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昨天帶孩子去影樓照相,3週歲的照片拖了1個多月才照,這是孩子第二次來影樓,第一次是百日的時候,孩子看起來很適應,助理帶著孩子選衣服,梳頭髮,打扮的美美噠,看著孩子特別開心,照相也很配合,攝影師的話孩子也能聽懂,我還挺欣慰的。但我發現一個事,

孩子好像越來越HIGH,越來越在狀態,助理和孩子說:“你跟我走吧,我以後天天帶你來照相,行不行?”孩子竟然說:“行。”終於照完相了,孩子不情願的回家了,說不想上學了,還要照相。

我說,照相那只是留個紀念,那是舞臺,不是生活,你需要做的,是上幼兒園,聽老師的話,孩子聽我這麼說一直撅著嘴。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我心裡感嘆:這對孩子的誘惑也太大了吧,我的第一反應,以後再也不帶她來影樓照相了,仔細想想,這樣對嗎?

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了,每件新鮮的事對孩子都是誘惑,不僅僅是在商場看到的玩具,美食,一切她感興趣的,新鮮的都是誘惑。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作為家長,要守住底線,幫孩子渡過誘惑,而不是杜絕,以後會有更大的誘惑,要有和誘惑抗衡的能力。

孩子沒有抵抗誘惑的能力,難道成年人有嗎?還真不一定。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人世間的誘惑無處不在:金錢是誘惑、傾國傾城的美色是誘惑、位高權重的地位是誘惑、暴利的職業是誘惑、歡暢淋漓的娛樂是誘惑,甚至漂亮的時裝、可口的美味佳餚都是誘惑……

誘惑有多可怕?誘惑會使人喪心病狂

古時候,有兩個非常要好的叫花子,在行乞的生活中相依為命,一同捱過了一個又一個的苦難日子。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凍。這天,兩個又冷又餓的人準備在一座破廟中過夜,突然甲在佛像的供桌上發現了一個已發黴變味的硬邦邦的饅頭,雖然兩個人都飢腸轆轆,但甲還是把饅頭掰成兩半,兩個人分著吃。吃過後,乙建議再找找,說不定還能找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兩個人就開始在小廟裡四處搜尋,功夫不負有心人,兩人竟然在角落的草堆裡找到一個袋子,裡面全是錢,面對如此巨大的一筆橫財,兩人欣喜若狂。乙說:“上天對咱們可真不薄啊,這麼多錢,咱兩人一人一半以後就有好日子過了。”甲也激動地說:“是呀,是呀,這麼多錢,以後再也不用受苦了剛才半個饅頭也沒吃飽,你看著錢,我去買點吃的。”乙附聲說:“多買點好吃的,咱現在有錢了!”甲出去了一會兒就回來了,人還沒到廟門就喊:“我買東西回來了,看買了什麼,燒雞,還有酒。”甲剛進門,後腦就被什麼東西打了一下,暈死過去了,躲在門後的乙走出來,將他翻過身來說:“兄弟,對不住了,我會好好安葬你的。”說罷,拿起甲買來的酒和肉大口吃起來,半個時辰不到,就覺得腹中劇痛難忍,原來酒中有毒藥,一會兒就一命嗚呼了。

誘惑使昔日相依為命的人,互相殘殺。英國著名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說:“誘惑是一種慢性毒藥,殺人於無形之中。”誘惑,就像是一簇美麗妖豔的罌粟花,它特有的外表和香味可以使人為之神魂顛倒,讓人的潛意識裡發出一種馬上佔有的信號。所以,珍愛生命,遠離誘惑。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在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我們要怎麼辦?

1學會約束自己

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對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的一群兒童進行了一個有趣的試驗:他給每個孩子都發了一粒包裝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這糖果屬於你,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到我回來再吃,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說完,他就離開了。有些孩子一直耐心等待米歇爾歸來,在等待的十幾分鍾過程中或將頭埋入手臂中,或自言自語,或跳舞唱歌,或玩弄自己的手腳,甚至努力讓自己睡覺。最後這些自制力很強的孩子終於得到了兩塊糖果。相反,有些小孩則比較衝動,米歇爾剛走開,便馬上拿走糖果。十幾年後,當這些孩子成為青少年時,兩種反應的孩子在情緒與杜會方面的差異非常大。四歲時就能抵抗誘惑的孩子到青少年時期顯得社會適應能力較佳,較具自信,人際關係較好,也較能面對挫折。沉不住氣的孩子則有約三分之一表現出退縮或驚慌失措,羨慕別人、衝動易怒、常與人爭鬥等特點。

誘惑有著多種多樣的變化形態,如童話裡的“狼外婆”或化作美女的毒蛇,以巧言令色的手段使你進入圈套。

誘惑總是在考驗年輕人的意志,而且只要屈服一次,你的意志就會越來越薄弱,你的美德就越來越少。

總而言之,每一種誘惑都是一場博弈。面對誘惑,要學會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

報紙上曾刊載過這樣一個故事:

1998年8月,遼寧省錦州裝卸中心組織每名職工捐一件棉衣支援黑龍江災區。當時職工王春傑家裡的棉衣都已捐盡了。王春傑到叔爺公家要來一件棉襖捐了出去。10多天後,叔爺公打電話問王春傑,交棉襖時看沒看見棉襖袖子裡藏著一個煙盒,煙盒裡裝著兩個金戒指、一條金項鍊。王春傑怔住了——想在10多萬件棉衣中找回誤捐的金飾品無異於大海撈針。到了9月底,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條新聞,黑龍江省樺川縣災民李淑梅主動上交受捐棉襖中夾帶的金飾品……幾經輾轉,金飾品物歸原主。43歲的李淑梅,平生第一次摸金子,從發現金首飾到交給村治保幹部卻不到10分鐘!

生活中確有不少人為了祖國、社會的利益,拒絕誘惑,贏得了人民的讚譽,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

人生的價值也是一樣,像盧梭說的那樣:“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2拒絕誘惑

泰戈爾說:“頂不住眼前的誘惑,便失去了未來的幸福。”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誘惑無處不在,而擺脫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勇敢而堅決地拒絕。

拒絕誘惑是成就自己的根本。

比賽結束後,一位著名的芭蕾舞演員獲得冠軍,霎時,採訪她的記者把她圍個水洩不通。其中一個記者問道:“請問,您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呢?”舞蹈家的回答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當時舞蹈家興奮地回答說:“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草莓冰淇淋!”誰都知道,冰淇淋是含有很多熱量的甜食,吃多了會使體重迅速增加的,這對舞蹈演員,尤其是芭蕾舞演員是致命的打擊。於是記者又小心翼翼地問道:“那麼請問,您大概多長時間放縱一次呢?”舞蹈演員笑著說:“這個嘛!我至少有15年時間沒有享受到那麼美妙的滋味了!”還有一個故事,說是一位青年畫家舉辦個人畫展獲得成功,記者問他成功的秘訣,他說了兩個字:“拒絕。”繼而他解釋說:“當我拒絕了浮躁的誘惑,我才能靜下心來學畫;當我拒絕了功利的誘惑,才能使自己的創作路子走得正。我的成功是從拒絕誘惑開始的。”

人的一生要面臨不同的誘惑與選擇,大大小小、林林總總,有的無足輕重,有的則事關生死,如何去做事,每個人心中都應當有一杆秤。

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在名劇《哈姆雷特》中,用句“To be or not to be ? That's a question”將生命的意義擺在我們面前。的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前幾天看《幸福三重奏》,看到張國立和鄧捷夫婦的日常生活,看到張國立老師老了很多。再牛的人,也有老的時候,再棒的人,也要回歸生活,迴歸平淡。

佳人豔麗,終究會有美人遲暮的一天;功名再高,也如海市蜃樓一樣,到頭來只是虛幻一場;金錢再多,也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百年後,能讓世人記得的只有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閃光燈下的誘惑:孩子無法面對誘惑?大人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