消耗大量氧氣,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出菇過程中必須注意通風換氣。薄膜必須每天拆除1-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薄膜必須連續覆蓋以保持水分並促進蘑菇芽的正常生長。在陰雨天氣,覆蓋膜的周圍可以打開通風,以防止蘑菇芽腐爛。出菇期的最佳溫度為20-25℃。如果早春播種,出菇時溫度較低,可將薄膜蓋緊保暖保溼,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初夏氣溫超過28℃時,遮蔭棚可以加厚遮蔭,全天打開覆蓋膜通風,營造涼爽氣候。在室內種植時,你還應該注意遮擋門窗,並在早晚給它們通風。結果期約為10天。出菇後,您可以修改邊床的形狀,並噴水補充邊床中的水,為下一次出菇做準備。蘑菇生產可以持續3-4個月,可以分批收穫(通常為4-5批)。噴水時應使用井水或泉水。

  病蟲害防治姬松茸(姬松茸Murrill)具有抵抗雜菌的能力,幾乎不遭受細菌入侵。然而,應該非常注意通風,以使蘑菇房和邊境地區過於潮溼。在覆蓋土壤前後經常發現有害細菌。當有害細菌出現時,最好用噴燈燃燒。姬松茸的害蟲包括蘑菇蠅、蘑菇蛾、線蟲等。如果後發酵完成,幾乎所有的害蟲都可以預防。如果害蟲發生,當姬松茸沒有發生或停止發生時,它們可以用噴燈燃燒或用磷化鋁燻蒸。收穫和加工姬松茸的適宜收穫時間是真菌蓋剛離開真菌莖之前的出芽期,即當真菌蓋尚未打開傘時,表面呈褐色且有纖維鱗片,真菌褶皺內的真菌膜尚未破裂。如果細菌膜破裂,細菌褶皺上的孢子會逐漸成熟,細菌褶皺乾燥後會變黑,從而降低商業價值。收穫的新鮮蘑菇可以通過保存或醃製來加工。如果是乾燥的,應該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乾燥,其中一些應該在乾燥器中乾燥。有些從蓋子到手柄被切成兩半並晾乾。乾燥產品氣味芬芳,真菌褶皺呈白色。它們被包裝在透明塑料袋裡。外包裝由紙質手提箱或根據客戶要求製成。


我是娜娜來了


姬松茸最適合的種植材料是甘蔗渣。也可以用稻草、麥稈、棉籽殼、玉米稈、茅草、木屑等作為原料進行種植。在上述一種或幾種混合的原料中, 適當地添加一些牛糞(馬糞)、禽類類和少量化肥。

姬松茸的種植材料參考雙孢菇種植工藝,經過堆積,發酵,翻堆,製成適合姬松茸生育的培養料。

一.種植季節

根據姬松茸的生物學特性,種植季節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種植在清明前後(3—5月份),秋季種植在立秋之後(9~11月份)。低海拔地區可延長至4—5月份播種,6—7月份收菇。

總之,要掌握播種後,經40—50天開始出菇時,氣溫能達到20—28℃為好。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期應靈活掌握。

二,種植技術

姬松茸菌種也分母種、原種、種植種三級,可按雙孢蘑菇的制種方法進行製作。母種用PDA培養基;原種、種植種一般用麥粒培養基。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稈類或棉籽殼浸透水,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上寬80—90釐米。

2、翻堆

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應該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通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預堆期間,料堆中層發酵較好,料溫較高,但四周的培養料沒有充分發酵。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23—25天)。為了使料堆內外發酵均勻,翻堆時應把中間的培養料翻堆在外,把外層的培養料堆到中間。發酵後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堆制發酵後培養料的含水量大約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時,可用過磷酸鈣或消石灰進行調節。為了製作均勻、完全成熟、高質量的培養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進料鋪床

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時可搭架床4—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架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要求四陽四陰),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並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畦床表面用化學農藥噴灑,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25釐米(按乾料計算,每平方米約需16—20千克培養料)。

4、播種和管理

把麥粒菌種輕輕掰碎,2/3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1/3撒在床面上,最後鋪上1釐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2瓶。

室外種植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溼。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

室內種植也要注意菇房內溫溼度的變化。做好保溫保溼,並使新鮮空氣多通入菇房之內,每天菇房內都不要使感到悶熱。

5、覆土

覆土時間以見到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中成活之後。一般在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不含肥料、新鮮、保水、通氣性能較好大土粒最好,國內一般都選用田底土,含水量為70~75%。

覆土可採用平鋪方式,也可採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釐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15釐米做一條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4釐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杆插成彎弓形,然後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為宜,過高則應揭膜降溫,相對溼度不低於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間的管理合適與否,都會造成大幅度的增產或減產。因此,必須細心管理。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蔓延之後,才開始出菇。一般播種後40天左右,菌絲髮育粗壯,少量爬上上層。此時畦床上面應噴水,罩膜內相對溼度要求在90~95%,並保持蓋膜2天后,土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米粒狀菇蕾,繼而長成黃豆狀,3天后菇蕾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噴水,避免造成菇(蕾)體畸形,這是水分管理的關鍵。出菇時,要消耗大量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間必須十分注意通風換氣,每天揭膜通風1~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繼續罩膜保溼,促進菇蕾的正常生長。陰雨天氣可把罩膜四周掀開進行通風換氣,防止菇蕾爛掉。

出菇期溫度以20—25℃最好。若早春播種的,出菇時氣溫偏低,可罩緊薄膜保溫保溼,並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夏初氣溫超過28℃時,可以在蔭棚上加厚遮陽物,整天打開罩膜通風透氣,創造較陰涼氣候。室內種植時,也要注意門窗遮陽,並早晚通風,出菇週期大體上10天,出菇結束後可修改畦的形狀,再噴水補充畦床的水分,為下次出菇做好準備。出菇可持續3—4個月,可逐批逐次出菇採收(一般4—5批)。噴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病蟲害防治

姬松茸有抗雜菌的能力,幾乎不受害菌侵害。但要十分注意通風換氣,匆使菇房內和畦面過溼。害菌常在覆土前後發現,害菌發生時最好用噴燈把它燒掉。

姬松茸的害蟲有菇蠅、菇蛾、線蟲等。如果後發酵很完全,幾乎都可以防止害蟲發生。如果發生害蟲可以用噴燈把它們燒掉或在姬松茸不發生或停止發生時用磷化鋁燻驅除。





80後農人新生活


1、培養料配方

配方1:麥(稻)草67%,牛糞30%,磷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配方2:麥(稻)草50%,牛糞47%,複合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配方3:麥(稻)草70%,油渣20%,磷肥10%,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2、培養料的堆制

⑴堆料。

一般在姬松茸播種前20天左右堆料。一般堆後第4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磷肥。第一次翻堆後4-5天進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和碳酸鈣。

⑵二次發酵

將培養料含水量調整到70%左右運至菇房或菇棚,上架或鋪床,寬1米、長度6-7米左右,厚度約為15-20釐米左右,行距約10cm左右。

3、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後,待料溫降到25℃以下進行播種,把菌種掰成甜棗大小,在培養料中挖深約10釐米的接種穴,每隔斷20釐米左右挖接種穴一個,播完1床在菌床表面再撤1層菌種,播完後,輕輕壓一下,以免影響發菌,最後蓋上薄膜,用種量每平方為1.5-2瓶。

4、覆土。

播種後15-10天,菌絲向接種穴四周蔓延生長3-5釐米時,用稻田土進行覆蓋。覆土時將土調至半乾半溼,抖入菌菌菇生態,一瓶可以拌土500公斤,中間無白心,撒開為宜。pH值7.0-8.0,約呈鹼性,再在培養料料面上噴一次細水,然後覆土,覆土厚度約3.3-3.5釐米。

5、出菇前管理。

溫度控制在20-27℃,溼度保持在75%左右,料面保持溼潤,當溼度達不到時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噴灑,可抑制有害病原菌,有利用菇絲生長,原基形成。

5、出菇前管理。

正常情況下35-40天會出菇,此時揭去塑料薄膜曀行噴水管理,噴水一定要輕噴勤噴,每天噴水2-3次,每次噴水量約為500ml/m2,一定要注意床面土層不能積水,慎防菇床表面積水過多下滲造 成培養料腐爛。使土層水分含量在55%-65%,空氣相對溼度在85%-95%,如菇房菇床表面不幹,生長正常,可以減少噴水或不噴水,並加強通風,使菇房空氣保持新鮮潮溼。但忌直接向床面噴水,以免造成死菇,爛菇。

以上是個人經驗之談,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你,如對以上內容有不明白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點贊關注我“城市更新研究社”,這邊為你解答關於農村農業的問題。


城市更新研究社


姬松茸的種植要求也很多,因為菌類對環境,溼度,溫度基材等等悉悉相關。我大概知道幾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選擇基材,主要選用良好的農作物秸稈及其它基肥為原材料,進行發萬點酵,翻垛,鋪床等。

二,溼度分三步管理,原材料含水6O%左右,覆土含水率60%左右,出茹期對溼度需求增加達到85%左右。

三,溫度菌絲生長時20度左右,其它時候去控制在2O一25度為宜。

四,對於光照和通風要求,茵絲時選擇暗光就行,其它一般都可以。通風時避免選擇風大的時候,防止被冷風直吹。

正常情況下三四十天,都出菇了,出菇時每天大概噴兩次水。

我所說的只是大概,種植時還要注意很多細節,多學習,有條件的最好到實地學習為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