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如今各大城市基本上都出現了很多兒童教育機構

,聲稱可以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培養各方面能力和才藝,讓家長十分心動。

在專家看來:對幼兒來說,應該以身心健康為主,然後再考慮性格的塑造和培養聰明的頭腦,而不是早早的就讓他們走進課堂。

國內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很重視早期教育,但也並非越早越好,小心走進誤區。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誤區一:把嬰兒當成病人

初為人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今有太多年輕家長存在錯誤的育兒觀念,比如將嬰兒當做病人一般,總覺得他們的小生命是格外脆弱的,所以各方面都小心翼翼的。

但是過猶不及,照顧嬰兒需要細心和常識,而不是過度的保護,當他們急於翻身時,或者把手塞進了嘴巴,可能只是想要探索和感知世界,不能一味阻攔

嬰兒是難以進行早期教育的,不過這個時期的寶寶各方面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完全可以進行親子互動

比如,父母可以多說話

,讓寶寶熟悉自己的聲音,還能從聽覺上刺激寶貝的發育,除此之外也可以刺激視覺,比如把房間佈置的充滿童趣,衣服和被褥採用不同顏色等。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誤區二:把教育當成備考

很多的家庭覺得早期教育就是提前讓孩子上文化課,比如,在學前就已經把一年的課本內容學的差不多了,家長認為這樣有利於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只要分數高就意味著教育是成功的。

但實際上成績並不能用來判斷一個孩子當前的各種能力,如果強迫他們去學習文化知識,只會產生更多的壓力,日後對學習抱以牴觸情緒。

90年代,我國一名從業二十多年的資深教師曾對一百多個小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原本在班級裡排第3名~20名的孩子長大以後大多成為棟樑,而當年分數最高的前3名長大後卻發展平平。

這種現象也是知名的“第十名現象”,所以家長不要以為教育是為了日後備考,考試分數高才能有出息。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誤區三:目標定得太高

雖然孩子年齡尚小,但是很多家長早就已經為他們繪製了未來的藍圖,比如,希望對方可以按照自己的規劃去發展,時不時就會定一個小目標。

比如,期末考試必須拿多少分數、鋼琴必須考到多少級等,孩子自然不願意配合

,他們也會身心疲憊,可是反抗卻換來了家長的抱怨,認為他們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苦心

家長幫助孩子把目標定的太高並不是一件好事,有時不僅無法促使他們產生向上的動力,反而會倍感壓力。

此前媒體就報道過孩子不願意去培訓班而選擇離家出走的新聞,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意願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誤區四:盼孩子是“神童”

無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巴不得自己生一個神童,不過大多數的孩子智商都處於正常水平,恐怕無法滿足家長的“私心”,於是過早的定向培養便開始了。

比如,早早的開啟英語啟蒙數學啟蒙等,然而在孩子沒有興趣的情況下去要求他們學習,無疑只能得到反效果

盼望子女成材沒有錯,想要得到“神童”也未嘗不可,只要想辦法提高孩子智力發育水平即可,但這也並非是一件容易事,需要長期堅持正確的培養方式。

這些年來早期教育的概念走進了很多父母的心,但是在實施的時候切忌過早

進行,避免陷入誤區,通常孩子的童年快樂健康比早期教育更重要。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麗麗為6歲前的寶寶們推薦一套非常棒的早教繪本,《陪你長大》共30冊,裡面包含社會、健康、語言、科學、藝術

五方面的啟蒙。科學中有關於讓孩子認識季節的科普內容,其中有趣的故事都能夠引起寶寶的興趣,讓寶寶的早教啟蒙達到效果。其中還有引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語言發展,讓孩子學會社交,增強想象力多個方面。個人認為這套早教書籍很全面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還有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也值得推薦,兒童繪本故事寶寶情緒早教,2-5歲寶寶一站式生活養成,讓孩子從懵懂無知到自理懂事,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

“早期教育”並非越早越好,這4種常出現的“誤區”,你犯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