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壓之下,房企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一直以來,"房"都是眾人最關心的資產,房價的高低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然而,從近幾年來的發展形式來看,房地產行業正在從賺快錢、賺大錢的"黃金時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白銀時代"。房企巨鱷萬科曾表示:"那個市場單邊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那個行業整體快速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白銀時代的到來,讓不少房企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瓶頸之中。


雙壓之下,房企如何更好地


發展瓶頸之下的天不逢時

今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房地產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所難免地受到波及。萬科提出的"活下去"再次成為各家地產業要考慮的問題。

其實,對於此前一直行事"激進"的大型房企已經意識到,以往冗餘的組織架構和繁複的管理方案,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時代,對企業內部的優化調整勢在必行。近兩年,一些中小地產企業被迫"瘦身",以萬科、碧桂園等大型房企紛紛走上了組織架構優化調整之路,一輪又一輪的組織調整。以華夏幸福為例,其一直有檢視組織架構和業績導向的傳統,每年都執行10%-15%基於業績的人員調整,目的就在於減負前行。

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之下,房地產企業還處於適應調整期,而"新冠"無疑讓這些企業迎來了更"壞"的時機。雙重壓力之下,活下去,成為眾多企業的共同目標。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房企乃至其他行業興起。

報道顯示,綠地集團於近日對事業部層面人員職位進行調整,綠地香港也有高管換防的消息放出;龍湖自去年底起成立環京事業部以來,也一直在藉此機會進行新一輪人員變動;春節前後,碧桂園也傳出裁員消息;而萬科的裁員風波一直是媒體關注的輿情點,近期萬科南方區域本部發了一內部人員調整公告,一如既往地引來媒體關注。

華夏幸福此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也受到了媒體的關注,並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了解讀。而事實上,根據華夏幸福董秘林成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的介紹,之所以啟動組織架構調整有兩大背景:一是基於華夏幸福的戰略再聚焦,聚焦核心都市圈,將資源和資本向華夏幸福業績主產區傾斜;二是強化"做精總部,做強一線"的經營導向,推行組織扁平化以減少中間環節,讓管理者聽得到炮火,便於更快更準的判斷和決策。而這,也正是白銀時代與疫情影響雙重壓力下華夏幸福做出的理性抉擇。

針對這波"裁員潮",各大房企也均給出瞭解釋與回應,其中,"優化組織架構"、"提升管理效能"、"企業發展規劃"等幾個詞彙被頻繁提起。針對這一次行業內的"大動作",國內知名券商地產分析師認為,"這一輪看的話,他們的調整幅度其實都不大,而且調整後的組織效率更高,長期來看都不是利空。"

"活"一時還是"活"長久

商業世界面臨著各種商業規則,有機遇也有風險,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也是殘酷的。在不好的時代,對於企業來說,"活著"尤為重要。其實活著有多重方式,以企業為例,可以是沒有任何改變的全體員工一起苟活,多活個一年半載,然後共同死去;也可以是企業從長遠考慮,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多方優化,這種活更像是"刮骨療傷",可能會很疼,但能夠讓企業活得更久,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和真正的壯大。

從當前形式來看,房企組織架構調整已成必然趨勢,而這也必將涉及到人員流動,一部分部門、人員被撤已成定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此時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對企業的戰略調整、長期發展將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正向效益。

事實上,地產業面臨著兩頭灰犀牛。其中一個是住房制度頂層設計的大變——決策層已然認為通過市場化的供求關係來調節房價是失敗的,政府對房地產的控制越來越無孔不入。另外一點,短期內壓制房地產市場的貨幣因素,不止是利率水平,主要是首付水平——這是2009、2015促成房地產市場繁榮的直接因素。歷史上看,只要沒有房地產信貸"三降"——降總量、降利率、降首付,都沒有房地產的暴漲。

當灰犀牛與黑天鵝並存之時,面對房地產企業的基於"活著"的各種動作,我們也不必風聲鶴唳,盲目悲觀,而要具體分析,理性看待。而隨著疫情防控工作正在逐漸向好發展,疫情結束之後,房地產市場也將迎來回暖期。

最後,房地產的復甦,不再會是非常快速的復甦,而更大概率是溫和的復甦。對於一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這樣的溫和復甦是最好的市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