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门学科为什么有人说被边缘化了?

应该不是我


我是一个写历史人文的小编,通过发一些历史相关的知识及人文趣事,被推荐出去,可阅读量不到百分之二,我认为不是我文章写的不好,也不是历史故事不吸引人而是只有少数人在关注历史,而且是极少数人。

历史逐渐被边缘化有几点原因:

1/所处的年代不同了,世界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很大变化,就民国的历史都不会被人记起了,何况几千年前的东西。而且人们心理上就觉得历史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

2/现在科技的发展,尤其电子产品全国普及,游戏充斥整个互联网,工作学习之余读书的事件寥寥无几,游戏会伴着我们度过每晚的闲暇时光。

3/从事的职业导致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关注历史,即使关注也只能是一种兴趣爱好。比如一位网络工程师为什么要学习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是谁,砸缸救起来的孩子是谁?知道这些对他有什么帮助呢。

4/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导致关注的对象不同。现在大街上逮到一个孩子,你要问luhan几岁了,身高多少,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是怎么走进大众视野的,都会说的头头是道,但是你要问他王二小是谁,地道战是什么,他顿时胡编乱造。

好了是在是说不下去了。


青凝说历史


我就是学历史的,对历史学科的这种状况也是深有感触。

首先我认为原因是学科的入门要求比较高

不仅是我们,就连我的一些老师也这样认为,他们说研究历史必须得具备两个条件,那就是有钱,静得下心。如果做不到甘于清贫,那你只能有钱,不在乎这些。如果本身物质条件不太好,一套专业的历史书籍就够你受得。

甚至网上传的,历史学类的导师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首先会问一下学生的家境,家境不好的话,导师会劝你还是算了吧!很伤人 对不对,可现实就是如此。

还有有些人你无法和他们竞争,一些人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读了很多的史料了,而一般的学生只能天天忙着学习,考高分,就是你想要读一些史料,家长也不会给你钱,让你这样“胡闹”的。

第二个就是前途了

历史学的学生将来能干什么呢?

1.老师,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吃老师这碗饭。但对于其他学类的学生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备胎而已。

2.继续考研,考博,到大学教书,这或许是一个比较好一点的出路,但是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硕导,博导,而且期间你几乎赚不到许多的钱,这就使得历史学类的学生和其他一些热门专业比起来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或许你会说别人庸俗,自命清高,可是这个世界俗人还是最多的,毕竟上学赚不了钱,那对于许多的家长来说这学,和白上无异。

3.公务员

据我说知公务员对历史专业的招收也不是特别多,发展前途也不是特别的好。

在其他就业上,搞创作不如文学系,搞传媒不如新闻系。亲戚朋友见面的时候如果你说你是历史专业,情况就会很尴尬,他们不知道这个究竟能干嘛,或者直接一点的就劝你改专业,或者,大学也就忙着考证吧!

我想着也就是这个古老的学科北边原化的重要原因吧

第三个,西方理论的传入

西方人的理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容易让人理解,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的名流,作家什么的,在言谈举止中更喜欢引用西方的话语,毕竟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谁都可以理解的。

问题的描述很好,我们确实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很多方面的答案,但是西方一些学者的理论或许更为直接,也不会有人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专门寻找与自己有关的经验。或许历史学者能够做到,但当他们做到时,不知对该成果受益的人会出生在何年何月。

时效性不强啊。

这就是我认为的历史学类被边缘化的原因,但是我始终认为,真正有思想的人,是不会放过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 ,真正有远见的人也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也不会在乎那些虚荣,毕竟兴衰之事看的多了。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建国xxy


往年帮助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和考研规划的时候,确实很少有人选择历史学科里面的专业,因为非常的冷门,确实让人感觉历史这门学科有点被边缘化了!

在历史学科里面,本科阶段有的专业主要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学科在电视和影视剧里面非常的高大上、很有前途,主要是历史很有故事性,所以改编出来好看。

但是,真实的就业市场,历史学科的就业并不是非常好。

第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当老师,但是现在想考教师编制是非常难的,首先是编制现在本来就少,其次是公费师范生成为各个中学招聘的首要对象,而普通的师范生就很难了,特别是历史这样需求不算太大的学科,要么考研,要么进民办机构,比如民办学科,培训机构,其实普通的师范生最主要的流向就是培训机构。然而,历史这个学科需求量较小,在培训机构中补课的需求也不大,现状是很多历史老师都去教语文啦,所以,学习历史想走师范方向,除非是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普通师范其实走起来是很艰难的。

第二个就业方向就是考公务员或者走学术方向。这个方向其实是学历史学科的学生比较有好的方向,因为这个方向既稳定,也有不错的收入,但是这个方向最大的弊端,就是要努力读,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这个方向学历要求很高的,所以难度也很大,如果是来自名校,比如985、211、双一流的学生还好很多,但是如果是普通的本科院校,要走通这条路真的是非常的难,因为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三本院校,考研的难度本来就大,再加上师资不足,资源不足,导致学生也学不到精髓,所以,很不容易!

我相信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学科很冷门,让人感觉被边缘化的原因!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升学规划吴瀚老师,更多干货等你来阅!





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看来这位同志没有了解新高考啊!

历史边缘化从何说起呢?

看一下2019年启动的第三批新高考的省份及选科要求:

2019年,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福建、重庆、辽宁、河北八个省市新高考改革推出来了,经过前两批次的试点,第三批的选科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2选1+2的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2选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中必须选择一科,2是在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中任选2科。

上海和浙江 实行新高考的时候专家也担心物理这个学科没有人选,因为物理在高中9科中是最难学的学科,上海和浙江实施了保护政策,如果选择的人太少的话,赋分时选择物理的同学高考分数相应就增加了,但了第二批实施新高考的时候山东、北京、天津、海南没有启用保护政策,所以在第三批省市直接锁定两科必选一科,这样相当于实施了保障机制。

在高中学科中历史这个学科要想学好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毕竟现在高考试卷的变化很大,不是背背就可以的,很多材料分析题型。

我是高考中分析历史这个学科不会边缘化的。

关注头条:小鹏聊志愿,每天分享志愿填报那些事。


小鹏聊志愿


其实历史学科是一门丰富而又极具深度的学科。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历史学科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军事、社会等领域,这门学科记录了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发展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具有导向标和借鉴镜的意义。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历史这门学科到今天可以说已经成为一门冷门学科,为什么历史学在教育学科中走向边缘化呢?

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1、教育制度的不完善。“高考”作为应试教育必过的门槛,学生必须通过严格且强硬的灌输式教育,生搬硬套学习知识,从而才能跨过这一人生转折点,然而在最富有创造力和培养兴趣的关键年龄,在应试教育制度摧残下,兴趣爱好就这样被杀死了,我们为了考试而学习历史,而不是为了“求真理”而学习历史,然而这种现状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看着历史学科逐步边缘化。

2、“重理轻文”意识思想漫布于全社会。在学校里,现在很多高中学生在选择文科还是理科的时候,总是有一种能尽量选理就不选文的理念,认为读文科就是成绩不好或者智商不够等等言论,其指导老师也灌输着选理不选文的观点,对于理科的重视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看文科在教育中都已经难以立足,更不用说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现在的处境了。

3、就业环境的压力。理科更多的偏向于实践做事,文科偏向于理论知识,从社会需求方面来说,同等条件下社会更多选择理科生,像“历史学”等冷门专业,社会谈之色变,认为像这种文科类理论专业,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多少可利用价值。在这种就业环境的逼迫下,历史学等人文学科也不得不走向边缘化趋势。

4、历史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兴趣,学起来很枯燥乏味,加上历史学科所涉及领域较广,诸多史料繁杂、晦涩难懂,造成了这门学科学习的艰难性让人望而生畏,因此历史学科的边缘化态势就更加严重了。

最后,个人认为对待历史学科不应把其打入“冷宫”,历史学科其实是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能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而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导致其边缘化甚至走入绝地。


大秦风华


历史悠久的衰落和边缘化历史。这种困境通常归因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相对价值急剧下降,以及由于技术主义在20世纪下半叶的影响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加。毫无疑问,历史的衰落与这种“外部冲击”密切相关,但也必须指出,历史的形成与该学科本身的“内部缺陷”密切相关。

最终,人文科学是对人的知识的研究。当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水平,足以影响人们的生存价值,人们的自我认同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人文主义者的努力。因此,现在说人文科学已经走到尽头甚至丧失了很多价值可能为时过早。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部门在全国许多大学中都设有。此外,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最近有所增加,社会所需的历史部门人才变化不大,这自然导致历史部门就业的困难越来越大。更不用说中国,即使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要在历史部门工作也并不容易。毕竟,社会仍然需要更多的人来创造物质财富。

历史主题也是一种训练我们思想的方式。目的是什么?为了应付现代人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他成为解决人文社会问题的专家。他们选择了关于做事道德的主题,关于政治的主题,以期培养有道德的政治家。


烽火狼烟之陆海空


曾经的文史不分家,还好,可是现在纯历史专门学科专业毕业,被不能很好的寻找就业岗位,当学问在现实中不能很好的体现直接的价值,就显得很尴尬,这样的境况,不知道历史这门学科还能走多远。历史和文学都是谈人性,文学大多是虚构的故事,历史是经过考证的故事,两者都是讲故事。

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弄清楚自己从哪里来,通过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才能弄清楚现在的自己在哪,然后才知道如何去规划未来。

历史是就一门未来学,这句话我信。它与文史哲从未离开,也不会走远。


般若自在


应该看到,最近几十年,中国的人文学科不但在发展势头上难以和理工类学科相抗衡,而且颓势已现。每到高考志愿填报之时,在人文社科领域,除了热度不退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之外,传统的人文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往往无人问津,处境尴尬,不少最终进入此类专业的学生都是接受调剂之后的无奈选择。与此同时,在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备受冷落,难以和理工科学生竞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挤压着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生存空间。被边缘化的焦虑情绪始终弥漫在当前人文学科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

除了外部功利性因素之外,人文学科在现阶段的逐渐衰落与其自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诚如葛兆光、汪晖等学者所言,面对数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转变,人文学科没能密切把握时代的脉搏,紧密跟踪社会变迁,因而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虽然人文学科的研究主要面向历史,但人文学者的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的缺失,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归根到底,人文学科研究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当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足以影响人的存在价值、人的自我认同、人和社会的关系时,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靠人文学者的努力。因此,认为人文学科已经走到尽头甚至已经没有太多存在价值,恐怕还为时尚早。

对今天的中国而言,人文学科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随着中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如何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如何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离开了人文学科,这些问题都将无法解决。

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长期落后,给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自卑心理,认为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对此,已经有学者指出,这种判断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近代中国的衰落在于没有完成工业化、现代化,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技术的缺失,而不是文化的落后。著名历史文化学者胡秋原先生也指出,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并不构成工业化、现代化的阻碍,恰恰相反,儒家人文精神可以救治现代性危机,弥补宗教、科技的弊端,与自然和谐,从而实现人文与宗教、科技、自然的协调健康发展。在当前的语境之下,重建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更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的历史和现实面前,人文学者如果依旧固步自封,不能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深入大众领域,重拾批判精神,承担历史责任,才会真正将人文学科带入困境。


天翊传媒


历史这门学科确实被边缘化了,而且将继续被边缘化,但历史本身并不会被边缘化。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课本中的历史,那是真的历史吗?那只是写历史的人希望我们这样看历史的历史。所以你只需要记(因为要考)不要问为什么,问了也白问。

2.历史的解析不到位,讲法也不对,因为不论什么前沿流行或者高科技的发展,你能说它是突然出现的吗?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在这个时间点,换个时间行吗?如果研究历史知道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今后会怎么样?…这样讲会把历史和各门科学的发展串起来,你还会认为这样没用?只不过知识跨度大了,少有人愿意这么做。

3.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不参照历史,但因为对历史的剖析深度不够,大家就觉得没有用了。但真正懂研究的,谁没有从该各种学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去吸收营养,从而认识未来。

所以说被边缘化的只是现有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历史认知方式。而与历史本身无关。


圣谷凡心


历史这门学科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没有边缘化,反而是一门“显学”。君不见,不读史,不知前人创业之艰辛,后人守业之不易,爱国之心,何而由之!史书上写着中国的未来,一定要读史。尤其是近年来,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诸多历史类电视节目兴起,以及由王立群、易中天等知名历史学者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极大地满足了普通群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需求,并引发全民历史热,这一现象级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学科的复兴,也使曾经“不接地气”历史学科走下“神坛”。当然,如果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历史这门学科无法直接、立即产生经济效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