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次問分破空並答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次问分破空并答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擅堅白之名,及脫俗高尚,亦江左須彌。凡所述作,莫非皆是實歸之路。默問常安草堂摩訶乘法師鳩摩羅什。苻書雲:什是天竺大婆羅門鳩摩羅炎之子也,其母須陀洹人。什初誕生,圓光一丈,暨長超絕,獨步閻浮,至乎歸伏異學,歷國風靡,法集之盛,雲萃草堂。其甘雨所洽者,融、倫、影、肇、淵、生、成、叡八子也。照明之祥,信有徵也。大乘經中深義十有八途,什法師一一開答。今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

上卷六事:初問答真法身,次重問答法身,次問答法身像類,次問答法身壽量,次問答修三十二相,次問答受。

中卷七事:次問答法身感應,次問答法身佛盡本習,次問答造色法,次問答羅漢受決,次問答唸佛三昧,次問答四相,次問答如法性真際。

下卷五事:次問答實法有,次問答分破空,次問答後識追憶前識,次問答遍學,次問答住壽義。

遠問曰:《大智論》推迭求本,以至毛分,推毛分以求原,是極微。極微即色、香、味、觸是也。此四於體有之,色、香、味、觸則不得謂之假名。然則極微之說,將何所據?為有也,為無也?若有實法,則分破之義,正可空迭,猶未空其本。本不可空,則是尺棰論之,墮於常見。若無實法,則是龜毛之喻,入於斷見。二者非中道,並不得謂之假名。

設令十方同分,以分破為空,分焉詘有,猶未出於色。色不可出故,世尊謂之細色非微塵。若分破之義,推空因緣有,不及實法故,推迭至於毛分盡,而復知空可也。如此,復不應以極微為假名。極微為假名,則空觀不止於因緣有可知矣。然則有無之際,其安在乎?不有不無,義自明矣。

什答曰:佛法中都無有微塵之名,但言色若粗若細,皆悉無常,乃至不說有極微極細者。若以極細為微塵,是相不可得,而論者於此多生過咎。是故不說有極細,色中不令眾生起於愛縛,若有縛處,佛則為說縛解之法。

又大乘經中,隨凡夫說微塵名字,不說有其定相,如極粗色不可得,極細色亦不可得。如優樓迦弟子說微塵品,謂微塵定相有四:色、香、味、觸。水微塵有色、味、觸,火微塵有色、觸,風微塵但有其觸。是四大離四法別有,以地大故,四法屬地,極小名為微塵,一切天地諸色之根本,是不可壞相。佛弟子中亦有說微塵處,因佛說有細微色,而細中求細,極細者想以為微塵桴。為破外道邪見及佛弟子邪論,故說微塵無決定相,但有假名。何以故?如五指和合,假名為拳,色等和合,假名微塵。

以佛法中常用二門:一無我門,二空法門。無我門者,五陰、十二入、十八性、十二因緣,決定有法,但無有我。空法門者,五陰、十二入、十八性、十二因緣,從本以來無所有,畢竟空。若以無我門破微塵者,說色、香、味、觸為實法,微塵是四法和合所成,名之假名。所以者何?是中但說我空,不說法空。故若以法空者,微塵、色等,皆無所有,不復分別是實是假。

又不可謂色等為常相。所以者何?以從眾因緣生,念念滅故。為陰、界、入攝故,亦不得言無。凡和合之法,則有假名,但無實事耳。如色入、觸入,二事和合,假名為火。若以二法和合,有第三火法者,應別有所作,然實無所作。當知一火能燒,造色能造,無別法也,但有名字。是故或說假名,或說實法,無咎。

又佛法聖觀有四種: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佛或以無我觀度眾生,或以空觀度眾生。若說無我,則有餘法。若說空,則無所有。若以空法破微塵者,則人不信受。何以故?汝乃言無粗色,何獨說無微塵也?若以無我法無微塵者,人則易信。

“若無實法,則龜毛之喻,入於斷見”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或有言我同於身,若身滅者,我即同滅,亦復無有至後身者 。若無微塵,不在此例也。又不以我為斷常見。所以者何?我、我所見,名為身見、五見各別故,或言五陰。因變為果,名之為常,或以五陰是有為法,因滅更有果生,名之為斷。而智者分別尋求微塵理極,本自無法,則無所滅。如我本來自無,雖復說無,不墮斷滅之見。如是以無我門說破微塵,不墮斷滅中。

又摩訶衍法,雖說色等至微塵中空,心、心數法至心中空,亦不墮斷滅中。所以者何?但為破顛倒邪見故說,不是諸法實相也。若說無常,破常顛倒故。若說心、心數法念念滅,破眾緣和合一相故。常不實,不常亦不實。若合相不實,離相亦不實。若有相不實,無相亦不實。一切諸觀滅,云何言斷見?斷見名先有今無。

若小乘法,初不得極粗色乃至極細色。若大乘法,畢竟空,現眼所見,如幻如夢,決定相尚不可得,況極細微塵也。極粗極細,皆是外道邪見戲論耳。

如外道微塵品中,師雲:微塵是常相。何以故?是法不從因生故。問曰:其云何可知?答曰:微塵和合,粗色可見,當知粗色是微塵果。果粗故可見,因細故不可見。是故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又無常遮常故,當知定有常法。所以者何?與無常相違故。以無明故,定有常法,令無常明故,當知無明中有常法。粗物多和合故,色在其中,而可明見。微塵中雖有色,以無餘故,而不可見。設多風和合,色不在中,則不可見,如一二寸數法、量法,一異合離,此彼動作等,因色和故則可見。若數量等,於無色中者,則不可見。

如是等外道戲論微塵,是故說微塵如水中月,大人見之,不求實事。如是若粗色若細色,若遠若近,若好若醜,若過去若未來,悉是虛妄,皆如水中月,不可說相。但欲令人心生厭離,而得涅槃。受、想、行、識亦如是。

又眾生無始世界以來,深著戲論故,少於有無中,見有過患,直至涅槃者。是故佛意欲令出有無故,說非有非無,更無有法。不知佛意者,便著非有非無。是故佛復破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能破有、無見,更不貪非有非無者,不須破非有非無也。若非有非無雖破有、無,還戲論非有非無者,爾時佛言:舍非有非無,亦如舍有無。一切法不受不貪,是我佛法。如人藥以治病,藥若為患,復以藥治,藥若無患則止。佛法中智慧藥亦如是,以此藥故,破所貪著。若於智慧中,復生貪著者,當行治法。若智慧中無所貪著者,不須重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