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成為和尚的口頭禪

現今,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思想不再像之前那麼愚昧迷信,但是,人們還是無法割捨宗教信仰的影響。佛教作為我國的宗教之一,自它傳入中國起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文化在佛教傳入之前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且不可撼動,而儒家思想講求“入世”,意在告誡人們“活在當下”,所以在此之前中國人的觀念裡並沒有“前生”“後世”,是佛教拓寬了中國人的思維,讓人們有了“當下”之外的思考。

除此之外,佛教的一些口頭禪更是經久不衰,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們,比如“南無阿彌陀佛”,而這句口頭禪也成為了佛教文化最具生命力的體現。

“南無阿彌陀佛”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成為和尚的口頭禪

阿彌陀佛在佛教中有著至高無上的榮耀

世人都知道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卻極少有人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創造的。傳說阿彌陀佛原本是一個國度的國王,他在世俗世界時,有一位臣子勸誡他讓他跟隨如來佛祖修行,希望他能夠“成佛”。成佛之後,阿彌陀佛許下了一個非常宏大的願望,他希望可以建造一個可以容納世間萬事萬物的極樂世界,就是後來的西方極樂世界。

在他許願的當下,阿彌陀佛周身都散發著萬千佛光,照亮了整個世界。阿彌陀佛對世界的這種宏大的愛感動了他的兒子們,於是,在阿彌陀佛捨棄王位之後,他們也跟隨父親修行佛法,他們就是後來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

當初勸誡阿彌陀佛修行佛法的那位大臣轉世之後成了釋迦牟尼,因為他記得阿彌陀佛對世間萬物那宏大的愛,所以阿彌陀佛就成了後來佛教弟子們心中的至尊佛陀。

“南無阿彌陀佛”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成為和尚的口頭禪

“南無阿彌陀佛”表達對佛祖的虔誠之意

不論是哪一個宗教,信仰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一個“信”字,佛教也不例外。很多人選擇進入佛教的那一刻,他們同時也選擇了相信佛祖。類似於基督教教徒需要做禮拜、禱告一樣,佛門子弟也是需要誦經拜佛的。誦經拜佛一方面可以清心靜欲,另一方面表達的是人們的期望,期望自己可以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接引。

不過,想要得到佛祖的接引,就必須是誠心誠意的,如果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划水想法,必然得不到接引。正因為如此,很多佛教的人在生前彌留之際會吟誦“南無阿彌陀佛”,畢竟那個時候的人的內心是最真實的。

“南無阿彌陀佛”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成為和尚的口頭禪

除此之外,“南無阿彌陀佛”的吟誦方式也十分有講究,為表達對佛祖最虔誠的態度,吟誦之人需要在吟誦時慢而緩地誦唸,如果是用“心”默唸更為真誠。吟誦的次數也並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反而顯得整個人心態浮躁,吟誦者應該像佛學修行者那樣,靜下心來仔細感受以達到豁達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